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以上的中国人都携带一种ABCC11基因突变,这种基因会让大汗腺分泌的脂类物质大幅减少。而体臭的产生,正是细菌分解这些脂类物质的结果。相比之下,非洲、欧洲等地人群大多保留原始基因,大汗腺分泌旺盛,体味自然更明显。
中国人较少有体臭的现象,其实是基因、饮食、卫生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
80%以上的中国人都携带一种ABCC11基因突变,这种基因会让大汗腺分泌的脂类物质大幅减少。而体臭的产生,正是细菌分解这些脂类物质的结果。相比之下,非洲、欧洲等地人群大多保留原始基因,大汗腺分泌旺盛,体味自然更明显。
有趣的是,这种基因突变还和耳垢类型相关:有突变基因的人耳垢干燥(东亚人常见),反之则耳垢黏湿(欧美、非洲人常见)。
清淡饮食:传统中国饮食以谷物、蔬菜为主,较少摄入大量红肉、乳制品等高蛋白食物。这类食物代谢后会产生更多含硫化合物,容易加重体味。
香料选择:虽然中国人也用葱姜蒜,但相比印度、中东等地大量使用咖喱、孜然等浓烈香料,饮食对体味的影响更小。
从古代皇宫定期沐浴的礼仪,到现代勤洗澡、勤换衣的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中"洁身自好"的观念深入人心。反观中世纪欧洲因战争和卫生系统落后,香水最初被发明就是为了掩盖体味。
进化选择:科学家推测,ABCC11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人类从非洲向寒冷地区迁徙时,大汗腺分泌减少有助于寒冷气候生存。
大汗腺数量:东亚人平均腋下大汗腺数量比欧美人少约1/3,分泌物总量更少。
值得注意的几点:
1. 体味≠不卫生:非洲、印度等地体味较重主要与基因和气候相关,并非卫生习惯差。
2. 东亚也有例外:约10%中国人仍会有体味,可通过止汗剂或激光脱毛改善。
3. 全球对比:韩国体臭率仅5%(全球最低),中国约10%,而非洲裔人群高达90%以上。
说到底,体味差异就像头发颜色一样,是基因多样性造就的自然现象。下次闻到外国友人的体味,不妨理解为"他们身上带着人类走出非洲时的古老记忆"。
来源:乔巴巴儿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