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觉我儿子现在是越来越笨了,小时候学东西一点就通,现在长大了,不知道为什么智商反而倒退了”“明明我和老公也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培养,给儿子提供了最好的学习资源,早教班、和思维课都没有间断过,可为什么现在学习却越来越跟不上了呢”
文/兰妈谈育儿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需要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孩子需要学习,家长们更需要跟着一起学习
反之,如果我们只教育、不学习,就很有可能一不小心给孩子“养”出了一身坏毛病
朋友小黄,上个周接我去她家吃饭
本来是很温馨的一场家宴,却因为她的一顿抱怨让气氛变得格外紧张
她说:
“感觉我儿子现在是越来越笨了,小时候学东西一点就通,现在长大了,不知道为什么智商反而倒退了”
“明明我和老公也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培养,给儿子提供了最好的学习资源,早教班、和思维课都没有间断过,可为什么现在学习却越来越跟不上了呢”
面对振振有词的指责声音,儿子也不甘示弱,直接质问说:
“你说我越来越笨了,可你又看到过我的进步和优秀吗?上周我拿回来的99分试卷,你连看都不看一眼,学习好了,就是你花钱送我上辅导班的功劳,学习不好了,那就是我贪玩,没有认真学,可是你有真正认真看过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吗”
是呀,孩子需要的从来都不是父母能提供怎样的资源,而是在这些资源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努力能够被支持、认可、还有鼓励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培养出自甘堕落、满身坏习惯的孩子了
01
孩子爱哭
这是没有安全感,缺少爱
孩子的问题背后,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也是显现父母认知错误的一种
只有先把自己变成孩子,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再做到倾听并理解,那教育这件事才会变得更简单一些
有一个妈妈,每次带女儿去超市买东西时,孩子就各种发脾气哭闹,非要被抱着才肯消停一些
有时候买东西的时候顾不上来,让女儿坐在购物车里被推着走,孩子也是反应强烈,两只小腿奋力地反抗着,根本就不愿意被购物车束缚着
没办法,妈妈见状只好一手抱着孩子,另一手推着购物车选购商品,在手忙脚乱、累得大汗淋漓时,妈妈还不忘对着女儿大声呵斥:“真讨厌,你看看谁家小孩像你一样折磨人,他们不都是规规矩矩地坐在购物车里吗”
...
后来,女儿再大些后,妈妈无意间刷到一个小猫带摄像头翻山越岭的直播视频
视频里,摄像头的位置就是小猫视角,一眼望去除了晕还是晕,当小猫走在房梁和墙梁上还惊了一身汗,生怕下一秒没踩稳就摔上一跤
没想到,旁边的女儿看到那一幕后,直接惊呼着说:“哇,这视频看起来怎么跟我去超市的感觉一样呀,每次去超市都会看到无数双脚,还有推来推去的购物车、跑来跑去的各种人,看起来好晕,看起来好害怕呀”
刹那间,妈妈才瞬间明白:女儿爱哭、逛超市不走路,真相原来不是懒、也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啊
是的,没有无缘无故哭闹的孩子,只有他们遇到困难、和害怕事情时的自然行为反射
想要更好更多地了解孩子,那就要学会接纳孩子的胆小,当孩子说害怕的时候鼓励他们:“不要怕,爸爸妈妈在你身边,勇敢起来吧”
一句话,一份鼓励,都会为孩子的内心灌满力量,直至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02
孩子叛逆
这是总听难听话,缺少鼓励
孩子为什么一听父母讲话就情绪暴躁,这就看父母的嘴巴是安静温柔、还是唠叨不停了
如果父母总是当孩子面批评不止,那孩子看似反抗不服的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家长那方面给的压力太大了
和闺蜜聊起孩子的叛逆问题时,她告诉我:“儿子就好像是一夜之间进入了叛逆期,这让我很是无助”
继续了解才发现,原来她儿子有那么一个阶段特别淘气,不是故意不写作业、撒谎应付了事,就是睡前借着刷牙的机会在卫生间里玩水,趁着大家都休息的时间还跑到厨房玩火...
