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2日,特斯拉发布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骤降71%至4.09亿美元,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差季度表现。
作者 / 莫 莉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柴文静
特斯拉的惨淡业绩让马斯克撑不住了。
2025年4月22日,特斯拉发布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骤降71%至4.09亿美元,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差季度表现。
交付量下滑13%、欧洲市场崩盘、股价年内累计下跌近40%,这家电动汽车巨头正面临产品迭代、地缘政治与品牌信任危机的多重考验。
如今,面对困境,马斯克又想回归本职工作了。马斯克宣布,将从5月起“大幅减少”在特朗普政府效率部(DOGE)的工作时间,以重新聚焦特斯拉业务。
特斯拉业绩“雪崩”
特斯拉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堪称其史上最惨烈的“成绩单”。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总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汽车业务营收139.67亿美元,同比下滑20%;净利润仅4.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05亿美元暴跌71%。
净利润的4.09亿美元,让特斯拉的盈利水平回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水平。自2021年年中以来,特斯拉的盈利从未跌破十亿美元大关。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暴跌了71%,与上一季度相比更是大幅下降了81%。
更严酷的事实是,若剔除5.95亿美元的碳排放积分收入,特斯拉甚至将录得净亏损。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生产了36.26万辆汽车,并向客户交付了33.69万辆汽车。这两个数字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也预示着财务数据不佳。
按百分比计算,特斯拉第一季度的产量下降了16.3%,与第四季度相比甚至下降了21%。交付情况也类似,同比下降13%,与2024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27%。特斯拉上一次面临如此低的汽车数据还是在2022年第二季度。
美媒分析称,净利润大幅下跌的原因是该公司难以克服海外竞争压力,以及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的角色带来的“声誉冲击”。分析师警告称,马斯克代表特朗普为政府效率部工作可能会损害其品牌形象。
财报则是将业绩下滑归咎于Model Y生产线的全球升级。
特斯拉位于加州、得州、柏林和上海的四大工厂因生产线改造停工数周,导致Model 3/Y产量同比下降16%,交付量下滑12%。
作为销量支柱的Model Y正处于新旧款切换期,消费者持币观望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而Cybertruck等新车型表现疲软,一季度仅交付1.29万辆,未能填补市场空白。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成为另一重打击。
当地时间4月10日深夜,白宫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20%惩罚性关税,使整体税率飙升至145%。这导致特斯拉柏林工厂电池采购成本激增,被迫减产;美国本土生产线甚至需从中国反向进口零部件,单车成本增加约5000美元。
尽管马斯克声称特斯拉是“受关税影响最小的车企”,但其能源业务使用的中国产磷酸铁锂电池面临巨大压力,公司不得不加速推进美国本土电池生产线建设。
这次,马斯克也就关税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表示,特斯拉有足够的实力应对特朗普的任何决定。但马斯克也指出,当利润率仍然较低时,关税对企业来说会非常艰难。
“关税的决定权完全在于美国总统……我会提供自己的建议。”马斯克表示支持降低关税,并将继续倡导关税下调。
影响因素不仅是外因,马斯克政治角色引发品牌信任危机。
分析师普遍认为,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任职严重损害了特斯拉品牌形象。
自2025年1月出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以来,其推动的联邦裁员政策引发公众抗议,美国多地特斯拉门店遭抵制,欧洲消费者则因不满其政治立场转向其他品牌。
