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文明之花遍地开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18:07 2

摘要:“反对浪费,勤俭持家,夫妻和睦,相互关心。”“尊老爱幼,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互相尊重,邻里团结,做贤人,扬贤风。”……走进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家风家训馆,一段段质朴的村民家训滋养着每一位访客的心灵。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 鲍筱兰 邱爱荃

“反对浪费,勤俭持家,夫妻和睦,相互关心。”“尊老爱幼,和谐社会,和谐家庭。”“互相尊重,邻里团结,做贤人,扬贤风。”……走进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家风家训馆,一段段质朴的村民家训滋养着每一位访客的心灵。

家训传世,家风润心。多年来,杨王村以精神文明创建为牵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带领百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这里的实践也点燃了“家风家训”的薪火。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奉贤历来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坚持植根本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全面“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一幅“人贤·家和·城美”的文明之城画卷已在古华大地上徐徐展开。

传承好家训

家,是生命最初的课堂,也是品格塑造的熔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

早在2006年,“好家风”就已成为当地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一把钥匙。据介绍,当年奉贤南桥镇原杨王村、西胡村、牌楼村合并为新杨王村。合并后的“新杨王”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比如村民之间信任缺失、认同感薄弱,也由此产生了许多矛盾隔阂。

杨王家风家训馆

杨王村抓住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家,通过家庭知识竞赛的形式,首次推出家训征集活动,让家训成为培养认同和塑造家庭、社区的重要抓手。到今天,杨王村已成功开展三轮家风家训评选活动,村民参与度达98%,累计收集家训1100余条。杨王村还将这些家训汇编成册,引导村民在观摩学习评议中深化共识。

杨王村72岁的村民高梅华收藏着一枚1983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五好家庭”奖牌。这个奖牌并不是她本人获得的,但让她感触颇深。

30岁时,高梅华是村里的乡村医生和支部宣传员。在接触并帮助同村一户居民之后,她被深深感动:“这户人家经历过各种坎坷,但不论怎样,他们总能做到和睦相处,孝敬父母。我嘴上说不清楚,但我心里就觉得,应该要向他们学习。”这户人家将这枚奖牌赠与高梅华之后,她一直当宝贝一样珍藏着。

20世纪80年代,奉贤开展“新风户活动试点工作”,在“新风户”的评比活动中,高梅华与同为党员的丈夫陶士惠定下首条家训:“敬老爱小,家庭和睦”。这朴实的8个字,在他俩的言传身教下,始终贯穿在家人的生活中。

2013年,杨王村启动第二轮家训征集,要将完善后的家训,连同“星级户”评星情况、“党员之家”标识共同制作成展示版,挂在各家门口,接受村民监督评议。高梅华想:“家庭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光自己家庭和睦还不够,我们也要服务大家,帮助别人。但是,如果我的综合素质不行,我怎么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呢?”于是,高梅华为家训增加了8个字:“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同时,她鼓励家人力所能及地参加志愿服务。热心肠的高梅华被村民推选为议事中心主任和信访代理员,她积极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帮助大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2020年,这份家训再次焕新升级:“敬贤思齐、努力进取、诚实做人、文明做事、敬老爱小、和睦相处、牢记宗旨、志愿奉献”,32个字中,个人修养、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交融。

高梅华的儿子陶宏凯深受父母的言传身教,他说:“我一直觉得这里的老百姓都淳朴善良。这种淳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无数个家庭,慢慢形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环境,为大家造福。我希望这样的家训家风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正如陶宏凯所感,他的家庭并不是个例。

走进杨王村,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着家训。杨王村党委书记何冰表示:“家训不是比谁写得华丽、高深。别看有些家训写得简单朴实,人家做到了,就是优秀。”

杨王村村民邢忠明满面春风地站在自家门口,向大家介绍他家的家训——“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热爱工作,热爱生活”。邢忠明觉得:“在这里,有家训是一种荣耀。在村委的带领下,村民见面打招呼都在问:‘你家家训写了哇?我们家写好了。’”

他说:“我们家靠着我父亲手里的几亩地渐渐壮大,我们都深受老一辈勤劳节俭的影响。勤俭持家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即便是后来,家庭逐渐富裕了,我们也不会丢了勤俭持家的传统。”“尊老爱幼,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也是邢忠明全家商议,集体认同的结果。耳濡目染下,家庭成员各有建树。邢忠明向记者讲起,自己的女儿是“三八红旗手”,孙子正在深圳大学读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杨王村下辖7个村民联组,共有1110户,户籍人口3705人,村里的暖心事、热心人数不胜数。近年来,杨王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幸福村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以及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众多市级荣誉称号。全国各地、社会各界都纷纷到杨王村学习。

杨王村的创新做法逐步在奉贤全区推广。2013年,奉贤区成立由区文明办、区妇联等17家单位组成的“好家风”培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推出“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弘扬贤文化、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并启动新一轮“好家训、治家格言、家风小故事”征集,短短3个月时间就征集到家训26312条,家风小故事2631篇。

2014年,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牵头举办的“传承好家风奉敬贤德人”华东地区现场会在奉贤召开。2015年,奉贤区成功创建上海郊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区。2018年,奉贤区实施全域“美育工程”。2022年,奉贤区与慈溪、嘉善、孝感、上虞签署新一轮“慈善孝贤”文化研究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奉贤区举办“江南文化中的家教家风传承”论坛,成立奉贤区“最美家联盟”。

在“三个注重”的科学指引下,“好家训好家风”的内生力、影响力持续增强。

4月14日,在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员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育贤美家风建文明之城’深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主题活动上,“2025年奉贤区‘贤美家风沐四季’主题活动”启动,《奉贤区“贤美家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奉贤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常态推进长效建设工作方案》和“行走奉贤家和城美”家风实践体验路线发布。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得以进一步深化,为奋力走好“奉贤美、奉贤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注入“家”动能,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奉贤智慧和力量。

