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产力绽放新质生产力|AI赋能版权保护提质增效,使用技巧等你来Get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19:16 2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下称AI)技术的进步,科技照进现实。各种智能体甚至人形机器人如雨后春笋,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是加速“平民化”,AI写作、AI绘画、AI编曲、AI编程等几乎让每个人都触手可及。AI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创作的效率,降低了创作

随着人工智能(下称AI)技术的进步,科技照进现实。各种智能体甚至人形机器人如雨后春笋,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是加速“平民化”,AI写作、AI绘画、AI编曲、AI编程等几乎让每个人都触手可及。AI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创作的效率,降低了创作门槛。

据中国版权协会于2024年12月21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为16014.7亿元,同比增长11.2%,产业回暖明显。且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下称AIGC)的产业规模也得到迅猛增长,规模约达143亿元,同比增长472%,AIGC移动应用下载量快速增长至3700万次,同比增长640%。

AI与版权保护的交汇点

国家版权局《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版权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通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优质版权作品创作活力。

当前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AIGC工具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细分业态加速渗透,不断优化着网络版权产业的创意策划和创作流程。AI技术使数字内容生产量爆炸式增长和传播速度飞速加快的同时,也导致了AI训练语料库版权问题、AI洗稿问题、AI拟声换脸问题等新型版权侵权问题频发,侵权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版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版权被称为“技术之子”,科技带来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科技的手段来解决。因此,AI技术在版权保护领域的应用应运而生,为解决版权保护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回顾版权保护工作近几年的发展,AI技术深刻地赋能了版权保护提质增效。

中国版权协会会员权益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版权链版权服务平台(下称中版链平台)负责人刘政操向记者介绍,AI技术在版权登记、权利预警、侵权监测、侵权固证和版权鉴定、法律咨询、案例检索等领域有很大作为,可以帮助权利人提高版权保护的效率,降低版权保护的成本,AI和版权保护存在诸多交汇点。

AI在版权保护中能做什么

据中央网信办官方网站所公布的信息,中版链平台于2022年入选中央网信办等十六部门确定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并在2024年创新应用试点评估中获评为优秀等级。刘政操结合中版链平台在“版权+区块链”特色创新应用试点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向记者介绍了AI在版权确权、侵权监测、权利预警、侵权固证中的作用。

在版权确权中,AI在自动识别和批量化处理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版权确权的审核效率和精准度。将AI跨模型理解识别技术与区块链技术进行创新融合,可以对申请确权的作品进行快速内容识别,并与底层安全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精准判断识别确权内容中的违法内容并进行标注,辅助审核人员进行形式审查和合规性判断。

AI还会快速提取申请确权内容的基因和特征值与确权平台内已确权作品进行精准比对,防止重复登记和恶意登记。审核通过的作品的特征值和源文件会被记录到区块链,形成唯一的、不可篡改的作品内容,其文件哈希、交易哈希及权属信息都会被记载到确权证书。确权证书本身也上链,形成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安全、清洁信息,方便后续版权信息检索和证书真伪校验。同时,也为将来AI学习提供权威、准确、翔实的版权语料库和版权基因库。

在侵权监测中,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内容里如何快速、精确地锁定侵权内容本是难以完成的事情,但在AI的加持下有了破局之策。将多模态内容识别技术、基因比对技术、隐水印技术等前沿技术引入版权保护领域,实现快速侵权内容识别和比对,帮助权利人第一时间锁定侵权目标。实现了批量正版内容特征值的快速提取、机器深度学习和侵权内容的自动化比对。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侵权发现和识别的效率,帮助著作权人第一时间止损。除了内容侵权的识别外,AI识别工具还可以在AI拟声换脸和洗稿领域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让AI类侵权的识别更加精准。比如,中版链平台帮助帆书平台发现了大量利用AI技术模拟樊登先生声音和肖像带货的非法行为。

在权利预警中,可以通过AI技术批量自动化向相关内容平台发放权利预警函进行全网权利预警,在作品上线前提示各内容平台提高注意义务,提前做好版权保护工作。

在侵权固证中,在充分使用了AI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发现侵权链接后,系统会自动进行侵权证据固定,实现侵权监测与侵权固证无缝衔接。侵权内容发现后会自动触发区块链线上取证系统,由平台自动完成录屏、录音取证,形成的证据文件及哈希会上链存储,方便将来法院或行政机关调取核验证据。极大提高侵权固证的效率,方便权利人维权举证。

据悉,中版链平台与中国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科学院所进行紧密的技术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把AI技术成功运用于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央视春晚、NBA等国内外重大版权保护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维权效果。

如何使用AI进行版权保护

据刘政操介绍,现阶段如果用户使用AI工具辅助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进行版权保护和解决确权问题,应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录屏取证工具等做好创作过程的记录。相应记录可以证明人在使用AI工具进行创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性作用,生成的作品是人类作者创新性的创意和表达,AI工具是在人类引导下提供了辅助性的作用,以便于在个案中将此类通过AI辅助生成内容认定为作品。在发表前,宜对通过AI工具辅助创作的作品进行内容和版权的审核,确保内容和版权安全。在侵权固证中,宜选择权威和中立平台并认真查看平台固证要求,严格按规定流程操作,确保程序合法,以免影响证据效力。

记者了解到,由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作出的(2024)苏0582民初9051《民事判决书》已于2025年4月生效。该案原告丰某主张其通过Midjourney等AI工具创作的“幻之翼透明艺术椅”系列美术作品被相关主体抄袭并用于生产销售,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但其诉请被全部驳回。法院判决的理由之一即为:原告“未能提供前述创作过程中相应的流程图等原始记录。在创作过程无原始记录佐证的情形下,其所作的选择和修改缺乏证据支撑,难以体现其进行的智力投入。”

刘政操认为,在当今数字化创作的大背景下,如果是传统的纯人工创作,把创作过程记录并上链存证,也是一种很好的版权保护方式。一方面可以证明创作的时间和过程,该创作时间和过程的记录可成为所涉智力成果版权归属的相应证据;另一方面可以区别于AI辅助创作。

刘政操特别提示,在版权保护的各环节都要使用正规的AI平台。否则可能产生在使用AI创作阶段语料库不清洁而导致的版权侵权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后续的确权登记和保护。

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李伟民指出,虽然AI在作品创作中发挥相应作用,但AI难以作为民事主体被法律认可,AIGC若侵权,仍然由背后的“人”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版权产业各环节涉及对AI相关平台的使用时,要选择合法合规的平台,同时应注意查看平台用户协议了解相关版权归属等,并确保正确使用AI工具。总之应遵循技术向善伦理,减少侵权风险,并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AI与版权保护的未来

刘政操表示,人工智能未来还会被广泛应用在作品溯源、版权保护法律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版权自动化登记、侵权案例检索、诉讼文件起草、版权鉴定等领域,全面赋能版权保护提质增效。在未来,AI技术将会成为权利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利器,高质量的智能化的版权服务体系正在缔造。可以说,高质量的版权服务体系成就高质量的版权产业。

刘政操认为,AI作为人类创作的工具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对新技术的到来应该积极拥抱,让AI成为人类创作的工具,以提升创作效率和降低创作门槛。就如同一个冰块投入水中,一开始一定会引起波澜,但最终一定会融入水中,为产业赋能。同时,要深入研究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引导和规范AI产业持续、稳定、合规、健康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AI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AI的手段来解决。

AI技术虽给版权产业带来了相应挑战,但AI技术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并在版权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我们期待人机共创和人机协同更融洽时代的到来,让持续的科技创新给全人类带来更多惊喜,让AI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来源:开封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