得知这些事情后,闺蜜直接被气得暴跳如雷,她生气把那一幕幕用手机记录下来,然后还故意威胁儿子说:“我待会就把这些视频发到班级里,让大家都看看你的英雄行迹”
闺蜜知道儿子肯定会阻止,就在孩子满脸委屈央求她不要往群里发视频时,则趁火打劫说:“那你就赶紧把灾难现场收拾干净”
再看着儿子勤快的一幕,手机上的那些视频无形中就成为了一种把柄,后期孩子只要一不听话就会拿出来威胁
本以为,有了把柄在手,儿子以后就会乖乖听话,教育起来也是会更简单一些
不曾想,儿子某一天会化身侦探、破解秘密,并删掉那些丑闻后,对他妈妈就直接变脸了,不仅大声控诉着过去那些年的不满,甚至还放话说:“如果你再继续逼我,让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那我就永远离开你,让你们永远都见不到我”
看着儿子似是下定决心了一般,闺蜜也着实被吓了一条:原来,孩子叛逆起来真的能什么都不在乎
这就是威胁、打击、和否定,为什么会得不到孩子心的主要原因
而一个孩子的叛逆也并不是一夜之间的变化,而是经历了很多个被打击、又听到很多难听话的负面情绪积攒,直到没办法消化才会彻底爆发
不想孩子叛逆起来不顾一切、对父母和所生活的家,都没有半点留恋,那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要留点心了
多一些鼓励,然后再说一些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意的温情蜜语,当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安全感之后,他们内心的反叛程度自然也就跟着减少了
03
孩子坐不住
这是被忽略多了,缺少关注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想要把孩子养好,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
不知道别人家写作业磨蹭、坐不住的孩子,是不是存在以下几种场景:
第一,人坐在凳子上却扭来扭去,凳子上就跟放了针一样坐立难安
第二,笔捏在手里却没有动笔写作业,一会在手里转个炫酷的圈圈,一会儿又换个笔芯、维修一下
第三,你提醒他赶紧写作业,他嘴上说“知道了”,实际上半个小时过去了,作业还只字未动
...
然而,这些场景不管是口头批评、还是行为惩罚,基本上都作用不大,那一阵儿过去后,孩子该坐不住还是坐不住
每次一遇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们是不是经常会愁得抓狂,不知道如何是好呢
事实上,当我们试着了解孩子“坐不住”背后的隐情后,就能发现这其实是孩子释放的一种求助信号
认识的一个女孩,她就像是兰妈例子所述的那样,每次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根本就坐不住
妈妈为了她的学习也是操碎了心,明明拿着不高的月薪工资,每个月还为她报名昂贵的辅导班
可女孩坐不住、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态度,不管到哪个辅导班最后都被劝退,原因是: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其他孩子补课
没办法,没有学习态度去哪里都白搭,妈妈只好想办法和女儿好好谈谈
谈判桌上,妈妈问女儿:“你心中所想、所期盼的,到底是什么?能告诉我吗”
女儿回答说:“我就想你能看到我的优点,然后再多夸夸我”
没想到,妈妈随便发现一个优点并赞美几句后,画面一转,女儿扶着椅子转了一个圈圈后,就对妈妈说:“我去写作业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一样,根本不需要催促,孩子都能积极做好当天的所有功课
看吧,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笨小孩,只有他们愿不愿意、想不想去做的事情
对孩子身上的优点多一些关注,然后再多一些鼓励,你会发现以前对学习不思进取的孩子,有了被认可的力量后更加勇猛精进了
04
孩子拖延
这是被拒绝多了,缺少回应
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好的习惯,如果你只是讲大道理、却没有做出任何表率,那就不要指望孩子会乖乖听话
傍晚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了楼上邻居,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光是看着她盯着一张黑眼圈的脸,就知道肯定是为了三个孩子又没有睡好觉
在简单的几句唠嗑间,我发现邻居妈妈和她三个孩子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好习惯
•比如,孩子回家把书包、袜子、鞋子随手一扔这件事,明明妈妈天天都在提醒,可孩子还是一而再地继续照做,她也明明费尽了口舌,树立了明确的规矩要求,可孩子仍然是我行我素,对于所谓的规矩根本就不当回事,完全一副“别管我,我就这样”的吊儿郎当态度
