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个徽章,我被苹果手表 PUA 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20:37 2

摘要:别翻日历,那上面也没有。今天,是苹果发起的“全球闭环日(Global Close Your Rings Day)”。好笑吧……

你知道今天啥日子吗?

别翻日历,那上面也没有。今天,是苹果发起的“全球闭环日(Global Close Your Rings Day)”。好笑吧……

更好笑的是,前两天(4月22日),Apple Watch 提醒我,为了庆祝地球日去训练半个小时。

看得我热血沸腾,立刻!马上!骑上我自发电的动感单车给手机充电,生怕地球没了我不转了。

那不是一般的 Rings,那是运动人的“魔戒”。

“没节硬过”已经成为 Apple Watch 的常规操作。除此之外的“讨好”,还有比情人还勤快的关心。

“该睡了”;

“起了吗?”;

“起来站会儿;

“冥想片刻”;

“今天你的活动量还未达标”

......

挺及时的,我刚躺下。

比婚戒更可怕的 Ring

苹果试图让“运动健康”这件事儿的重要程度等同于“屎尿屁”,让人类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

首先是一月的“新年挑战”。段子是没错的,当成年人突然决定改变时,会不约而同做两件事,健身和(再次)学外语。

如果连续七天合上健身圆环,即可获得新年奖励。苹果太懂营销心理学了,所谓新年新气象,我坚持不了一年,还坚持不了七天吗?

到了二月,“心脏月挑战”,如果在情人节当天闭环,也可以获得专属奖励。别人约会我跑步,都是心动,没毛病。

还有二月要纪念“黑人历史月”,所以团结挑战走起来;三月国际妇女节,放半天假正好来运动。

四月不管是谁的谎言,苹果不会骗你。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要挑战,4月24日为了庆祝Apple Watch发售十周年硬造了个“闭环日”,也要挑战。不过“闭环日”相比其他节多了些仪式感。不仅线上领徽章、贴纸在 iMessage 里当表情包发,还能到线下的 Apple Store 领取一枚特别版胸针。(你们有人领到吗?在评论区晒一晒)

图片来源小红书网友

4月29日“国际舞蹈节”,苹果鼓励在一个月9.99美元的 Apple Fitness+里跳 20 分钟舞蹈。

同时, 5 月 21 日世界冥想日、6 月 5 日的全球跑步日、6 月 21 日的国际瑜伽节、8 月 8 日全民健身日……都能成为营销热点,没完没了。

上面这些,起码还能和运动扯上关系。

但你说,“母亲节”、“退伍军人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纪念日”、“感恩节”……是怎么说呢?

反正每个奖章不同,如果集齐了,只能证明,你这人完全不用约会的

就算什么节都没有,Apple Watch 也有一堆默认的“常规挑战”,比如“完美健身周”和“每月挑战”。

苹果也是很怕 Apple Watch 吃灰了。在2015年推出时,Apple Watch 一定程度上被标榜成一种时尚单品和配饰。后来才逐渐找到功能性定位,记录身体和运动数据,唤醒用户对健康的重视,鼓励加好友比拼。

这下好了,从“美丽废物”成为“卷王必备”。

好“圈套”,一辈子

Rings 就是个“圈套”,里外三环:红环看卡路里,绿环看运动时长,蓝环看站立时间。

有网友真诚求问,“如果想24号去线下店里拿到限量的特别版胸针,要从几点开始闭环,才能站6个小时。”

答:“凌晨(bushi)。”

太可怕了!那是什么圆环,那叫磨盘。醒着时没把环闭上,睡前我都没法把眼闭上。一旦你拥有了一块 Apple Watch,你这辈子就定型了,就被“套牢”了。

我曾经因为没充够电,在即将完成“套圈”成就(达成 200% 的预定活动量)时,发现手表没电了,我顿时破防,那种打击简直太沉重了。

至此我一蹶不振,心态有点摆烂了。

破功前 VS 破功后

我有一个朋友,他给我看了眼他的成就,从2018年到2023年坚持要每日闭环,偶尔一两天的中断,在疫情期间曾做到 515 天的连续闭环。

“炫耀”完了,他问我,“加好友吗?”

只能说,苹果将“游戏化成瘾设计”加入到健身活动中,并且做得刚刚好。

圆环本身就是游戏进度条,一天里,我的活动会逐渐动态填充进去。当闭环的瞬间,伴随全屏烟花动效加特殊音效,成就感和分享欲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种“哇,今天终于没白过”的感觉

如果一开始用户把目标定太高,苹果设计的浮动基准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自动调整难度曲线。比如我一开始设定 600 千卡的活动量,一周都没完成,手表就会提醒我把活动目标调整至 400 千卡,反正就是,推,也得给我推“闭环”了

这种动态难度调整也是常见的游戏设计方法,防止玩家被高难度劝退,但又不能太简单。基于目标设定理论,目标难度超出当前能力 5-15% 时,个体表现最优。

同时,又利用了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记忆效应叫蔡格尼克效应,即人类大脑对未完成事项的天然关注倾向,未完成任务会在大脑中形成持续的“心理张力”,驱动人去寻求闭合性。

就这么说吧,如果是差了 2 千卡没有闭环,就是半夜我也得从床上坐起来,甩一分钟手把这个环给闭上。

当你已经连续六天闭环,只差一天就能拿到“完美一周”时,就更难摆脱前六天的沉没成本。而当这个数字扩大到 100 天、甚至更久呢......行为经济学中有个词叫“损失规避”,人们总是强烈倾向于规避损失,由中断造成损失的心理感受,强烈程度程度相当于收益感受的两三倍。

Apple Watch的“成就系统”里有超过 400 枚虚拟徽章,如果解锁了某些特定奖励,就像游戏中解锁了稀有装备。这又触发了一个常见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拥有了某个资产时,他对该资产价值评估要大于没有拥有它的时候。

总之就是说,没有得到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可能没那么想要得到它,可一旦得到又失去,就会加倍不舍。

每每打开手表的“奖状陈列室”里独自欣赏时,我都有种“阿甘”转世的代入感。

这游戏你就玩吧,能玩一辈子。这不妥妥的“电子镣铐”?

而社交功能又给这个“单机游戏”添加了“多人在线模式”。只不过,手表“ding”得更频了,一会提醒我“看看朋友今日战绩”,一会儿告诉我“你已经落后了”。

苹果一贯的做法是,用硬件采集数据,用数据打磨服务,让你养成使用习惯,实现不同硬件和软件、服务之间的协同,再将你牢牢锁紧生态里。

我爸妈在微信上卷步数,我在手表上卷环数,我们都有健康的未来。

其实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会“闭环成瘾”。在工作、生活、考学的种种压力下,运动是人们生活中唯一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事情,也是努力就能看到回报的事情。

但也提醒大家,我们原本去运动的目的别被扭曲了,“没戴表就仿佛没运动”,“没量化的消耗就不算数”,这不就变成了数字的奴隶?去运动就感受运动本身,一排排数字记录应该放大运动带来的喜悦。

今天光顾着写稿了,忘记看手表上的圆环了,不行,我必须先去跑一会儿了。

作者:糕级冻雾

编辑:沈知涵

头图来源:苹果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果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