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1日下午,讲述王圣民教学生涯的纪录片《一生一课》,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银星光影沙龙进行了点映会。影片也呈现了百年来美育教育在中国的探索与发展,尤其提出,在AI加速发展、传统教育面临挑战的当下,美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生上一课,一课上一生”,一节曾经连教材都没有的“副课”,今年80岁的王圣民一上就是40年,影响了上万名学生,她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位美育特级教师。
4月21日下午,讲述王圣民教学生涯的纪录片《一生一课》,在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银星光影沙龙进行了点映会。影片也呈现了百年来美育教育在中国的探索与发展,尤其提出,在AI加速发展、传统教育面临挑战的当下,美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984年,时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语文教师的王圣民,偶然看到一份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说世界各地对中国留学生的普遍印象是勤奋、用功,但缺乏艺术与人文修养。热爱教育的她触动很大,决定探索美育。当时社会上正在掀起“美学热”,李泽厚凭借《美的历程》一书成为无数青年的“精神导师”,美育在中学校园却是一片空白,王圣民只好自己编写教材。
1985年,她在南洋模范中学开设了全国第一门美育课。在历任校长的信任、学生的呼应、家长的支持下,这门课从最初的5分钟扩充到后来的45分钟,成为南洋模范中学延续至今的美育必修课,也是学校的特色课。
多年来,王圣民不仅培养了一代代学生,还写出专著《艺术欣赏导读》、《美丽课堂》,散文集《美育小札》。1999年,王圣民被上海市政府授予“美育特级教师”称号。
《一生一课》的导演饶轩2003年从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历时16个月完成拍摄、制作。影片采访了王圣民几十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中有70后、80后、90后,虽然成长的时代不同,但共同点都是从美育课堂上得到受益终生的精神滋养,回忆起中学时期,和老师、同学欣赏绘画、音乐、戏剧、电影,觉得那些“无用之用”是王圣民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之一。
“让王圣民评美育特级教师,是我主动提出上报的。”著名作曲家陈钢看完影片后现场“爆料”,1999年,他和王圣民合编了“中国学生必读文库(艺术卷)”,从此熟悉了王圣民的教学。“我看了这个片子很感动,好像我也上了一课,”陈钢形容王圣民是美育教育的播种者,“ 我深知蔡元培先生100年前提出的’美育兴国’‘以美代宗教’是一个伟大的、但难以实现的理想,可是令我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获有‘特级美育教师’称号的人,至今还只有唯一的王圣民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说,美育之所以是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于它不是只针对那些对唱歌、跳舞、艺术感兴趣的人,而是面向所有学生,“无论你喜欢什么学科,都会发现人的能力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创造力。只有美育才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创造力的过程。创造力并不完全只属于艺术和美,创造力属于所有的学科,包括科学也需要创造力。”
“为什么要去拍这个纪录片?我认为王老师在南模推广美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一生一课》的出品方是王圣民美育基金会,该基金会由王圣民的学生杨文斌于2023年设立。1985年,读高一的杨文斌成为王圣民第一届美育课的学生,多年后看了美国在1989年上映的电影《死亡诗社》后发现,“不就是当年的我们吗?”
他意识到自己能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学校园里享受到“世界级美教育”,是何等幸运后,一直以各种形式推动美育教育,还设立了北京大学“蔡元培美育基金”,在全国支持和培养更多美育教师。
“受过美育教育的人,他的价值观或者为人处事生活态度还是有些不一样的。王老师的一门课能影响几万个高素养的学生,他们再去影响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影响力就是非常大的。”杨文斌说,尤其在整个教育越来越“卷”的今天,再次回望王圣民的当初的教学,发现她是超前的、有前瞻性的,“这门课在当下都有特殊的意义,甚至比40年前还更需要,所以我觉得有一定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也献给王老师。”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