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球车市冷热不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2:35 2

摘要:编前:受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等多重因素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呈现区域分化的特点,走势差异显著。其中,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中国车市迎来开门红,伴随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加速落地,汽车产销实现两位数增长。美国车市虽然开局疲软,但由于不少消费者抢在

编前:受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等多重因素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呈现区域分化的特点,走势差异显著。其中,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中国车市迎来开门红,伴随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加速落地,汽车产销实现两位数增长。美国车市虽然开局疲软,但由于不少消费者抢在4月初进口车关税生效前购车,使得其3月车市呈现火爆态势。至于欧洲,在减排压力下,纯电动汽车市场回暖,油电混合动力车销售火热。另外,印度、日本、巴西等市场均实现平稳增长,俄罗斯市场则出现暴跌。

美国 / 关税效应带来短期火爆

自4月3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加征25%的关税。多家机构预计,如果关税持续一段时间,美国市场上新车售价将会上涨数千美元甚至上万美元。为此,不少消费者赶在关税生效前匆忙购车,掀起了美国车市3月销售狂潮,与车市年初以来的疲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美国新车销量为159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逾20%。

企业方面,通用汽车表示,该公司第一季度美国销量同比增长近17%,其中,从墨西哥和韩国进口的部分车型销售更为强劲。丰田汽车表示,今年前两个月公司在美销量出现下滑,但3月销量同比增长近8%。福特汽车公布数据显示,3月美国销量同比增长10%,第一季度整体下滑1.3%。本田今年前两个月在美销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3月销量同比增长13%。现代汽车3月在美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售出8.7万辆,同比增长13%,而今年前两个月销量同比增长均为8%。大众集团和宝马第一季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也出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车、福特、丰田、本田、现代汽车等车企都指出,其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销售表现不俗。业内认为,除了关税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消费者担心美国政府可能取消最高7500美元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毕竟,特朗普年初就任美国总统后,取消了多项电动汽车扶持政策。

另外,在关税生效前,多家车企大量囤积库存,因此短期内并未上调新车售价。部分车企已经暂停对美国出口汽车,或者是暂时令车辆停留在港口,经销商销售的主要是库存车。不过,这并非长久之计,一旦库存耗尽,车企要么自行消化成本,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事实上,奥迪、保时捷、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等多个品牌已经考虑提高旗下车型在美售价。美国银行分析师约翰·墨菲预计,如果车企将关税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今年美国新车销量将下降约20%。

欧洲 / 纯电回暖 混动热销

截至目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尚未公布欧盟及整个欧洲范围内的3月新车销量数据,而从之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今年1~2月,欧洲新车销量合计为196万辆,同比下滑2.6%。从动力类型来看,汽油车及柴油车跌幅均逾2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微降3.4%。相比之下,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大涨31.4%,达到33万辆;油电混合动力车同比增长17.6%,达到68.77万辆。

可以看到,相比去年,进入2025年以来,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明显回暖。原因之一可能是2025年7月欧Ⅶ排放法规即将生效,倒逼传统巨头加速电动化转型,各大车企为了满足排放要求,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成本下降,也使得纯电动汽车价格更具竞争力。不少车企已经或计划推出低价电动汽车。此外,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电动汽车是亮点。

另外,部分国家正在出台政策引导电动汽车消费。例如,意大利近期提出一项法规草案,其中提出对企业购买的不同燃料类型汽车施加不同的税收系数,以引导企业减少购买燃油车,转向购买电动汽车。西班牙4月初批准重启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补贴计划,并为此拨款4亿欧元。

主要市场方面,多个国家公布了3月销量数据。以英国为例,3月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2.4%,至35.7万辆,为2019年以来的同期最佳销量表现。其中,由于车企提供了大幅折扣激励,以及英国自4月1日开始征收电动汽车附加税从而导致消费者提前购车,3月英国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激增43%,至6.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同比增长38%,至3.38万辆;混动车也同比增长28%,柴油车则同比下滑10%,汽油车持平。

