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一条控诉老板性骚扰的短视频引爆全网,让千万粉丝网红小慧君和她的前老板孙灏羽陷入了长达五年的纷争。
2020年,一条控诉老板性骚扰的短视频引爆全网,让千万粉丝网红小慧君和她的前老板孙灏羽陷入了长达五年的纷争。
这场看似“弱者反抗资本”的戏码,在五年后的今天,迎来史诗级反转,也为这场闹剧落下了帷幕。
来和学爸一起探究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吧。
01
2020年11月,一条控诉老板性骚扰的短视频引爆全网。
千万粉丝的动漫 coser 网红小慧君在镜头前哭着控诉,称自己被所属 MCN 公司老板孙某羽多次性骚扰,还被逼着签订霸王条款。
她晒出大量聊天记录,里面有孙某羽 “喜欢男孩还是女孩?我合适不?” 这样露骨的表白,
还有要求 “脱衣服给他看” 的过分举动,甚至说公司其他网红也不同程度遭到孙某羽骚扰。
为了让大家相信,她还拿出抑郁症诊断书,哽咽着说:“没有女孩会拿清白开玩笑。”
这条视频很快引起网友关注,短短几天播放量破亿。
大家纷纷对小慧君表示同情,对孙某羽则是口诛笔伐。
紧接着,一对拥有百万粉丝的大网红巧乐兹夫妇也站出来声援小慧君,指控该MCN公司强迫接他们夫妇广告、压榨员工,进一步坐实了孙某羽 "黑心老板" 的形象。
一时间,"打倒性骚扰惯犯孙某羽" 的声浪席卷全网,网友自发组成 "正义联盟",不仅在社交平台对孙某羽进行人肉搜索、恶毒咒骂,甚至有人到他家门口泼油漆、寄恐吓信。
这场突如其来的网暴彻底摧毁了孙某羽的人生。
他创办MCN 机构本来是发展得不错的,签约艺人超百位,却因为舆论抵制一夜之间倒闭,旗下主播也都集体解约。
孙某羽本人也从风光的公司老板沦为人人喊打的对象,每天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一度产生自杀念头。
他曾试图通过直播澄清事实,但网友们已经被小慧君的眼泪和巧乐兹夫妇的声援所打动,对他的证言根本不屑一顾。
就在孙某羽以为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
一名叫 "元气落落" 的网红主动联系他,向他提供了一些关键证据。
原来,这一切都是小慧君精心策划的阴谋。
02
小慧君的走红离不开孙某羽公司的全力扶持。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cos爱好者,大学毕业后在网上拍变装视频。
由于成本较高,她的收入难以维持,于是签约了孙某羽的公司。
在孙某羽的帮助下,小慧君的账号慢慢有了起色。
在公司的运营下,他凭借变装视频吸引了上千万的粉丝,成为了某平台 cos 圈的头部主播。
然而走红后她却嫌公司分成比例低,想要单飞。
但按照合同规定,她需要支付一笔高额的解约费。
为了能够不花钱解约,她联合了同样想跳槽的巧乐兹夫妇,一起密谋构陷孙某羽。
他们拉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详细讨论了如何实施这个计划。
群聊记录中,几人分工明确:
小慧君负责扮演受害者,发视频指控孙某羽。巧乐兹夫妇则负责控诉公司。
他们还准备了各种文案草稿,试图通过舆论的压力来达到解约的目的。
巧乐兹丈夫直言:"这次就是奔着解约去的,反正我是把解约费降到最低。"
他们算准孙某羽不懂互联网舆论,打算用"女性清白 + 抑郁症 + 网红声援" 的组合拳击垮公司。
这些聊天记录被元气落落曝光后,孙某羽终于找到了翻盘的希望。
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
03
于是,孙某羽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
他一边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一边开启直播、发布视频反击。
起初,网友们仍然站在小慧君一边,对孙某羽的反击并不买账。
但随着孙某羽不断爆出新的证据,网友们开始动摇了。
他先是证实小慧君的抑郁症诊断书是伪造的,又晒出小慧君群里的聊天记录,
