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太北报考哈军工,政审却不合格,陈赓了解后:多填了个社会关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01:43 2

摘要:陈赓微微皱了皱眉,心中有些疑惑,谁会在这个时候来访呢?家人前去开门,不一会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女孩出现在陈赓的视线中。

1960年,时任哈军工校长的陈赓,正在家里养病。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门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陈赓微微皱了皱眉,心中有些疑惑,谁会在这个时候来访呢?家人前去开门,不一会儿,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女孩出现在陈赓的视线中。

当得知这个女孩就是左权唯一的女儿左太北时,陈赓赶忙挣扎着坐起身来,招呼小女孩来到自己身边。

左太北微微低着头,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陈伯伯,我刚刚参加完高考,成绩很不错,可是一直没收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来才知道是政审不合格。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能来求您帮忙。”

陈赓

陈赓在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说道:“孩子,别着急,你多填了个社会关系。”

1905年,左权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的一户贫农家庭里。那时的清王朝已摇摇欲坠,战事连绵不绝,匪患更是肆意滋生,底层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左权幼年便失去了父亲,家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母亲瘦弱的肩上。上有兄姐需要照顾,全家的生计只能依靠母亲务农以及做一些零散的小工来维持。

而且战火纷飞中,孤母辛勤耕耘所得的那一丁点粮食,常常被兵痞蛮横地夺走,或是被土豪乡绅仗势强占。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百姓们即便有天大的冤屈,也无处申诉。

左权

左权虽因年幼无力反抗,但“推翻旧社会,救人民于水火”的信念,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8岁那年,左权进入了私塾的大门,开始接受传统的教育。10岁时,他已然能够出口成章,吟诗作对也不在话下。醴陵县民风淳朴,这里有着一个不成文的约定:

若是谁家的孩子有天分,又上进,族人便会合力扶持他,供他上学读书。左权在父老乡亲们的关爱与庇护下,安心地学习知识。

1923年冬,孙中山先生主理的广州陆军讲武堂派人到醴陵招生,18岁的左权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顺利通过了考试。

左权一家

1924年2月,左权向母亲和父老乡亲们深行跪拜大礼,含泪辞行。他辗转月余,终于抵达了广州。

入学讲武堂后,左权接受着正规的军事和政治教育。他深知家国大事的重任已落在了自己的肩上,每一堂课都听得格外认真,每一次训练都全力以赴。

1924年11月,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这一变革让左权结识了陈赓。当时,左权和陈赓是同一期的学生,他们不仅在同一个班级中学习,还是上下铺的关系。两人时常在一起切磋武艺,或是共同探讨军事问题,传播革命思想。

陈赓比左权大两岁,两人便时常以兄弟相称。而左权还是在陈赓的介绍下才正式加入了共产党,有了这层关系,两人在相处的时候更是无话不谈。

左权

直到左权被组织调到苏联进修,陈赓和左权才不得不分开。但他们依旧经常互通书信,陈赓会在信中给他介绍国内局势的变化,左权也会把自己在苏联的见闻说给陈赓听。

1930年,随着革命形势越发严峻,左权终于从苏联回到了国内,开始全身心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出身黄埔,又在苏联留过学,左权的起点比一般的将士们要高一些。他进入军队没多久,就被任命为12军军长。

红军长征开始后,左权带领部队一马当先,走在了最前面。在夺取小相岭隘口的战斗中,左权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隘口地势险要,敌人火力凶猛,但左权冷静地指挥着战斗,最终成功夺取了隘口。

攻占大树堡渡口时,左权再次利用地形优势,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带领部队顺利攻占渡口。渡过大渡河的时候,左权为了吸引敌军注意,掩护大部队的转移,主动承担起了最危险的任务。

左权与女儿

1939年4月16日,左权与才情出众的刘志兰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一年时光,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儿。

彭德怀是第一个抱起左权女儿的人。他思索片刻,提议道:“左权的女儿出生在太行山北,那就叫太北吧。”

1942年5月,日军纠集了三万大军,突袭八路军前线指挥所。身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毅然选择断后,为北方局机关、党校、新华社等数千人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左权站在指挥的位置上,冷静地分析着战局,有条不紊地指挥着部队的行动。可一颗炮弹落在了他的身旁,随着一声巨响,左权壮烈牺牲,时年37岁。

彭德怀

在延安期间,由于母亲刘志兰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年幼的左太北,她被送到了延安保育院。

1952年,左太北作为儿童代表,有幸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听说左权的女儿来了,立刻拉过她的手。毛主席关切地询问她吃住如何,学业如何等家长里短的事情,还颇为认真地和她一同合照。

又是一年国庆节,左太北在天安门上遇到了周总理。周总理笑容满面地和她讲话:“你就是北北?长得真像左权啊!北北你可一定得向爸爸学习!”