相比之下,3月法国汽车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新车销量为15.4万辆,同比下滑14.5%。这主要是受传统燃油车需求大幅减少影响。混动车成为最大亮点,实现大幅增长。至于德国,在经济不确定性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的背景下,3月新车销量为25万辆,同比下滑3.7%,延续了年初以来的疲软态势,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35.5%,至4.25万辆。西班牙3月新车销量为11.67万辆,同比增长23%,其中,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合计达到1.65万辆,同比大涨69%。

印度 / 平稳增长 谨慎乐观

近日,印度汽车经销商联合会(FAD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印度乘用车销量为35万辆,同比增长6.3%;商用车销量为9.5万辆,同比增长2.7%。

从全年来看,印度2024/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乘用车累计销量为415.3万辆,同比增长4.87%;商用车累计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滑0.17%。FADA主席维格内什瓦尔指出,该财年真正展现了印度汽车零售行业的适应性和韧性,协会最初对于乘用车的预期是“低个位数增长”、“约5%”,而实际增幅为4.87%。

对于3月印度乘用车市场实现6.3%的增速,维格内什瓦尔表示,企业激励措施、节日需求驱动、新车型的发布等确实推高了整体业绩,但乘用车库存周期也上升到约50~55天,随着新财年的开始,经销商需要对高库存水平和销售目标压力保持谨慎态度。从短期及中长期来看,FADA指出,印度经销商普遍对新财年车市前景保持谨慎乐观态度。

从车企表现来看,在印度乘用车市场,本土的玛鲁蒂铃木、塔塔、马恒达,以及韩国的现代、起亚,还有日本的丰田、本田,欧洲的斯柯达、大众等品牌排名较为靠前。不少车企对印度市场寄予厚望。今年2月下旬,玛鲁蒂铃木时隔多年在印度开设的新工厂完成第一阶段建设并正式投产,预计到2028年该工厂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

不过,印度对外资企业的高关税和冗长法律纠纷一直饱受诟病。印度政府此前以逃税为由,向大众集团开出了高达14亿美元的天价罚单。今年2月,大众集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这项罚单。

另外,近几个月以来,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都敦促印度取消进口车关税,而外界对于其高关税政策也是批评颇多。对此,印度政府的态度已经有了松动。近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印度政府正考虑将进口车关税从目前的逾100%分阶段降至10%,而印度本土车企则游说政府至少保留30%的关税,以保护本土车企。

日本 / 整体大幅回暖

根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JADA)和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联合会的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新车总销量为128.5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13.1万辆增长13.6%,市场大幅回暖。当然,与历史峰值相比,第一季度表现仍显疲软,供应链压力和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从月度变化来看,2025年1~3月,日本新车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2.4%、18.7%、10.7%。之所以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重要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当时受丰田旗下全资子公司大发认证造假丑闻影响,大发、丰田、马自达和斯巴鲁的销量均受到冲击。之后经过不断调整和架构改革,大发及丰田逐渐摆脱了认证丑闻的影响,生产及销售恢复正常。

从品牌来看,第一季度,丰田品牌以39.27万辆的成绩稳坐第一,占据整体市场高达30.5%的份额。其次是素以微型车闻名的铃木品牌,销量为20.2万辆。本田品牌排名第三,销量为18.4万辆。日产品牌排名第四,销量为13.33万辆,与大发品牌(13.26万辆)较为接近。其他品牌均在10万辆以下,例如马自达(4.9万辆)、三菱(3.3万辆)、斯巴鲁(3.2万辆)、雷克萨斯(2.1万辆)、五十铃(2.1万辆)、日野(1.1万辆)等。

可以看出,在日本国内,本土品牌仍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外国品牌主要是在进口车细分领域找存在感。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JAIA)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外国品牌进口车上牌量为29547辆,同比增长4.6%;日本品牌进口车上牌量为11401辆,同比增长19%。两者合计为40948辆,同比增长8.3%。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德系品牌尤为受青睐。

