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轮人形机器人投资热潮,相关产业链个股的强势表现,带动多只重仓该赛道的基金实现规模与净值的“戴维斯双击”。部分原本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在一季度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规模跃升,个别产品甚至完成了从“迷你基”到百亿巨无霸的华丽转身。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叶青 见习记者 栗鹏菲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轮人形机器人投资热潮,相关产业链个股的强势表现,带动多只重仓该赛道的基金实现规模与净值的“戴维斯双击”。部分原本规模较小的基金产品,在一季度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规模跃升,个别产品甚至完成了从“迷你基”到百亿巨无霸的华丽转身。
数据显示,鹏华碳中和主题、永赢先进制造智选等基金成为这轮行情的最大受益者。其中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较去年末增长超9倍;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规模也实现了5倍的增长。更引人注目的是,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从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迅速扩张至13亿元以上。业内人士指出,这轮规模暴增行情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产业从0到1的爆发,但高估值、高波动的特征也预示着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0.48亿元逆袭至13亿元,多只基金上演规模“起飞”
在人形机器人概念持续发酵的背景下,重仓该赛道的基金产品迎来了规模爆发式增长。以鹏华碳中和主题A为例,该基金由闫思倩管理,凭借精准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一季度实现60.26%的收益率,规模从去年底的10.35亿元飙升至108.96亿元(不同份额合并计算)。观察其持仓变化可以发现,该基金大幅加仓了中大力德、震裕科技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显示出对产业上游环节的强烈看好。
同样亮眼的表现还出现在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该基金在一季度实现52.32%的收益率,规模从17.62亿元增至115.18亿元。基金经理张璐对持仓进行了积极调整,重点增持了浙江荣泰、震裕科技等标的,同时新进凌云股份,继续保持对机器人产业链的集中配置。
最令人惊叹的当属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的“逆袭”。该基金从去年末仅0.48亿元的规模起步,凭借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坚定布局,规模迅速膨胀至13.21亿元,成功摆脱了“迷你基”的标签。这一系列规模暴增案例的背后,反映的是资本市场对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高度期待。
专家: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早期,高波动或成常态
针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价值,业内专家给出了专业解读。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经理闫思倩认为,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即具备物理实体的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元年。她表示,随着中国制造与AI快速发展,具身智能在未来几年将提升各制造行业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但目前仍处于从0到1的起步阶段,空间巨大却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经理张荫先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在国内外机器人厂商的集体推动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量有望突破万台级别,这标志着产业正式进入量产元年。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是:一方面本体厂商开始规模生产,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和极客用户将同步探索应用场景。他相信,当前机器人性能相匹配的商业运营模式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张荫先特别提到,近期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暴露的技术“瑕疵”反而为投资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痛点正是产业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基金经理张璐则判断,机器人板块会持续活跃,但随着量产的逐步落地,个股可能会去伪存真,分化可能加剧,波动会有所增加。
规模激增暗藏隐忧,投资者需警惕流动性风险
基金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固然可喜,但多位业内人士提醒,这种非线性的规模增长可能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认知。
某大型公募基金研究总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基金规模在短时间内增长5倍甚至10倍时,基金经理的操作难度会显著增加。“百亿规模的基金与十亿级基金在调仓换股、持仓结构上存在本质区别,规模激增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同时也会限制基金经理对中小市值个股的配置灵活性。”
张荫先为此表示,基于对制造业的深刻理解,团队更注重甄别那些在细分领域具有核心技术,且大概率能进入头部机器人供应链的优质企业,采取“长期陪伴”的投资策略,而非频繁交易。这种投资方法论决定了当前的管理规模尚未触及策略容量上限。
不过,张荫先也坦言,随着人形机器人板块热度攀升,新的挑战正在显现。“成长性板块天然具有高波动特征,近期资金申购赎回的频次和规模明显放大,这直接推升了交易摩擦成本。”面对这一情况,他强调投资更需要回归本质:“我们现在更加严格筛选标的,聚焦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那些仅靠短期边际改善但估值已明显偏高的个股保持谨慎。”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张璐也特别强调:“面对人形机器人这样一个具有长期向好逻辑的板块,单纯地追高或在市场波动时恐慌离场都不是最优策略。”他建议,投资者在初次接触相关行业时,不妨将其纳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时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
张璐进一步补充道:“若看好板块未来发展,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熨平短期波动,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
多位业内人士也强调,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赛道确实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但投资者需警惕短期过热风险。在选择相关基金时,不仅要关注过往业绩,更要考察基金规模变化的合理性及基金经理管理大规模资金的能力。只有保持理性投资心态,才能更好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