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深刻思考,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文化战略地位的深刻思考,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
高校: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重视培育当代大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传统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独特文化符号,其中蕴含着培育文化自信的丰富资源。当前,根植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沃土,探索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与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为此,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推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既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人文内涵,又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多样化。
艺术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新维度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中,艺术教育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值得深思。当前,这一领域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音乐的多元素质教育:围绕培育文化自信的需要,如何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美育,把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培育文化自信,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
大学生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距离感”: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认知度不高。在凸显传统音乐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位置,培养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评估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考察。
实践路径:思路与做法
基于以上前提,提出以下思路和做法:
创新育人模式,让青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不断拓展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表演艺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三个维度,通过校园艺术节、知识讲座、文艺展览、文艺演出、艺术实践、传承基地等形式,让参与者从以往以“看与听”为主的模式扩展为涵盖理论学习、审美鉴赏、实践体悟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引导参与者从情感体验、文化认知到文化行动,实现身与心的高度融合,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一代的青年要坚持学习,在学习中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谱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以美育促德育,让文化自信更加生动。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主要阵地。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传统音乐文化为切入点,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着重发挥艺术教育对立德树人独特而重要的功效,既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内容,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又可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让文化自信更加生动。
构建以传统音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将审美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充分挖掘美育的育人功能,在实践探索基础上,构建以传统音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通过彰显客体文化价值—提升主体文化认知—强化主体文化情感—引导主体文化行为,激活大学生心灵深处的中华文化基因,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为此,首先,统筹好校内外优质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资源,引入高品质、高艺术水准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充分彰显客体的文化价值,激发大学生的文化需要。其次,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鉴赏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发挥审美体验的优势,让心灵在美的浸润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心灵的感动,并推动自我文化认知与文化情感交织融合、交互作用,完善审美认知,提升审美境界,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学生主体的文化情感。最后,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寓心于身、身心交融”,形成对自身所处文化世界的精神建构,在表演实践中感悟传统音乐文化带给自我身心的高峰体验与心灵激荡,实现身与心的高度融合,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结语
展望未来,高校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可从以下角度提升:一是加强教学主阵地第一课堂的建设。结合实际情况与本地特色,着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学中,并巧妙结合传统音乐文化,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思考,以实践结合理论的方式,发挥艺术的审美优势,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让文化自信更加生动。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标导向。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育人过程中的内驱作用;同时要打破专业化思维的壁垒,鼓励并支持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并成为创作者和参与者,从而形成主动追求、理性选择和自觉践行的文化信念。三是以媒介为载体,拓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路径。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要紧扣新媒体时代特征,将线上技术与展演等与线下活动相结合,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打通文化艺术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育人的“网络生态圈”。
来源:人文之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