•又或者,让人头疼的写作业问题,每一次都非要拖到最后,作业写到半夜三更才收工睡觉,最后再看看作业的质量,那根本就是敷衍了事的边写边玩态度,明明年龄最小的妹妹是最懂事听话的那一个,在两个哥哥贪玩、和不写作业的影响下,也慢慢变得拖延磨蹭了
记得某一次,她就是直接拿年龄最小、又比较听话的妹妹开涮,小家伙写作业潦草、不认真,她就气势汹汹地把作业撕了,并警告说:“如果作业再不合格,我还会继续撕,直到合格为止”
此时,小家伙已经哭到停不写来了,她解释说:“我不是故意写不好,而是这些题我根本不会写”
妈妈瞬间更红温了,她质问:“不会,为什么不把作业拿来问我,你是哑巴吗”
害怕再次被骂,女儿轻声嘟囔着说:“我拿了,你每次都让我等会,再找你,你就会嫌烦,让我自己一边待着去”
一番话直接让妈妈哑口无言,回想过去那段时间,她确实因为手上忙着工作,对孩子们的求助随口敷衍
•儿子问她“xx字怎么写”,她回答说:“不会就查字典呀,真是够懒的‘
•女儿求助说:“妈妈,帮我读下题”,她的回答也是“不会做就先空着,等我忙完了再给你读题”
•然而,等到真正忙完,看到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写完时,取而代之的则是批评和责备声
再后来,和邻居的三个孩子聊天时,说到他们总是被批评这件事,为首大儿子说的一番话,直接刺痛了我
他说:
“反正怎么做都会被骂,还不如磨蹭一会,就可以晚一会被骂,兴许妈妈考虑到太晚会扰民,就会把我们骂得轻一些呢”
是呀,孩子拖拉、不积极,无非是他们在逃避结果,也有不想面对的结果
多一些理解、包容,再去和孩子聊聊他们不想面对的事,就能发现我们打开了孩子的心扉,也就轻松打开了教育之门
05
孩子玩游戏
这是家庭环境差,缺少榜样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的是被手机害惨了,整天就知道沉迷手机,一点都不知道学习了”
听到这里,兰妈想说的是“如果手机会说话,开口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这锅我不背”
是呀,手机最初只是一种通讯工具,随着智能化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和消遣方式
但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自己拿手去操作的吗?所考验的也恰恰是人类的自控能力
小姑子的儿子,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
前段时间给婆婆打电话,表示孩子在学校不好好上课,回家后布置的家庭作业也不做,如果持续这种状态下去,那家长就要跟着到学校陪读
一番话,瞬间让小姑子不淡定了,她打算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管教一段时间
但婆婆担心贸然把孩子接来,会惹起不必要的误会,也担心小姑子的公婆会误会,明明人家两个老人在家里照顾孩子,怎么会照顾不了呢
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说着谁照顾孩子的问题,我忍不住问婆婆:“他们给孩子手机了吧”
婆婆说:“孩子手里是有一个手机,平时周末写完作业就会玩会,为的就是激励孩子能好好写作业”
我听后,又告诉婆婆:
“不光是手机,我还看到有一个平板,我当时就建议过小姑子,孩子年龄那么小,就不应该拥有手机,但她说奶奶管的严,只有作业写完的情况下才能玩一会儿”
“可事实上呢,我们成年人拿上手机就控制不住自己,明明说只看10分钟视频,最后一不小心看了一小时,明明说手机只是用来打电话的通讯工具,可充电的次数却一次比一次频繁,成年人都做不到的自律,又如何相信一个孩子能做到把作业放第一位、手机放第二位呢”
“说不准,在奶奶看不到的地方孩子就经常偷偷玩手机,也说不准,孩子为了多玩一会儿手机就在写作业方面弄虚作假”
是呀,成年人都拒绝不了的手机瘾、就不要指望孩子能戒掉,当你发现孩子已经沉迷手机,整天玩游戏玩到饭吃不下、觉睡不好的时候,就不要只想着批评孩子堕落了
想要做到快、狠、准,那就把全家人的手机全部都锁进抽屉里,谁都不玩手机,谁也都没有指望了
在岁月静好的时间里,为什么不带孩子出去跑跑步,到游乐场里玩一玩体能训练的健身器材呢
当我们能做好这一点,还能把更多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时,你会发现手机瘾也只是那么一小阶段的事儿,过去了就不再有那么重要的执念
更多的则是我们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也能慢慢接受理解我们的爱,然后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下,才能够养出内心健康、不会摆烂叛逆的优秀孩子
那么,关于孩子身上坏习惯都是父母不小心“养”出来的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兰妈谈育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