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姜稳分享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如果想与姜稳这样优秀的AI时代一线推进创新创业实践的超级个体/创业者们交流,欢迎关注我们的交流活动。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极新企服创始人姜稳。
本文对姜稳分享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炼,如果想与姜稳这样优秀的AI时代一线推进创新创业实践的超级个体/创业者们交流,欢迎关注我们的交流活动。
以下是部分交流内容,enjoy~
那个想做AR领域“创口贴”的男人,竟靠AI玩转B端营销?
最近,一位科技圈老兵的再次出发,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说我要当那个AR领域,最新最好最能抗伤口上创口项圈的APP。” 」初次见面,姜稳老师就抛出了这么一句“狠话”。 他是即兴起伏的创始人,一位在B端营销咨询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 经历过IT时代,见证过双创浪潮,也感受过资本寒冬,如今,他又All in AI,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软件老兵的AI突围:从IT到“All in”
易小姐:姜老师您好,我了解到您最早是做软件出身的,后来又经历了创业黑马、云起资本等平台,是什么契机让您最终选择了All in AI?
姜稳:这要从我早年的经历说起。 我最早在IT经理世界,那时中国的信息化浪潮正兴起。 后来加入创业黑马,正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市场非常活跃。 再到后来,我发现软件开始分化,有些更容易拿到融资。
易小姐:能具体说说吗?
姜稳:比如像报销、费控等SaaS领域。 我当时也在一家采购SaaS公司负责市场,亲眼见证了中国软件的巨大潜力。 2021年SaaS又火了一波,但很快就急转直下。 这些经历让我觉得,中国的自动化、智能化才刚刚开始。
易小姐:所以您就决定All in AI,希望能帮助更多企业?
姜稳:是的。 尤其现在创新成本非常高,招人难,试错成本高。 我们希望通过品牌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降低雇佣、融资、获客的成本。
「品牌是创新最大的杀手」——这句话,姜稳老师说得格外坚定。
To B 营销新解:别让“孔雀型”老板独美
易小姐:具体来说,即兴起伏是如何帮助企业打造品牌,降低这些成本的呢?
姜稳:我们从2022年开始,围绕SaaS品牌的打造做了很多研究。 早期SaaS不是没有品牌需求,而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模式和供应商。
易小姐:那什么样的SaaS企业更容易做成品牌呢?
姜稳:这跟老板的“人设”有很大关系。 你是APP(主动人格)还是EDP(被动人格)? 那些“孔雀型”老板,更擅长搞怪、好玩,更容易打造出吸引人的品牌。
易小姐: “孔雀型”老板? 听起来很有意思。
姜稳:2023年初,有一波AI公司拿到了融资, 这些公司的老板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非常“孔雀型”,很擅长个人IP的打造。
易小姐:所以说,在AI时代,老板的人设也成了品牌的一部分?
姜稳:没错。 品牌能不能给初创企业赋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人是否能打造出独特的个人IP。
AI落地迷思:别追风口,要“解剖麻雀”
易小姐:您看了这么多企业,有没有发现哪些赛道被资本严重高估了?
姜稳:我觉得通用大模型可能被高估了。 之前的模型私有化部署,收费高,营收好,但现在都在亏损,很难让应用真正用起来。
易小姐:那在您看来,AI应用端今年有哪些好的赛道和商业模式?
姜稳:C端市场,个体户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AI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成本。 比如知识付费、短视频主播等。 另外,一些AI订阅服务,对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选品也有很大帮助。
易小姐:您接触了这么多传统企业,他们拥抱AI时最容易遇到的误区是什么?
姜稳:有两个方面。 一是忽视数据基建,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难以整合。 二是追求全面的优化,想一下子搞成AI中台,结果往往变成摆设。
易小姐:看来AI落地还是要从小处着手?
姜稳:是的。 从单点切入,让人拿到正反馈,然后再慢慢串联各个节点,最终形成一个中台。 而且现在跨行业打击越来越多, 比如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 这其实是一个跨行业的融合创新。
易小姐:所以说,AI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加开放和融合?
姜稳:没错。 要打破行业壁垒, 拥抱新的技术和模式。
「实事求是是个能力」,姜稳老师最后总结道。 在AI这场大浪潮中,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风口,不如脚踏实地,在细分领域深耕,解决实际问题。 这或许才是AI创业者们最应该秉持的态度。
来源:易论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