弘扬新风尚

上海奉贤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家庭文明建设,传美德、扬新风、育新人、促文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和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贤婚贤尚幸福专列”巴士幸福首发。

“奉贤区作为全国文明城区,以‘贤文化’为引领,倡树婚俗新风。婚俗改革中,我们注重精神文化引领,将婚俗改革的前沿阵地向基层一线持续延伸,积极链接多元资源,探索创新婚姻服务供给,构建多方参与的婚俗改革服务网络,推动形成婚事从简、婚俗从新、服务从优的文明婚俗新气象。”奉贤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走进杨王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张贴着好家训、星级户的评定结果,村民们来往路过都能看到。“一旦因为铺张浪费导致星级户评定降级,这个面子算是掉在家门口了。”

杨王村以家风家训带动婚俗新风的实践,是奉贤区弘扬“贤文化”、以贤为美、上下一体推进婚俗改革的真实写照。婚俗改革伊始,奉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将婚俗改革纳入奉贤新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奉贤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文明办、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等29家成员单位齐心协力推进婚俗改革。

2024年“七夕”之际,奉贤区民政局联合区属国企上海奉贤交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了“贤婚贤尚、幸福巴士”公益游。公交车变身“婚车”后,第一站就是西渡街道益民村,5对新人从奉贤区婚姻登记管理所出发,开启了浪漫之旅。

“我们刚领了结婚证,民政局帮我们布置婚车,让我们几对新人一起见证幸福时刻,特别有氛围感。”一对来自浙江省台州市的“90后”青年表示,“这种体验感觉很好,本来跨省通办的服务就帮我们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今还可以参加集体婚礼,特别开心!”

集体婚礼举办地也很有特色,是位于益民村的一处艺术空间,这里田园风光与时尚布景相融合,经常用于拍摄影视剧和商业广告。婚礼简约又时尚,新人入场、行对拜礼、行合卺礼、行盟誓礼、颁发婚书、分享喜糖……礼成后,新人们饶有兴味地参加同期举办的“七夕”雅集活动,体验非遗项目。“这是一场公益婚礼,这里由一处破旧厂房改造而成,是益民村引入的一家企业在运营,该企业很支持公益活动。”益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平介绍。

“我们积极顺应年轻人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婚姻服务。”奉贤区婚姻登记管理所主任陈晓庆介绍,近年来,管理所落实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服务,提供免费自助拍照,还开设了非遗艺术展、随手公益慈善角,拓展婚姻登记场景;建立由地方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模范人物、社会名人、乡贤达人组成的“贤人库”,举办主题鲜明的“贤人颁证”活动。

在婚俗改革的过程中,奉贤区在全区设置了5处室外颁证点,搭建了婚姻服务延伸拓展平台。2021年,奉贤区在知名景点“上海之鱼”设立了户外颁证点,3年来,举办“贤人颁证”主题集体婚礼36场。2023年,上海孝亲文化展示馆建成,在展示孝亲文化的同时,还建成了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开办婚姻家庭小课堂,目前已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点。

集体婚礼、贤人颁证、幸福巴士……一项项婚姻服务实惠又便民。“我们不断满足年轻人追求浪漫、舒适、个性化的需求,整合各街(镇)现有资源,在全区13个街(镇)推出32个婚俗改革新场景,布局‘贤城携爱地图’,为浪漫导航。”奉贤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幸福巴士将陆续在全区最美表白点、最美颁证点、最美拍照点等婚俗改革打卡点投入运营,助力新人们“轻装上阵”,帮新人们开启幸福新旅程。

文明润心田

文明实践落地生根,离不开本土文化的发掘,更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

在奉贤区南桥镇育秀六区,金峰的家里有一个“特色藏书馆”,收藏了金峰自费订阅的报纸杂志及6000多册藏书。受金峰的影响,家庭成员也紧跟社会热点,自觉拾起各类书本,认真学习时事政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好家训好家风”等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除了打造学习型家庭外,金峰家庭也期待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贤文化”持续拓展,家中的藏书馆也成为了社区居民的阅览室和打卡点,浓郁的书香在社区内弥漫开。

作为社区的志愿者、楼组长和宣讲员,金峰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2015年,他参加了南桥镇全民教育讲师及通讯员培训,以宣讲员的身份挨家挨户为居民们宣讲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居民们以饱满的热情共同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促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让“文明礼仪我知晓、文明创建我参与”的认识全域覆盖。10年文明宣讲员,既充实了金峰的业余生活,也让社区的文明底色更加丰满醇厚。

无独有偶。奉城镇的顾海林,作为党群微家掌门人,是一名活跃在奉贤基层的红色宣讲员,曾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上海市优秀宣讲员等荣誉。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他离岗不离党,先后在社区开创村民学校工作室和老顾嘎讪胡平台,自编党史教育、家庭教育等教材30余篇,用土方言、土教材、土事例下村巡回宣讲党的政策知识,讲述红色故事,每年向村民讲课100多场次,“乡音味”十足的宣讲深受群众喜爱,他创立的“顾海林工作室”曾被评为上海市群众思想工作品牌。自己热心宣讲之余,他作为“奉志成城”理论宣讲团的副团长,更是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社区培育了一支传扬红色精神的宣讲队伍。

上海之鱼城市公园。

文明,因实践而多彩;实践,因文明而温暖。在奉贤区,一处处功能齐全的实践阵地串珠成链、集群成势;一场场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充满力量;一项项普惠民生的志愿服务聚焦需求、直抵人心;一场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浸润心田、播撒馨香。

来源:东方好声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