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两江先行区,南海如何用好文化+“超级跳板”|委员聚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4 19:44 2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佛山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下称“环两江先行区”)动作不断。4月23日,佛山重磅发布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三年定位目标。

最近一段时间,佛山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下称“环两江先行区”)动作不断。4月23日,佛山重磅发布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三年定位目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4月24日,西樵山下,听音湖畔,有为馆内,南海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

集众智、聚共识、大胆谈。围绕“培育环两江先行区文化+产业新业态,赋能南海高质量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这一主题,政协委员、部门代表、文旅业界人士等单刀直入、直奔主题,为南海用好文化+“超级跳板”出谋划策。

南海区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现场。

(一)

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大部署,更是南海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

环两江先行区,南海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如何将“+”价值最大化,实现“1+1>2”?

谈优势,委员们指向明确:

“坐拥西樵山、桑园围两大世界级文化IP,南海是佛山文旅经济的核心引擎。西樵山景区自免门票三个月吸引游客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89%。”

“文化+演艺等新业态发展快,在刚过去的2025年草莓音乐节南海首站,吸引超7万观众到场观看。广东千古情开业一年演出超1220场,接待游客超65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4亿元。”

“环两江南海片区的文化+产业资源集聚,47个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投资超100亿元,包括第三届大地艺术节、氢湾游船、小黄鸭主题乐园、国际龙舟运动中心……”

谈不足,委员们直奔主题:

“南海集中打造西樵山文化、大地艺术节、‘龙超’、‘墟游记’等IP,但在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上仍有差距,多数IP资源创意包装不够、产品衍生不足。”

“环两江南海片区纺织、陶瓷、汽车、环保等产业发达,但与文旅融合仅停留在观光工厂层面,产业联动薄弱。”

有委员提议,有委员附议,有委员续议。碰撞的思想火花不一而足。

有具体思考——

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博文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易富贤认为,文化+消费就是抓住每个人“一生要出片”的社交分享心态,才能让消费“火”起来。他建议可在环两江先行区里打造“武馆街”,设计“黄飞鸿互动擂台”“咏春沉浸式剧场”等场景,让游客不仅能观赏武术表演,还能穿上传统练功服,跟随师父学习一招半式,从而大幅提升体验价值和消费意愿。

俗话说“路通财通事事通”。南海区政协委员、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李兴义认为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的交通,应着重在地铁方面进行突围。他说,按照佛山市轨道规划,2号线二期南庄到西樵山段长约9公里,新设置4个站,其中南海3个站。这样一来,二号线直连广州南站,也可换乘一号线直连佛山、广州的中心城区,西樵山站位于西樵山文旅核心区东侧,地铁出行的便利将会吸引广佛核心区群众到听音湖及周边景区。

有未来考量——

环两江先行区绝非传统开放区的简单复制,而是立足发展,全局精心谋划的系统工程。“这是一场发现价值、重塑价值,奋进新征程的关键之战。”南海区政协委员、海逸集团董事长潘志勇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建议,创新打造“文娱引流+产业孵化”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永不落幕的产业与消费生态圈。具体可以构建起“艺术+运动+潮玩+定制家居”的融合型产业矩阵,形成多元素主题街区与新经济产业集聚区。

南海区政协常委、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伟洪认为“文化 + 产业”全链条融合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他从熟悉的行业建议,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地域特色IP,成立文化研究团队,挖掘西樵山、桑园围等本土文化资源,建立元素数据库,鼓励企业将其融入产品设计,开发“西樵山系列”等特色产品,还可结合“龙超”赛事设计“龙舟纹瓷砖”,形成“赛事IP+陶瓷产品+场景体验”产业链。

对南海而言,这是一场关乎城市壮腰,西部崛起的关键之战,产业突围、文旅向新、城市提质,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二)

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的“开工令”已经下达。

如何用好“文化+”这一超级跳板,激活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在这场专题议政上,专家抛出了观点,部门给出了回应。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锚定方向,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中国策划研究院执行院长、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智库专家陈荣彪认为,环两江先行区的建设,既源于佛山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布局。

南海片区处于中心枢纽位置,不仅是历史文化底蕴、岭南水乡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也是近年来工业项目落地的主要区域,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

“在佛山环两江先行区与‘四山两江’文旅示范带的战略布局下,环两江先行区可以打造为‘江山文明与智造文化融合示范区’。”陈荣彪抛出了想法。

他认为,要以“山水工业文明共生”为核心理念,通过江山文明+制造底色+功夫文化等三大路径,为破解工业制造业城市文旅短板。

笃行实干,发展举措更加坚实——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必须是文旅开路打头阵。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刘夏远用四句话概括了接下来的重点——用宣传凝聚共识、用活动营造氛围、用项目留住消费、用品牌塑造城市形象。

“我们在思考,如何将更多消费业态留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我们将从功夫文化入手,把功夫文化变成南海文旅可消费的产品。”

“加快‘水上南海’第二批40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广东氢能游艇全国首家4S店开业运营,‘小黄鸭童梦世界’主题乐园等特色项目建设。”

“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有两个大IP,一个是西樵山,另一个是桑园围。未来我们重点研究讲好桑园围的故事,通过品牌策划和影视传播等渠道,让桑园围为更多人所知。”……

深耕细作,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2024年是南海的人文经济元年,南海在“文化+”产业新业态上做了很多努力。会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抛出了一组成效数据——2024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502.16万人次,同比增长41.62%;旅游总收入255.47亿元,同比增长36.21%。

亮眼数据的背后,展现了从传统旅游景点到“文旅+”,南海正以“节庆赛事化、赛事场景化、场景消费化”的创新路径,不断释放文旅新质生产力潜能,文旅市场从一域火热到全域精彩。

方华刚表示,南海片区是全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的核心区域,下一步对西江、北江水路的生态、产业、环境、文化等要素进行系统性的资源盘活,加大力度打造和培育“文化+”的消费场景。

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的建设,不只是西部三镇和狮山镇的事情,而是事关全区发展的重大任务。

在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光辉看来,市委、区委部署推进环两江先行区、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对南海西部镇街的发展将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区政协一直十分关注南海人文经济发展,围绕相关领域开展过一系列的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活动。

刘光辉表示,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持续为人文经济发展献计出力。要用好协商议政平台,继续围绕人文引领区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深入调研和协商建言,为人文经济引领区建设凝聚更多人心和力量。

一个人文味浓、现代感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值得大家更多的期待。

来源:佛山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