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2日,京东美团股价双双下跌;午高峰京东外卖爆单,导致系统瘫痪;这场外卖大战,堪比连续剧,精彩不断。
文|疯人评
4月22日,京东美团股价双双下跌;午高峰京东外卖爆单,导致系统瘫痪;这场外卖大战,堪比连续剧,精彩不断。
亲民秀,也许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商战剧本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的话题,22日突然冲上热搜。照片中,“东哥“身着京东骑手制服,配送外卖的画面引发热议。
这并非偶然,自今年年初以来,京东的“商战剧本”几乎在月月翻新。
早在1月,“京东零售加薪20%~35%”的消息就已刷屏;2月,“京东试点外卖员社保全覆盖”的新闻紧随其后;3月,“京东到家”宣布投入10亿补贴,抢占即时配送市场……
这一系列动作精准踩点美团软肋:骑手待遇与平台抽成问题。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东哥深谙营销战的精髓:
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运营,刘强东亲自送货的视频,广为流传;
2020年,京喜狙击拼多多时,东哥下乡探访农户的报道。铺天盖地;
2023年,京东百亿补贴上线前,刘强东内部信痛批高管躺平,登上头条……
每一次“亲民秀”背后,都是对市场的精准切割。
这次的外卖照同样如此。用“千亿老板送餐”的符号化传播,直击美团“算法压榨骑手”的舆论痛点,不得不说,是一出营销好戏。
而套路与此前,也如出一辙。先立道德高地,再抢市场份额。此次“骑手关怀”攻势,本质仍是同一逻辑,用情感叙事,包装商业野心。
但这一次,京东的对手是市值万亿、占据外卖市场70%份额的美团,这场仗远比想象中艰难。
美团“铁王座”出现裂缝
美团真是无辜的“防守者”吗?数据撕开了另一面:2023年,美团因“二选一”被罚34.4亿元,创下中国反垄断罚款纪录;黑猫投诉平台上,超12万条投诉直指“佣金过高”“强制促销”;骑手端更触目惊心,平均每单配送时长压缩至28分钟,超时罚款占骑手收入的15%,而社保覆盖率不足30%。
这些数字背后,是美团用十年时间构建的“效率牢笼”。
商家苦于高佣金抽成,却不得不依赖美团6.9亿用户流量;2023年中国餐饮协会报告显示:美团外卖佣金率高达18%~23%,部分餐饮商户净利率被压缩至5%以下。
骑手也在算法驱动下,疲于奔命,从业危险指数直线上升;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算法催单导致交通事故率,比行业均值高47%。
用户看似享受了补贴红利,实则被困在“大数据杀熟”和“满减套路”中。黑猫投诉平台显示:2023年美团外卖投诉量达12.6万条,“大数据杀熟”、“退款难”,位列前茅。涨价却未提质,让消费者无力吐槽。
这种“三方皆输”的畸形生态,恰恰给了京东“搅局”的支点。
正如当年滴滴打破出租车垄断一样。京东此时高举“高薪+社保”大旗入场,称得上是精准卡位。
京东的战术很明确。专打美团的“道德短板”。
当刘强东穿着骑手服的照片,被刻意传播时,公众很难不对比美团王兴的“算法至上论”;当京东将骑手社保覆盖率提升至100%时,美团被迫跟进调整保险政策。
这种痛点营销,尽管十分刻意,但是也精准踩中了大众情绪,对美团的不满,也找到了抒发口。毕竟,没人不想推翻一个“赢家通吃”的垄断者。
京东入局外卖,到底是寻找新市场,还是不得已为之?
不过,客观看来,这场商战的本质,还是京东对增长瓶颈的恐慌。
2023年财报显示,京东核心零售业务增速降至6.7%,不足美团外卖业务增速18%的三分之一。当拼多多市值超越京东,抖音电商GMV突破3万亿,刘强东不得不寻找新故事。外卖市场年规模超1.2万亿,且与京东的物流基因高度契合,自然成为必争之地。
但京东的“破局”策略透着无奈。其外卖业务并未选择正面强攻,而是聚焦高端市场,主推30元起送的“品质外卖”,接入山姆、Ole等高价商户,甚至要求骑手穿定制制服、说标准话术。这种“差异化”看似聪明,实则暴露底气不足。
美团日均5000万单的规模效应下,京东目前仅覆盖20个城市,日均单量不足50万。
不过,竞争带来的“鲶鱼效应”已开始显现。
美团今年2月宣布,逐步推进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而后再发公告,称未来3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包括帮助商家补贴消费者激活需求、发放助力金帮商家增加收入、扶持和奖励优秀品质商家,以及推动明厨亮灶覆盖10万家店、加强行业基础建设等。
对普通用户而言,这场混战至少带来了实在红利:以往30元的麻辣香锅,现在各平台竞相补贴后不到20元;而被美团“冷落”的中小商家,开始收到京东地推团队的入驻邀约。
终局猜想:没有颠覆者,只有进化者
京东掀起的这场“外卖战争”,大概率不会诞生新王,但必然重塑游戏规则。
美团的护城河仍在。7.7亿用户、800万商户、七百万骑手构成的生态,绝非朝夕可破,但其“霸权逻辑”不得不松动。
而京东则可能在外卖战场,复刻“物流优势”,用高时效、高客单服务切走高端市场蛋糕。
无论京东还是美团,大战早已不可避免。历史也总是惊人相似,正如电商大战,催生次日达、社区团购,倒逼菜价透明一样。这场战役最确定的结果是:当巨头们刺刀见红时,普通人将短暂享受红利期。
让我们静待,竞争法则的最终胜利。
来源:蓝鲸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