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日 | 海上生明月 九天揽星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18:23 2

摘要:九天揽月星河阔,二十春秋绕落回。嫦娥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的绕月飞行到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书写了中国航天从追赶到领跑的壮丽篇章。

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是“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纪录片《登月·进行时》开播

光影筑梦,再现航天传奇

九天揽月星河阔,二十春秋绕落回。嫦娥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从嫦娥一号的绕月飞行到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书写了中国航天从追赶到领跑的壮丽篇章。

从“嫦娥应悔偷灵药”的古老传说,到“上九天揽月”的豪迈诗篇,中华民族对月球的向往早已融入文化血脉。嫦娥六号承载着这份千年夙愿,首次在月球背面采集样本,揭开月幔物质的神秘面纱。这不仅是科技的突破,更是文明的回响。因此,拍摄关于嫦娥探月工程的纪录片,用光影书写和传颂嫦娥六号揽月的瞬间和背后历程,不仅是对中国航天科技辉煌成就的记录,更是对中华民族探索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深情礼赞。

在嫦娥六号缔造世界奇迹的背后,更是航天系统各环节的接力探索和艰辛付出。纪录片《登月·进行时》首次全面系统拍摄中国探月工程总体及探测器、 运载火箭、发射回收、深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将镜头对准各支“嫦娥梦之队”,带观众直观感受“嫦娥揽月”背后凝聚的智慧与心血。通过真实影像与感人故事,展现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探月精神,激励更多青年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继续书写属于中国的辉煌篇章。

全方位揭秘嫦娥六号雨中“出征”

月球背面,这片永远背对地球的秘境,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最深邃的想象。嫦娥六号的启程,不仅是一次科技的远征,更是中华文明对宇宙奥秘的又一次叩问。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着嫦娥六号探测器在狂风暴雨中拔地而起,呼啸着破云直上……《登月·进行时》第一集带领观众们重温那个振奋人心的奔月时刻,还全方位揭秘嫦娥六号雨中出征背后的惊心动魄。

纪录片第一集《从0到1》,聚焦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通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发射场各个团队背后的故事,记录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揭秘每个团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在最后时刻,面对突然而来的恶劣天气,整个团队上下一心、团结合作,沉着应对接力赛跑,实现了嫦娥六号的准时发射,成为了这一集高燃瞬间。

纪录片借助嫦娥六号发射这一重要契机,从独特视角去揭开发射场这个“离月亮最近的地方”所蕴藏的诸多奥秘,展现其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意义,让观众得以一窥我国航天发射场背后不为人知却又精彩纷呈的一面,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与严谨保障。

走近航天国家队

为全面系统地记录这次中国航天史上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深空探测工程,摄制组与时间赛跑,辗转多地,深入中国探月工程总体和五大系统,与这支“中国航天国家队”朝夕相处,采用不间断、观察式拍摄的方式,以细腻的镜头语言记录“嫦娥任务”中的幕后英雄。从秩序井然的火箭总装厂房,到暴雨洗礼的发射场,从紧张忙碌的指挥大厅,再到严谨细致的月壤实验室,既有德高望重的科研前辈,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人,还有许多身经百战的中坚骨干。影片通过航天人的自述和有温度的“近镜头”,带领观众走近这些来自数千家单位、几万名科技工作者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牢记一代代航天人的初心与使命,生动阐释着“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新技术呈现独一无二的航天视觉奇观

纪录片《登月·进行时》摄制组首次采用8K摄制规格进行长期、观察式拍摄,近400天的拍摄周期,为探月工程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本次播出的纪录片《登月·进行时》中,将首次呈现一批精心设计、极具创新性的航天奇观镜头,有8K超高清、每秒120帧的升格画面,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中国航天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胖五”火箭,在暴雨中“出征”的震撼瞬间:带有防爆功能的8K超高清摄影机,近距离记录下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第一次呼吸”,感受如同2.8级地震的震撼力量;更有探针镜头拍摄“玄武岩”拉丝工艺,讲述航天工程促进工业制造业创新再升级,彰显五星红旗闪耀月背的大国自信。

权威专家讲述探月二十余载初心使命

在本片中,航天领域的权威专家为观众深度解读中国探月工程的初心使命。从已经完成的“绕、落、回”规划目标,到即将实现的“探、登、驻”长期规划,探月工程立项实施二十多年来,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为全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出新的贡献。专家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火箭的动力原理、深空测控的工作机制、月壤研究对人类的意义等专业知识,让更广泛的观众能领略航天科技的魅力,体味航天人“敢上九天揽月,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力量。在片中,栾恩杰院士回顾了航天人“就是扔个铁块子上去,也要证明中国人来过”的坚毅初心,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分享了第一次看见月背样品的成功喜悦和民族自豪,年轻的火箭装配团队在严师的指导下,一次次自我突破,展现了“师徒传承”背后的温情与嘱托。

一审:胡华桦
二审:刘甜甜
三审:赵思亮

来源:重庆天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