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穿过周原景区的城门,我便见到一位头戴冕旒冠的“君王”,与三位“大臣”从巍峨的宫殿前走过,这场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仿佛一步跨入了前几天我刚刚看过的魔幻大片《封神第二部 :战火西岐》当中。
在周人故地,一座以周朝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园区——周原景区,等待着我的到来。
穿过巍峨的城门,我仿佛在一瞬间就穿越到了传说中的西岐,宫阙高耸,歌舞生平,好一处充满浓厚历史色彩的游玩之地。
吴汉坤和身着“周原衣语”服装的模特站在周公殿门后,这栋建筑还原了周公生活的场所。
刚刚穿过周原景区的城门,我便见到一位头戴冕旒冠的“君王”,与三位“大臣”从巍峨的宫殿前走过,这场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仿佛一步跨入了前几天我刚刚看过的魔幻大片《封神第二部 :战火西岐》当中。
后来我才搞清楚,那位“君王”是景区中扮演周武王姬发的演员,那三位大臣则是辅佐他成就霸业的“三公”——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和太公姜子牙。他们身后的那座宫殿叫“明堂”,是周朝的天子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周代都城中最为重要的建筑,而我身处的这座周代城池就叫“周城”。
一众“君臣”走后不久,又有一群傩面舞者来到明堂前的广场,排好队形,跳起奇异的舞蹈来。周朝就有傩面舞吗?舞蹈团的团长给了我肯定的回答。周代非常重视祭祀,在祭祀仪式上便会有傩舞,而他们如今的表演主要是参考了八佾舞的舞蹈动作,这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祭祀舞蹈。
舞蹈结束后,我又夹杂在人群当中,拾级而上,进入明堂的大厅。很快便有一群头戴铁盔、身穿铠甲的“古代武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大厅当中的舞台,挥动手中的短剑,跳起雄壮的战舞来,这是现实版的“质子团”,英武之气丝毫不逊于电影《封神》中的诸侯子弟们。
两位古装的舞蹈演员在明堂内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我若是晚几个月到来,还会在周原景区中看到一场更高质量的实景演出。演出源于一场名为“周原衣语”的服饰秀。设计师以周代文化为灵感来源,将皮毛、麻布等原始材料融入到现代时尚设计当中,甚至将周代的青铜器形象直接设计成衣服,穿在身上。
在巴黎举办奥运会的2024年,“周原衣语”服饰秀曾经来到了巴黎这个世界风尚的大舞台上,成为“中法时装周”上的重头戏。如今,这场超越古今、融会东西的服饰秀又被加入了角色与故事,成为一台充满设计美感的实景演出,令观众的感官在周朝历史与现代美学之间往复穿越。
从明堂中出来,已是夜幕降临之时,此时尚在正月当中,周原景区中灯彩齐亮,显得越发魔幻。园区中占据C位的是炫酷的凤凰彩灯,传说中,凤鸣岐山昭示周朝将兴,凤凰由此成为西岐的“吉祥物”。再往后走,是九尾狐妲己的巨型彩灯,以凶狠著称的一代妖后制成的彩灯在暗夜中散发着妖媚的光芒。明堂的四周则有魔家四将的巨型彩灯守护,看上去威武异常。
明堂建筑内部,明堂是为祭祀昊天上帝而设立的建筑,夏朝叫“世室”,商朝叫“重屋”,周代才有“明堂”之称。
在园区深处,杨戬、哪吒、雷震子、姜子牙的彩灯一一闪现,用奇幻的灯彩构建出一个超现实的“封神世界”。
次日清晨,周原景区褪去了奇幻的光影,显露出原本的面貌。景区依着凤凰山而建,也就是传说中“凤鸣岐山”之处。我昨晚身处的“奇幻周城”只是景区的一部分,乘坐缆车至凤凰山山腰,便到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岐山周公庙 ;继续乘缆车至山顶,则可见到金光闪闪的凤凰雕塑,那里是凤凰山景区。周原景区便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
吴汉坤与岐山剪纸传承人徐引娣一同创作剪纸。
陕西实在是一处充满历史穿越感的土地,周、秦、汉、唐4个重量级朝代的历史汇聚、沉积于这里,以历史为蓝本的仿古园区也多不胜数。随着近几年历史朝代剧的热播,秦、汉、唐这 3 个朝代的文化都颇受追捧,唯有周文化显得特别小众,建于周朝发祥之地的周原景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周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园区。
顾名思义,建于凤凰山脚下的“周城”是想在现实中再造一座周代王城,然而自周王朝兴起于西岐开始,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所有的周代建筑早已沉于地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还原周代的历史面貌?这对景区的建造者来说,实在是个难题,而建造“周城”的过程其实更接近于艰巨的考古工作。
我昨天看“质子团战舞”的明堂,是整座“周城”的标志性建筑。昨日我只顾得看稀奇,并没有仔细观察这座宏伟的宫殿建筑,所以今天又特地前往,才发现这座仿古建筑的形态其实颇为奇特 :建筑主体是方形,但屋顶是圆形。
