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师,什么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势呢?”近日,在西夏区第五小学航天室,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科普实践课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科学教师姚艳芬为学生们带来航天科普课程《北斗与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彩的演示,引导学生探索航天领域的奥秘,激发好
近年来,西夏区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全方位布局,多维度推进,力求聚焦课堂落实“双减”,推动教学提质增效,积极探索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课程创新+联合创编” 打牢科学教育“主阵地”
“老师,什么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优势呢?”近日,在西夏区第五小学航天室,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科普实践课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科学教师姚艳芬为学生们带来航天科普课程《北斗与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精彩的演示,引导学生探索航天领域的奥秘,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据了解,西夏区第五小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一所航空航天特色学校,学校建设了航空航天室,开发“逐梦九天”航天科技系列课程,拓展《航模》《北斗》《无人机》等10余项校本课程,配置了“卫星导航套装”等50余种器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为着力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西夏区坚持多元互补、独具个性原则,支持各学校开发科学校本特色课程,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课程生态体系,中关村中学在“骞翮课程”架构基础上,开发“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两大类包括智能机器人、创意DIY等12门校本课程;西夏八小气象科普、模拟飞行等创新型科技社团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学习中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同时,联合宁夏大学合作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与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支持服务,设计开发《创意编程》《无人机控制》等校本课程19门,印发《人工智能与创客项目学习手册-DFrobot开源硬件》《创意编程项目实践学习手册》等50余册,通过课程加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学习中全面发展。
“资源加持+实践探索” 建好科学教育“蓄水池”
“老师,药是怎么制成的?”“机器人编程是怎么设置的?”“机器人真的在和大家握手啊!”12月3日,在北方民族大学科普基地,西夏区第七小学学生纷纷发问。
“我们积极联合高校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在‘双减’背景下共同开辟科学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瞄准探究实践,注重内外联动,培育学生兴趣爱好、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西夏区第七小学校长边菊霞说。
为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西夏区广泛搭建合作平台,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院系签订科学教育工作框架协议,在实验区规划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形成“政府—高校—中小学”的一体开放、协同、联动体系,锚定宁夏大学“东数西算”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宁夏中医研究院中医药馆、宁夏地学数据中心等一批“校外第二课堂”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科学实践教育资源保障,拓展学生科学视野。
“专业教育+师资培优” 锻造科学教育“生力军”
12月2日,银川市第十八中学科学副校长张佃平为七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探索科学的奥秘》主题讲座。讲座围绕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航天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展开,为学生传授丰富的科学知识。
张佃平是宁夏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今年9月初被银川市第十八中学聘请为科学副校长,助力学校科学教育不断发展。目前,西夏区各中小学聘请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单位电子信息、化工、农林等领域52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兼职担任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有力补充科学教师队伍。
此外,西夏区高度重视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通过招聘、选聘等方式吸引人才配齐科学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中小学科学教师292人。统筹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名师引领、辐射带动机制,实现科学教师梯队成长;选派教师参加自治区、银川市级专项培训,争取“国培计划”科学专题自主选学项目,实现科学教师全员轮训……
“下一步,将继续把培育科学精神与弘扬科学家精神贯穿立德育人全过程,聚力打造科学教育育人新场景、新方法、新体验,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努力将西夏区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实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创新成果,为新时代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西夏区教育局局长马春梅说。
监制:李慧聪 审核:刘莲
文稿:牛爱华 制作:张盼盼(实习)
往期回顾:
本文来自【西夏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