另外,从车辆动力类型来看,在日本国内汽车市场,油电混合动力车和汽油车占大头,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仍然较低。以2025年3月为例,根据JADA的统计,日本国内乘用车(不含微型车)销量为28.8万辆,同比增长7.2%。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销量为17.3万辆,汽油车为9.24万辆,柴油车为1.3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4851辆,纯电动车为4010辆,氢燃料电池车为39辆。可以看出,3月电动汽车市占率仅为3%,而去年同期接近4%。

巴西 / 电动汽车带动增长

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巴西新车上牌量为19.55万辆,同比增长4.2%。至于第一季度,巴西新车累计上牌量为55.2万辆,同比增长7.2%。“良好的表现表明需求仍然旺盛。尽管面临信贷方面的挑战,但增长势头持续。”巴西汽车经销商协会(Fenabrave)主席阿尔塞利奥·朱尼奥尔表示。

从动力类型来看,可同时使用汽油和乙醇的灵活燃料汽车(FFV)依然是巴西市场的主力,这与巴西的生物燃料政策有很大关系。巴西总统卢拉2024年10月签署了《未来燃料法》,进一步鼓励乙醇、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产和使用,推动巴西能源转型。前不久,相关部门向巴西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CNPE)递交提案,计划在2025年将汽油中的乙醇掺混比例从目前的27%提高至30%,以降低燃油成本,促进生物燃料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巴西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汽车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根据Clean Technica网站的统计,今年1月和2月,巴西纯电动汽车销量均约为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6%和45%。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和欧洲品牌的加速布局,例如比亚迪、长城和大众品牌ID.系列等。另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根据巴西电动汽车协会(ABVE)的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巴西累计安装了近1.5万台充电桩,覆盖巴西25%的城市。

包括中国车企在内,多家车企正在巴西扩大布局。其中,今年2月,雷诺与吉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巴西生产和销售零排放和低排放车辆的战略合作。雷诺位于巴西的两家工厂今后除了生产雷诺车型外,还将为吉利生产新车。今年4月上旬,北汽福田第1200万辆整车在巴西工厂下线。这也是北汽福田巴西工厂投产的首辆新车,标志着中国商用车在巴西的首条生产线投入运营。此外,长城汽车巴西工厂计划2025年年中启动生产。除了满足巴西本土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外,还将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俄罗斯 / 进口受限 销量暴跌

继2023年强势复苏、2024年快速增长后,俄罗斯汽车市场已经基本恢复到2022年俄乌冲突前的水平。不过,进入2025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开始转向下滑,尤其是3月遭遇断崖式下跌。近日,总部位于莫斯科的欧洲商业协会(AEB)汽车制造商委员会(AMC)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俄罗斯新车销量约为8.3万辆,同比暴跌45%。至于第一季度,俄罗斯新车销量合计为25.4万辆,同比下滑26%。

欧洲商业协会汽车制造商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卡利采夫指出:“此前多次提及的诸如经济负担高昂等因素,再加上购车者预计一些此前已撤离的公司会重返俄罗斯市场,使得市场的下行态势进一步加剧。有消息称,地缘政治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一些俄罗斯客户选择再观望一段时间,从而推迟购买。这在未来或许会释放增长潜力,但就目前而言,如果当前这一趋势持续下去,该行业可能会陷入危机,需要政府尽快为汽车行业提供支持。”

据悉,截至目前,现代汽车、丰田、雷诺等车企都传出了有意重返俄罗斯的风声,导致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另外,面对中国汽车品牌在俄市占率大幅攀升,自去年以来,俄罗斯方面开始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例如限制平行进口车、大幅提高进口车的报废税等,这导致中国车企出口到俄罗斯的汽车成本显著增加。进口受限,削弱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俄罗斯车市整体销量出现下滑。

品牌方面,今年第一季度,哈弗、奇瑞、吉利、长安、欧萌达等品牌销量均出现下滑,且跌幅超过俄罗斯排名第一的本土品牌拉达。相比之下,捷途、Belgee(吉利与白俄罗斯合资品牌)、Jaecoo等品牌则展现出增长潜力,尤其是Belgee逆势上扬,成为中国品牌之中的黑马。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