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一个退休11年、本该含饴弄孙的71岁老人,竟在晚年栽了大跟头?就在刚刚,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北京市平谷区政协原主席王春辉,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这位曾经在平谷深耕近四十年的老领导,就此从“功成身退”变成了“晚节不保”。
谁能想到,一个退休11年、本该含饴弄孙的71岁老人,竟在晚年栽了大跟头?就在刚刚,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北京市平谷区政协原主席王春辉,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这位曾经在平谷深耕近四十年的老领导,就此从“功成身退”变成了“晚节不保”。
故事得从1974年说起。那年,20岁的王春辉考上北京市农业学校,放在当时,中专学历可是妥妥的“香饽饽”。毕业后,他回到老家平谷,在南独乐河乡当起了林业员。那会儿谁也没想到,这个拿着锄头、修剪树枝的年轻人,会在仕途上一路狂飙。
从林业员到乡革委会副主任,再到乡长、乡党委书记,王春辉用了17年时间扎根基层。为了提升学历,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啃书本,先后在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市委党校“充电”。
凭借这份拼劲,1993年,他从乡镇跳进县委,当上了宣传部长。此后更是一路开挂:兼任广播电视局局长、升任副县长、区委常委。2009年,55岁的王春辉迎来高光时刻,成为平谷区政协党组书记,次年当选政协主席,官至正厅级。
按理说,这样一位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干部,应该最懂百姓疾苦,也最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
可退休11年后,一纸通报揭开了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到底是哪些“糊涂事”让他晚节不保?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在职还是退休,无论职位高低,只要触碰纪律红线,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这事儿也给所有党员干部提了个醒:别把权力当护身符,更别拿退休当挡箭牌。这些年,不少官员抱着“平安着陆”的侥幸心理,在位时埋雷,退休后躺平,以为时间一长就能蒙混过关。但现实告诉我们,反腐没有保质期,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王春辉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权力与欲望的较量。曾经,他也是那个背着书包走进农校的热血青年;后来,他成了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如今,却落得个被调查的结局。人生的“剧本”能有如此反转,实在令人唏嘘。
只希望这起案件能给更多人敲响警钟:当官发财两条道,既然选择了为人民服务,就该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毕竟,头顶三尺有纪律,背后永远有眼睛。
来源:今天看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