数据显示,特斯拉在欧洲15国的市场份额从17.9%断崖式跌至9.3%,荷兰、法国等地销量同比腰斩。长期看好特斯拉的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直言:“特斯拉即马斯克,马斯克即特斯拉。品牌损害已导致15%-20%的永久性需求损失。”
财报发布当日,特斯拉股价经历“过山车”。
盘前因马斯克宣布回归主业的消息上涨5%,但交付量数据公布后,盘后跌幅一度达8%。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40%,市值蒸发超3700亿美元,富国银行甚至预测其股价可能再腰斩至130美元。
马斯克“回归宣言”
面对内外交困,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释放关键信号:5月起将大幅缩减政府事务投入,重心回归特斯拉。
这一决定被视为挽救投资者信心的“止血剂”,但其能否真正扭转颓势仍存疑。
马斯克承认,政府效率部工作已“大体完成”,未来仅每周参与1至2天。此前,其政治活动导致特斯拉股价与个人财富缩水超1300亿美元。分析指出,马斯克的回归或缓解品牌信任危机,但消费者信心的重建需更长时间。
尽管马斯克承认公司受到了冲击,但对品牌受损影响特斯拉第一季度销量的担忧却不以为然。
Camelthorn Investments的顾问兼投资者肖恩·坎贝尔(Shawn Campbell)表示:“我认为马斯克更多地关注特斯拉对其股价来说总体是件好事,但要想看到股价有实质性的上涨,我们需要看到类似‘马斯克将离开政府效率部门,重新专注于特斯拉’这样的头条新闻。”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则是马斯克押注未来的“救命稻草”。
特斯拉将未来押注于技术突破:6月将在奥斯汀启动Robotaxi试点,计划2026年量产Cybercab。特斯拉希望通过Cybercab出租车引入一种新的“革命性生产策略”,即所谓的“非传统组装”生产方式。
马斯克重申“年内实现部分城市完全自动驾驶”的承诺,但监管与安全性质疑如影随形。
同时,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年底前在工厂部署数千台,2029年实现百万台年产能。
此外,特斯拉按计划将于2026年在内华达州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动半挂卡车Semi。同时还宣布,今年将首次向沙特阿拉伯交付Cybertruck,沙特阿拉伯将成为北美以外的第一个Cybertruck市场。
技术野心的另一面,是特斯拉在平价车型上的现实困境。
被寄予厚望的“经济型车型”计划进展坎坷。尽管特斯拉宣称将于上半年投产基于现有平台的廉价车型,但内部消息称量产或推迟数月。
特斯拉工程副总裁拉尔斯·莫拉维(Lars Moravy)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产量)提升的速度可能会比我们最初预期的要慢一些。”但他也表示,没有什么因素会阻碍特斯拉在公布的时间内开始生产。
莫拉维补充道:“未来几个月推出的车型将在我们现有的生产线上生产,在外形和样式上会与我们目前生产的汽车相似。关键是它们会价格亲民,你将能够买得起一辆。”
03十字路口的特斯拉
马斯克和特斯拉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上。
当马斯克试图用技术豪赌挽回颓势时,特斯拉的全球市场版图正在加速分化。欧美市场陷入泥潭,特斯拉将复苏希望寄托于中国。
4月22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即日起至6月30日,焕新Model Y全系提供“5年0息”金融方案,首付7.99万元,月供低至3060元。这一激进策略背后,是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与地缘风险的谨慎平衡。
今年一季度,上海超级工厂交付17.2万辆Model 3/Y,占全球总交付量的51.3%。其中,国内销量13.72万辆,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季度新高。焕新Model Y 3月单月销量达4.3万辆,稳居国内乘用车销冠。
尽管中美关税战升级,但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本地化供应链仍具韧性。
目前,上海工厂年产能超95万辆,国产化率超95%,磷酸铁锂电池采购未受关税直接冲击。马斯克称“正加速非中国供应链布局”,但短期内难改依赖现状。
然而,中国市场内卷也造成了隐忧。比亚迪一季度纯电车型销量41.6万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中国本土品牌在智能化、性价比层面持续施压。特斯拉的“五年零息”促销虽可短期刺激需求,却可能进一步侵蚀本就降至16.3%的毛利率。
截至目前,特斯拉仍面临三重不确定性:全球贸易政策波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以及马斯克个人声望的修复。
从“政府效率部”抽身的马斯克,能否带领特斯拉穿越这场完美风暴?答案或许藏在奥斯汀的Robotaxi试驾场、上海的焕新Model Y生产线,以及华尔街投资者重新燃起的谨慎乐观中。
来源:轩辕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