为何会有这样的建筑造型呢?原来这都是基于著名建筑史学家杨鸿勋先生的研究与考证。“天圆地方”是始于商周时代的一个重要时空观念,“天圆”指的是天时如六十甲子一般周而复始,而“地方”则是源于描述方位的“东南西北”的观念。源于那个时代的先天八卦的演化也与“天圆地方”的思想有着密切关联。先天八卦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图》又名《天圆地方图》,其中外部环绕的卦象代表了天的运转规律,而中间方形排列的卦象则代表了地的运转规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 ;天为阳,地为阴。两者相互感应,生成了天地万物。由此看来,明堂并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更是周文化的浓缩展示。
在岐山县,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非遗技艺,岐山醋的酿制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明堂两侧分别建有宗庙和社稷,“左宗右社”的建筑布局也是基于周代王城地基的考古发现。事实上,源于周代的这种建筑布局一直被之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沿用,贯穿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整个历史,延续近 3000 年。
身着周原衣语的模特在周公庙景区中的润德泉,初雪中的润德泉景致清雅而冷寂。润德泉誉称周公圣水,于唐大中二年 (848 年 ) 敕赐“润德泉”之名。
在明堂的身后还建有一座凤雏宫,它复原了周代王公贵族的宅院,以 1976 年发掘于岐山县凤雏村的西周早期建筑基址为原型,根据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先生的建筑复原方案建造,该遗址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形式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在复原的凤雏村宫中,一条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串联起门道、前堂和后室,前堂与后室通过廊道相连,而院落两侧则设有前后相通的厢房,从而形成了两组方正的四合院。穿行在中国最早的四合院中,让我这个北京人颇为感慨。
“周城”不仅是用来逛的,更是用来体验的。“周城”分出了周王室主题区、诸子百家园、封神乐园、百鸟乐园、中轴文化展示区、百工坊等 6 个园区,每个园区都能玩上好半天。
明堂的楼上展示着古代君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每一种都经过精心设计,成为风格不同的主题区域,对那些穿着古装来此旅拍的旅行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处宝藏。
在明堂旁边的周文化博物馆,我还参加了一次拓碑体验。将墨汁涂于石碑之上,然后铺上一张宣纸,再用棕刷在宣纸的背面反复压摁,当碑文被拓印于纸张上时,历史也仿佛被铭刻在了心上。这是颇受来此研学的中学生们欢迎的体验项目,不过我这个大人也玩得不亦乐乎。
周代故事雕塑园也是一处有趣的研学之所,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很多源于周代的历史典故,诸如,孟津观兵(牧野之战前的大型阅兵活动)、周召分陕(周召二公以三门峡为界分而治之,也是陕西的由来)、吐哺握发(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桐叶封弟(君主必须言而有信)……
何尊广场上散布着各种青铜器,一半埋在土里,一半露出于地面,模拟刚出土的样子。对现代人来说,这些青铜器的名字都过于古怪,不过借助标识牌上的拼音,你可以与这些古怪的汉字一一相认。这样的研学非但不枯燥,反倒乐趣无穷。广场上还矗立着巨大的何尊雕像,何尊是周原出土的大量周代青铜器中颇为重要的一件,尊底的铭文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我和其他游客一起,走进何尊雕塑下面的通道,抬头仰望雕塑底部被复制和放大的铭文和被涂红的“中国”二字,心中不禁生出仰望历史的崇敬之感。
对孩子们来说,最快乐的还是“封神乐园”,这里集齐了封神演义中的各种人物,雷震子、黄天化、哪吒、杨戬……更有跳楼机、立体剧场、树屋探险等现代娱乐项目,惊叫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
就这样,整座“周城”玩下来,我居然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回到位于百工坊身后的原舍客栈,我让客栈的管家将院子里的汤池放满温泉水,然后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暖融融的周代历史当中——没错,周人也酷爱泡温泉,甚至将泡汤文化发展成为一种礼仪文化。西周时期的温泉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其中关中地区的温泉被称作“汤泉”,而山西南部的温泉则被称为“膏泉”。其实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温泉文化已经非常发达。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沐浴礼仪,沐浴不再仅仅是清洁身体,而是被赋予了礼制和宗教的功能。祭祀之前必须斋戒沐浴,以示虔敬 ;朝见天子也先要沐浴,这种礼仪后来成了一种制度。西周时期,王城内建有“汤沐邑”,赐予朝见的诸侯,供他们在那里住宿和沐浴。
住在“周城”,我仿佛正置身于几千年来中国人所独有的文化空间。
编辑|陆毅
长期征稿
后台私信“投稿”获取联系方式
来源:时尚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