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读博那两年特别怕饿着自己 表现为: 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吃很多,因为怕一会儿会饿 每次出门旅行,都会带很多吃的,因为怕路上饿 对饥饿已经到了焦虑和恐惧的程度,想尽办法避免饥饿,一旦有饥饿感,就马上找东西吃 - 和我刚上中学的阶段很像,压力突然变大,在学校里感到饥饿会让我慌张,所以每天都猛吃饭 - 但是昨天 我经历了共计26小时的多段航班,一个人坐在异国的机场昏昏欲睡时,发现自己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怕饿了 我虽然感到饿,但是我并不焦虑,没有立刻吃很多东西,也没有急着去买饭,也没有因为饿而烦躁不安 饥饿的我终于不慌了! - 我突然想到,有没有可能,对饥饿的耐受度,和一个人的安全感、自信心、底气都有关系 - 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科研成果的增加,自我能力的成长,毫无疑问,面对新环境和不确定性,我比以前更有底气和安全感了 - 我的潜意识里,不再把饥饿当作危险的信号 以前总是担心“我饿了就没有力气处理事情了”“我需要随时有能量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而现在,我开始信任自己在任何状态都能处理突发状况,所以饿一会儿也无所谓 -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叫 distress tolerance,可以翻译成对不适的容忍能力 描述的是一个人能不能带着不舒服、不确定、焦虑,继续前进,而不是立刻想把它消除掉 当一个人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身体和大脑就会进入一种高警戒模式 一切不舒服的信号,都会被大脑放大 “我饿了”会被理解为“我出问题了”“我要崩了”“我必须马上解决掉这个问题” 因为内心没有余地,无法承受哪怕一丁点的不确定 这种时候,我们的行为就很容易变成: 饿了就要吃到撑,因为怕再饿;计划被打断,情绪立刻崩盘;经历了关系中的一次沉默,就感到被抛弃;只是一天没效率,但会质疑自己的全部价值..... 而当我们很有安全感的时候 即使在未被满足的时刻里,也能保持清醒、稳定、平静 - 成长可能不是教会我如何做到永远准备好、永远充满能量 而是让我变得更有韧性 让我相信 就算状态不够好、不舒服、没有立刻满足,也没什么可慌恐的,照样可以处理事情,继续走下去,慢慢解决问题摘要:我刚读博那两年特别怕饿着自己 表现为: 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吃很多,因为怕一会儿会饿 每次出门旅行,都会带很多吃的,因为怕路上饿 对饥饿已经到了焦虑和恐惧的程度,想尽办法避免饥饿,一旦有饥饿感,就马上找东西吃 - 和我刚上中学的阶段很像,压力突然变大,在学校里感到
来源:??打怪兽的小饭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