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前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身着工装,穿梭在繁忙的工厂车间;或许手持仪器,忙碌在医院的手术室里;或许手握方向盘,驰骋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美好,用智慧和
编前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身着工装,穿梭在繁忙的工厂车间;或许手持仪器,忙碌在医院的手术室里;或许手握方向盘,驰骋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美好,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时代的华章。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杜尔伯特县总工会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最美劳动者》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近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事迹,通过镜头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感受他们的无私奉献,学习他们的精神风貌。
一镜在手,准确诊断,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一镜在手,找到潜在的病灶,将之扼杀于雏形;一镜在手,挽患者生命于狂澜,不知多少家庭的命运得以改写……他是同事心中的好领导、好前辈,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他就是杜尔伯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科室业务骨干田先文。系列报道《最美劳动者》今天播出《田先文:胃肠病患的“守护神”》。
踏霜踩露出,披星戴月归。在家人和患者之间,他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患者。每天早上第一个来到诊室,离开却是最后一个,这几乎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内镜诊疗时,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将检查部位的信息传递到显示屏。通过显示屏,他总能迅速精准地发现问题。
半个小时过去,一位患者检查结束了。田先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迎来了下一位患者。接受检查的患者一个接着一个,预约量大时,他都顾不上喝水,去厕所更是奢望。
杜尔伯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田明星说:“田主任是我们消化内科的杰出领导者和专家。他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对患者关怀备至,他总是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他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也让我们非常钦佩。内镜中心的工作是一项全身上下都得到充分锻炼的“运动”,不仅是脑力活,还需要足够的体力,田主任一天站8个小时是常态,患者多的时候会更长。”
自2022年担任消化内科主任以来,为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得到及时筛查,无论寒暑昼夜、节假日,只要患者需要,一个电话,田先文就会及时出现在患者面前。出急诊、下病区、做胃镜,他食无定时,夜不安寝,默默坚守,这不仅是价值感的体现,更是责任与使命的担当。
杜尔伯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田先文说:“每一次检查的背后,都有患者和家属焦急等待的煎熬,有时候这个结果甚至关乎生与死,我们尽早发现一例消化道早癌,就是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我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健康意识,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在出色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田先文还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教学工作,对于下级医师和学生他从如何做人、如何做医生、如何做具有科研能力的学者着手,有的放矢,毫无保留,把自己的一些灵感、科研思路和宝贵资料无私地传授给他们,分享自己十几年来的临床经验。每一次查房,他都跟下级医生详细地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在教学工作中,他耐心传授,将教、考、评三者紧密结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迅速掌握基本技能,逐渐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也为医院培养了更多业务能手。
杜尔伯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田先文说:“对于自己所带的学生,我总认为‘教学相长’,在精心培养年轻医生的内镜及外科手术操作技能时,总要站在旁边为年轻人‘托底’,让他们有信心继续做下去。每一次成功抢救危重患者后,我都要和年轻医生反复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年轻医生快速成长。”
15年的从业时间里,田先文共发现消化道早癌患者100多例,还成功开展杜尔伯特县第一例食管支架植入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下肿物挖除术(STER),以及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等,在他和科室其他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杜尔伯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由单纯诊断科室,逐步发展成为诊断兼具治疗的多功能科室。
从一个新手医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消化内科主任,田先文的付出有目共睹,正因如此,他连续多年获县级优秀医师、优秀临床科室主任、大庆市优秀医师等荣誉称号。“没有匠心,难成良医”。面对一个个康复患者的感激,他总是说:“没什么,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
杜尔伯特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田先文说:“下一步,我们将优化服务模式,构建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对疑难病例展开联合会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最科学、最适宜的治疗。”
来源:杜尔伯特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