“我不是胖虎”“小刘鸭”等爆款原创IP 都是重庆的版权园区孵化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11:33 2

摘要:4月24日,2024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大伟介绍,2024年,重庆知识产权创造量质提升,全年授权专利5.48万件,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专利授权最快缩时95%以上。有效商标

4月24日,2024年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大伟介绍,2024年,重庆知识产权创造量质提升,全年授权专利5.48万件,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专利授权最快缩时95%以上。有效商标注册总量89.54万件,奉节脐橙、涪陵榨菜、江津花椒等一些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量质齐升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65件

“知识产权创造量质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何大伟介绍,2024年,重庆全年授权专利5.4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43万件、实用新型3.45万件、外观设计0.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2.94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65件,分别较2023年增长14.81%、21%。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5%,较2023年提高1.2%。PCT国际专利申请465件。

重庆有效商标注册总量89.54万件,奉节脐橙、涪陵榨菜、江津花椒等一些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全年普通作品登记18.20万件,较2023年增长20.62%。全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品种9个。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62万项,实现成交额974.24亿元,其中涉及知识产权合同3832项,成交额19.38亿元。新增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3.65亿元,惠及企业1437家。累计办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公证事项2.99万件。

同时,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进一步加快高价值专利成果培育。

何大伟举了两个例子。比如,重庆首件通过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通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刀头”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获得授权仅用6个工作日,较常规实用新型专利8个月的平均审查周期,授权时间缩减95%以上。

重庆首件通过快速预审通道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车辆事故远程识别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从提交申请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仅用34个工作日,相较于普通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的2至3年,预审服务使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缩短超90%。

两个案例都刷新了重庆专利授权“新速度”。

此外,重庆联合开展“巴蜀味道”“川渝制造”“川渝地标”执法专项行动,立案查处川渝地区侵犯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65件,打造跨区域、跨部门协作的高水平样板,川渝联合执法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渝企出海

设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测预警项目

重庆正加速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提出“加强对外开放和出海护航,共同助力‘重庆制造’产品拓展国际新市场”。

重庆有哪些具体举措?

何大伟介绍,重庆设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预测预警项目,重点支持“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关领域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判与应对策略研究。同时,重庆获批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重庆分中心,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应对策略及资源对接服务。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15家,服务相关企业300家,支持中冶赛迪、金山科技、阿维塔等出口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有力护航“渝企出海”。

此外,2024年,重庆与上海共同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GREEN城市加速项目”试点城市。建成TISC(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25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骨干机构,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种类多样、多元参与、层级有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何大伟还说,未来,重庆还将加强对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联合重庆市司法局、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研究制定《渝企出海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工作方案》,指导市场主体用好专利审查高速路、PCT国际专利申请、外观设计国际注册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等渠道,助力“重庆制造”商标品牌、专利技术、地理标志产品出境。此外,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维权援助信息平台,组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专家库,加强对重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跟踪研究等。

IP涌现

孵化“我不是胖虎”“小刘鸭”等系列原创IP

在版权方面,重庆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爆款”原创IP。

重庆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卞明高介绍,重庆培育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1个,全国版权示范园区4家、示范单位10家。

比如,某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开展版权登记超2000件,为版权企业、设计师、艺术家提供版权保护和咨询服务,形成“版权要素化可交易、要素产品化可触达、产品市场化可消费”的产业生态。目前,该园区入驻企业290家,集聚了版权代理、品牌设计、文创开发等百余家版权企业,孵化了“我不是胖虎”“小刘鸭”等一系列原创IP,2024年该园区文化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

再说几个案例。重庆市内某声音内容综合性服务企业,通过要素交易获取网络文学版权,开发了一系列IP声音产品、文创产品以及网剧、游戏产品,实现年营收8亿元,成为该领域的全国头部企业。重庆市版权局针对该企业声音内容创作周期短,甚至“边创作边播出”的情况,为其开通版权申报绿色通道,缩短版权登记周期,助推优质作品能快速进入市场。

市内某潮流艺术家,其创作的一个雕塑装置艺术作品,进行版权交易后开发成盲盒手办,把价值数万至数十万的一个大型作品,转化为79元一个的盲盒,受到消费市场青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通过为企业优化版权服务、拓宽渠道资源、搭建展会平台等方式,大力推动以版权为纽带的价值转化,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卞明高表示。

此外,通过打通版权创造、保护、运用各环节,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原创动能,推动版权成果转化。例如,去年9月,全国某头部微短剧创作机构,制作的一部爆款文旅微短剧,上线48小时内全网曝光量超8亿。企业还跟进开展多渠道版权运营,并探索出海发行,在海外短剧平台实现播出。目前,这部剧累计曝光量已超20亿。

3张“风险图”

为“新三样”等出口“量体裁衣”制定保护政策

重庆海关总工程师蔡金生也表示,重庆是跨境班列的重要策源地。2024年全年,重庆海关确权平均办理时间仅为1天,合法拼箱货物发运零延误。针对跨境班列侵权企业大部分异地注册、侵权商品集中于服装箱包等消费品领域、目的地集中在东欧特定国家等特点,重庆海关绘制高风险企业、高风险商品、高风险目的地等3张风险图谱。

蔡金生说,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上,跨境班列的承载量与日俱增。重庆海关将“量体裁衣”制定保护政策,“精准画像”提供对企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摄影记者 钱波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