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诊到收割直播间虚假营销,健康被“套路”,期待被“毁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19:14 2

摘要:核心内容大概是,娄女士在短视频平台被身着白大褂、伪造专业身份的 “美肤” 博主诱导,购买宣称能修复皮肤问题的化妆品,先后花费 2200 元,却导致皮肤严重受损,治疗费用高达 3 万多元。2024 年 7 月,娄女士将涉事网店及博主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法院认定被

央视新闻报道“从问诊到“收割” 揭开美肤博主直播间虚假营销套路”。

核心内容大概是,娄女士在短视频平台被身着白大褂、伪造专业身份的 “美肤” 博主诱导,购买宣称能修复皮肤问题的化妆品,先后花费 2200 元,却导致皮肤严重受损,治疗费用高达 3 万多元。2024 年 7 月,娄女士将涉事网店及博主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法院认定被告销售 “三无” 产品、构成欺诈,判决其返还货款并赔偿共计 37850 多元。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此类虚假营销乱象频发,部分博主打造 “专家” 人设,通过夸大化妆品功效、展示无效或虚假证书、利用信息差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甚至售卖无资质的 “三无” 化妆品。医生提醒,皮肤疾病需药物治疗,化妆品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就医。法律专家指出,此类虚假宣传违反相关法规,若标注广告的短视频出现虚假内容,平台需承担连带责任。专家建议通过联合执法、平台强化责任、消费者提升辨识能力等方式,遏制此类乱象 。

虚假营销的 “健康谎言”,透支的是全民健康信任:北京梧桐之家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包装成 “治病神药”,本质是用健康当筹码,在老年群体的健康焦虑中谋利。当虚假宣传充斥市场,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信任被不断消耗,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健康行业的公信力,让真正优质的健康产品也陷入 “塔西佗陷阱”。

监管与违规的 “猫鼠游戏”,暴露行业治理短板:从虚假宣传到被行政处罚,中间漫长的时间差,暴露出健康产品直播营销监管存在滞后性与模糊地带。若不能建立更高效的动态监测机制,仅靠事后处罚,无异于 “亡羊补牢”,难以遏制行业乱象的滋生蔓延。

企业逐利与社会责任的失衡,敲响行业警钟:为了利益,企业不惜践踏法律与道德底线,将健康行业的社会责任抛诸脑后。健康产业本应是守护生命健康的 “防线”,若企业只看重短期利益,无视消费者健康权益,整个行业的发展根基必将动摇。

消费者健康知识盲区,成了不良企业的 “收割沃土”:老年群体对健康知识的匮乏,以及对疾病的恐惧,被不良企业精准利用。这不仅凸显出健康知识科普的迫切性,更要求行业建立起针对弱势群体的消费保护机制,避免他们成为虚假营销的 “牺牲品” 。

行业自律缺失,纵容劣币驱逐良币:北京梧桐之家的虚假营销并非个例,背后反映出健康行业自律机制的失效。若行业内无法形成严格的自我约束,无法建立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优质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整个行业也将陷入 “劣币驱逐良币” 的恶性循环。

来源:健康就这么简单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