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不觉间神舟二十号已经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而在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依然记得当初那个上天为女儿“摘星”的山东妈妈王亚平,作为火遍全网的“飞天女神”,王亚平不仅也圆满完成了所有航天任务,还一度成为激励女性不懈奋斗、努力向前的榜样力量之一。
不知不觉间神舟二十号已经圆满完成了发射任务,而在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依然记得当初那个上天为女儿“摘星”的山东妈妈王亚平,作为火遍全网的“飞天女神”,王亚平不仅也圆满完成了所有航天任务,还一度成为激励女性不懈奋斗、努力向前的榜样力量之一。
在烟台福山区张各庄村,1980年1月诞生的女婴不会想到,三十五年后自己会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漫步的女性。王家的五亩樱桃园里,两个女儿常在果树枝桠间追逐嬉戏,姐姐亚平总能把摘下的樱桃均匀分给玩伴。
这种与生俱来的领导力,从小学五年级维持全年级长跑冠军,到初中运动会上包揽跳远、百米短跑双料金牌,始终贯穿着她的成长轨迹。
1996年深秋的转折颇具戏剧性。长春飞行学院在烟台地区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学员时,整个福山一中符合视力条件的女生仅有一人,就是那个常年带着同学晨跑,把家里种的苹果分给住校生的班长王亚平。
班主任至今记得选拔现场:当其他候选人在旋转测试中面色苍白时,扎着马尾辫的少女却像踩着舞步般从容,考官惊讶地发现这个农村姑娘的平衡感堪比专业体操运动员。
零下27度的长春航校训练场上,新学员们的睫毛凝结着冰晶。凌晨五点的雪地里,总有个身影在熄灯后加练抗眩晕训练,把脸埋进雪堆快速旋转,这种独创的"冰雪训练法"让她在次年春季考核中,以8分17秒刷新女子3000米跑校纪录。
当同期学员还在适应2G过载时,她已能在5G离心机训练中清晰复述仪表数据,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力,最终让她在2001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戴上飞行胸章。
2003年华北某空域,两架歼-7H战机正在进行编队训练。长机飞行员赵鹏的无线电里突然传来清冽的女声:“洞幺两,你右发动机尾焰有异常闪烁。”
这个来自山西的沉稳汉子不会想到,这次故障提醒竟牵出一段航迹交织的姻缘。彼时已是空军二级飞行员的王亚平,因多次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完成紧急投送任务,被战友称为“云中白鹤”。
他们的定情仪式颇具行业特色。2005年七夕,赵鹏将抗荷服袖口的备用伞绳编成中国结,塞进王亚平的飞行头盔;王亚平则回赠用航图绘制的“爱情星图”,用各机场代码连成“鹏程万里”的摩斯电码。
2006年执行跨区演练时,两人上演了浪漫的“空中告白”,赵鹏驾驶的歼击机在王亚平驾驶的运输机上方翻出心形尾迹云,地面雷达站官兵集体见证了这个“价值上亿的求婚仪式”。
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成为两人感情的淬火炉。5月13日凌晨,王亚平连续驾驶运-8运输机七进七出震区,创下单日飞行16小时的纪录。而赵鹏驾驶的侦察机始终在积雨云层上方为她提供气象导航,两人通过加密频道传递的“云隙坐标”成了最动听的情话。
当年中秋,他们在成都双流机场的停机坪上举行了五分钟的婚礼,用飞机餐盒里的月饼当喜饼,用伞降绳编成戒指,运输机垂下的横幅写着:“比翼双飞,一生护航”。
2013年神舟十号发射前三天,王亚平在问天阁收到丈夫的特殊礼物,一个塞满千纸鹤的航天模型。每只纸鹤上都写着女儿未来可能问的问题:“妈妈在太空怎么吃饭?”“星星摸起来烫手吗?”当时尚未生育的她,已在模拟舱内进行了上百次“孕妇级”防护训练。赵鹏悄悄将抗辐射服改良成可调节腰围的版本,方便妻子未来怀孕时继续训练。
2021年神舟十三号任务期间,王亚平在空间站展示了令人泪目的细节。她每天用红丝带扎头发,只因6岁女儿说“这样妈妈就像带着星星发卡”;实验舱内挂着女儿画的《摘星图》,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贴颗金星星。
在“天宫课堂”的水膜实验中,她特意选用蓝色食用色素,因为女儿最爱大海的颜色。当看到地面分课堂里女儿用试管培育的“星星草”时,这位经历过8G超重训练的女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中湿了眼眶。
2023年2月17日,中国航天基金会公布重磅任命:王亚平与杨利伟、聂海胜共同担任“中国航天形象大使”。在人民大会堂的受聘仪式上,她佩戴的星形胸针暗藏玄机,左侧镶嵌的烟台樱桃石代表初心,右侧的太空合金碎片来自神舟十三号返回舱,中间闪烁的钻石是女儿用零花钱买的“人造星星”。
新职务带来的首个挑战,是策划“航天母亲”公益行动。王亚平将航天育种南瓜籽分发给山区女童,要求孩子们用种植日记兑换“太空明信片”。
在甘肃陇南的启动仪式上,她指着丈夫设计的“家庭航天模型”说:“赵鹏现在是我的地面指挥长,女儿是小小载荷专家,我们家的每个人都是太空探索的参与者。”
2024年春节,王亚平家庭荣获“最美航天家庭”称号。颁奖礼上播放的纪录片披露了更多细节:赵鹏为支持妻子训练,考取了航天医学监理师证书;女儿的房间布置成迷你空间站,书架上放着妈妈从太空带回的《星星生长日记》。
当主持人问及爱情保鲜秘诀时,赵鹏展示手机里珍藏的短信,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出舱时发送的:“此刻我距你400公里,却觉得比任何一次同飞都更近。”
如今,这对“飞天侠侣”正筹备着更宏大的计划:在烟台老家建设青少年航天体验馆,馆内特别设置了“双飞行员家庭模拟舱”。女儿担任首席体验官,用稚嫩的声音向游客介绍:“这里能看到爸爸开飞机时的云朵,也能摸到妈妈带回来的星星!”
从胶东果园到天宫核心舱,从飞行员情侣到航天大使伉俪,王亚平用30年光阴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动人的女性篇章。她的故事印证着:真正的星辰大海,从来不是孤独的远征,而是无数人用爱铺就的银河。
丈夫在地面塔台的守候,女儿在直播屏幕前的期待,14亿同胞在发射倒计时中的心跳,共同构成了托举“飞天女神”冲向九霄的磅礴力量。当神舟飞船的尾焰照亮夜空时,那既是国家科技的荣光,也是一个中国家庭用坚守与理解绽放的璀璨星芒。
来源:寻史微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