彭德怀夫妇也经常去延安保育院看望左太北。他们总是坐在她的身旁,时不时地同她讲讲左权的故事。在延安“父辈们”的关心和教导下,左太北逐渐意识到了父亲是多么伟大的人。

陈赓

“我也要像父亲那样,发扬他的抗战精神,继承他的长征精神,并让这种精神永远流传下去!”左太北在心中暗暗发誓。

有了目标,左太北便开始认真计划自己的人生。后来,当她得知国外有原子弹、氢弹、导弹等先进武器时,她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她暗暗下定决心,要站在国防战线上,为国家研制最新武器,用先进的武器来捍卫国家安全。

当她将内心想法告诉母亲后,母亲却拒绝了她。但左太北并没有放弃,她向母亲说:当年我父亲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我也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些对国防事业有用的事情。母亲听后,眼中满是欣慰与无奈,最终无奈地点头答应。

那时的哈军工招生条件极为苛刻,考试难度不亚如今的清华北大。但即便如此,左太北仍靠着自己艰苦学习,考出了超越哈军工的录取分数。

左太北

就在她满心欢喜地期盼早日收到哈军工录取通知的时候,日子一天天过去,通知书却始终没有到来。她在焦急与不安中,意外得知自己因为政审问题没有被录取。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政审怎么会出现问题呢?

左太北将原因详细地告诉给了彭德怀元帅。彭德怀听后,也是眉头紧锁。他苦思冥想,突然想到了陈赓。陈赓是当时哈军工的院长,而且和左太北的父亲左权关系非常要好。彭德怀让左太北去找陈赓,把事情问清楚,争取解决问题。

就这样,左太北来到了陈赓的家中。此时的陈赓正在家中养病,身体有些虚弱。但当陈赓得知眼前这个小女孩是左权的女儿左太北时,情绪瞬间变得激动起来,甚至眼眶都湿润了。

他拉着左太北的手,仔细端详着,嘴里不停地说着:“太北啊,你和你父亲长得很像,看到你,就又让我想起了故人。”

左太北

左太北将自己的来意和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陈赓。陈赓听后,当场就拿起电话,拨通了招生办的号码,大声质问道:“左权的女儿因为政审无法来哈军工,这简直就是胡闹!你们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陈赓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因为左太北在填写社会关系时出现了一个错误。

左太北有个名叫左棠的二伯,由于和父亲左权的思想观念不同,二人分别加入了不同的党派,左棠加入的是国民党,并在其军队任职。当时国家对这种情况非常敏感,这就导致左太北的政审没有通过。

但事实上,左太北从未见过这个叫左棠的二伯,只是听母亲偶尔提起过。陈赓看着左太北说:“孩子,你不必填写此人的。当时左权在他加入国民党后就和他断了关系,你填多了反而闹出了这么一个乌龙。”

左太北

左太北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解释道:“我当时没多想,看到表格让填直系亲属,就把所有人都填上去了,觉得不能谎报少填。”

陈赓听后,笑着安慰她:“孩子,你做得没错,只是当时情况特殊,你多填了反而出了问题。现在问题弄清楚了,你就放心回去等消息就好了。”

没多久,左太北就收到了哈军工的录取通知书。她带着满满的期待和憧憬,来到了这所梦想的学校,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在哈军工,左太北深知自己肩负着父亲母亲和彭德怀元帅的期望,也明白自己身上承载着无数人的关注和关爱。她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研究,她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国防专业专家。

左太北(左)

生活中,左太北和丈夫过得十分清贫。他们家的沙发弹簧失灵了,也舍不得换新的,只是简单地修理一下继续使用。

左太北的妈妈也常常感慨,左太北和左权很像,一生都忠于党和国家,为国做贡献,为人民服务,为人正直清贫。左太北也是如此,她和全家挤在一个小三室里,生活简单而朴素。

她把所有积蓄都捐给了太行山革命老区的群众,希望能为那片土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甚至在买公房的时候,她还要借钱才能买起,生活过得十分节俭。

单位领导得知她的情况后,心疼她,要为她改善住房条件。可左太北却拒绝了,她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还有很多比她更需要帮助的人。

左太北

退休后的她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寻访整理父亲左权的资料上。她走遍了太行山的每一个角落,与那些曾经和父亲并肩作战的老战友、老同志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收集那些珍贵的回忆和资料。

左太北的经历没有父亲左权那样的热血沸腾,但她却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个和父亲一样忠贞爱国的人。

2019年6月25日,左太北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来源:环球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