这些证据让网友们逐渐看清了真相,舆论的风向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小慧君的动机,对孙某羽表示同情。
而从维权之始,整整五年时间,孙某羽大大小小的官司打了十几起。
但这五年以来,小慧君从未有过任何愧疚,一直不知悔改。
2021 年,判决结果出来,小慧君败诉,法院判定她在自己社交平台公开道歉,赔偿孙某羽的公司 5万,还要承担律师费等。
可面对这个判决,小慧君不认可,选择了上诉。
2022 年,法院维持原判,小慧君再次败诉。
虽然败诉了,但她坚决不执行判决。
没办法,孙某羽只好申请强制执行。
2023 年 5 月,小慧君千万粉丝账号被封,她成为被执行人,彻底成了 “老赖君”。
可就算这样,小慧君依旧死性不改,继续嘴硬,还发文攻击孙某羽,声称自己胜诉了四场官司,试图混淆视听。
既然如此,孙某羽也就没必要再给她留面子了,他又以个人名义,以诽谤罪起诉了小慧君。
终于,在他不断坚持维权下,历经 5 年,总算大获全胜。
2025 年 4 月 18 日,孙某羽通过社交平台宣布胜诉:
法院判决小慧君的两个千万粉丝短视频账号永久封禁,赔偿孙某羽 66 万,并支付诉讼损失近 6 万人民币。
同时,小慧君还需要全网公开道歉半年,不过由于账号被封禁,她需要登报道歉。
巧乐兹夫妇也因协助造谣承担连带责任。
04
消息传出,网友感慨万千。
有人翻出五年前力挺小慧君的评论自嘲"当年太天真",
也有人为孙某羽鸣不平:"他的公司没了,青春没了,而造谣者只需要赔点钱?"
无疑,这场闹剧的代价是沉重的。
孙某羽,这位原本事业有成的老板,在舆论的攻击下一夜之间失去了公司、事业,甚至家庭。
他的人生被彻底摧毁,五年的时间在煎熬中度过。
反观小慧君,她的行为虽然最终被揭露,但所受的惩罚似乎与孙某羽所承受的代价不成正比。
封号、赔偿66万,这些惩罚对于一个曾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来说,或许只是暂时的挫折。
而孙某羽却付出了公司倒闭、妻离子散的惨痛代价。
这种不对等的代价,不禁让人质疑:在网络时代,造谣的成本是不是太低了?
这让学爸联想到央视资深主持人朱某被弦子诬陷事件,这一案案中,弦子一篇言辞激烈的指控长文,让央视名嘴职业生涯尽毁。
同样是 "小作文" 引发的信任危机,受害者花费数年自证清白,而造谣者往往代价轻微。
在公司注销时,孙某羽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感慨:"如果没发生这件事,我们可能已经是行业龙头。"
而小慧君虽然被封号,却仍有粉丝在小号为其洗白,甚至有人认为 "66 万换五年流量红利,她不亏"。
这种畸形的价值观,正是网络谣言屡禁不止的根源。
小慧君事件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网络时代的信任危机。
当 "弱势群体" 的标签成为流量密码,当情绪化表达取代理性判断,真正的受害者反而可能被狼藉的舆论所伤。
我们不否认网络维权的价值,但任何诉求都应以事实为基础。
小慧君们的 "成功",本质是利用了公众的善良与同理心,却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失去信任基础。
这种信任的损耗,才是造谣者对社会最大的伤害。
狼来了的故事,最终伤害的是所有人。
如今,小慧君的账号已消失在网络洪流中,但她留下的思考远未停止。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守住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才是对自己和社会最大的负责。
而“让子弹飞一会儿”,从不应只是一句口号。
面对网络信息,我们需多一分审慎,少一分盲从。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善意成为伤人的利刃,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声音不被湮没。
来源:墨问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