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十八载岁月流转,从延安窑洞的油墨书香到如今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从铅字印刷到数字阅读,从纸质书页到云端文库,变的是载体与形式,不变的是新华书店人“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它不仅陪伴着中国人民走过了战争的烽烟和改革的曙光,还承载了几代人的阅读故事和情感回忆。新华
2025年4月24日,是新华书店88岁生日。
八十八载岁月流转,从延安窑洞的油墨书香到如今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从铅字印刷到数字阅读,从纸质书页到云端文库,变的是载体与形式,不变的是新华书店人“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它不仅陪伴着中国人民走过了战争的烽烟和改革的曙光,还承载了几代人的阅读故事和情感回忆。新华书店始终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致力于繁荣图书市场、传播先进文化,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华书店,始终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全民阅读的守护者。
或许有人疑惑,新华书店为何名为“新华”?它是否与新华社、《新华日报》同源?其实,一个名字背后蕴含着它的历史使命与时代理想。“新华”并非孤立的文化符号,这一名称的诞生,与20世纪中国革命的浪潮和延安时期的红色文化血脉紧密结合相连。业界曾有专家学者表示,“新华”意为“新中国”之意,蕴含了革命时期对新中国的热切期望和对未来的展望。
以新华之名冠名,也代表着书店从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传播真理、点燃希望”的使命。
创建之初:
延安窑洞里的文化火种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同年4月,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中,新华书店诞生了。据说,最开始它还有个名字,叫做“新华书局”,当时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在万佛洞底层的一个小石窟里开设门市部,为了方便对外联系,发行科刻制了一枚木质长方形的图章,并用新华书店的名义开票和结算货款。
新华书店发祥地延安清凉山旧址
1939年9月1日,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作为店招悬挂在书店门额之上。1948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重新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一直沿用至今。
1939年9月1日,延安北门外新华书店门市部正式开业。新华书店迁到延安门外新址后,增加了书报刊销售品种,充实了人员和机构,还设立了发行、进货、门市、会计等科室。很快,随着出版的书籍和发行战士的脚步,新华书店走出延安,走向全国。由它印刷、发行的书籍穿越战火纷飞的大地,让迷茫中的国民看到了希望。一本本书籍化作思想的子弹,穿透硝烟,在战火中为民族存续文明的火种。
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
有趣的是,新华书店在刚建立的时候,不仅名称和办公地点几经变更,经营范围也是五花八门。
初期,新华书店除发行图书外,还发行《解放》《中国青年》《文艺突击》等杂志。新华书店印刷厂还担负印刷“抗币”“边币”和粮票、军用地图、柴草票、邮票等职责。
1940年初,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将新华书店改名为新华书店总店,负责陕甘宁边区图书、期刊、货币、粮票、文件等编印发和组织协调全国的出版发行工作。1948年,河北省平山县银行发行的第一批人民币,就是由新华书店印刷厂印刷的。
1940年3月在山西省兴县成立的新华书店,是延安新华书店总店首家分店。
1949年2月10日,北平第一家新华书店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旧址开业。
1949年新华书店哈尔滨分店
建设年代:
铺就知识长城,铸就精神家园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书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1949年10月,全国新华书店第一届出版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正是以此为基础,之前被战争分隔的各地新华书店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
1951年1月1日,新华书店总店正式成立,对全国各分支店的人、财、物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截止到五十年代末,在全国各县基本上成立了由各级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的新闻出版、宣传文化机构。
几乎同一时期,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拉开序幕。从农村扫盲、《婚姻法》的发布到新华字典的发行,新华书店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农村发行网络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
1970年改建后的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书店
现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20世纪人们起大早排长队,只是为了到新华书店买一本书,但事实的确如此。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新华书店的门头是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孩子们踮脚张望连环画的封面,知青们排队争购数理化自学丛书,科学家在这里寻找专业文献……
以“文革”的结束为分水岭,随着高考自学丛书和文学名著的发行,新华书店再度成为社会的焦点,数不清的年轻人怀着对知识、科技最美好的梦想和渴求,守在新华书店门口的长队里,等着买教辅书、参考书,那个时期的新华书店也成为一代人念念不忘的记忆。
新时期:
破茧重生,书写时代答卷
面对市场经济冲击,新华书店开启“涅槃之旅”。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华书店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业务结构,创新发展业态,努力提升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把发行网点开办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开创了图书发行史上流动供应和上门售书的服务新举措,成为以图书发行为主营业务、多业态发展的国有文化企业中坚力量。
新华书店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主业、促转型、求突破,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提质增效,业务发展稳中有进。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新华书店多措并举,线上线下齐发力,在严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读者提供了安全的读书购书环境。
新华书店百年书房
在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新华书店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重点图书发行、卖场升级改造、网点布局建设、全民阅读推广、公益扶贫捐赠等方面,都体现了国有文化企业的责任担当。
经过八十八载岁月,“新华书店”金字招牌依然熠熠生辉,拥有强大生命力——持续推进城市书店智慧化升级,多业态融合发展;持续加强县级门店、乡镇网点建设,不断提高运营和服务水平;持续拓展网络发行渠道,构建多媒体营销矩阵。线上商城覆盖千万读者,“新华优选”APP走进千家万户;引入AI荐书、VR阅读打造“元宇宙书店”“古籍数字化”等,用数字技术延续“新”字在当下的时代内涵。
八十八年再出发,新华书店使命如山,初心如磐,始终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坚定正确的文化立场、文化追求,更好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责任,不断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