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论坛,余杭何以聚焦全球目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4 23:37 2

摘要:4月23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杭州余杭良渚拉开了帷幕。为期三天的论坛,汇聚了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等190余名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博物馆的演变与变革性角色”“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运用”“博物

4月23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杭州余杭良渚拉开了帷幕。为期三天的论坛,汇聚了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馆长、专家及相关机构代表等190余名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博物馆的演变与变革性角色”“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运用”“博物馆作为教育载体与终身学习平台的作用”等主题。

透过论坛,可以看到世界博物馆事业最新发展风向,也可以洞见未来博物馆的责任与使命,更能见证跨越国界的特殊情谊。

科技新应用更新

论坛首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们走进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奇遇。

戴上由余杭企业灵伴科技研发的AR眼镜,ICONEM公司创始人兼总裁Yves Ubelmann瞬间“穿越”至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明:玉鸟在眼前翩然起舞,宏伟的古城建筑在光影中“复现”,历史的温度与厚重感仿佛触手可及。这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Yves Ubelmann惊叹不已。他说:“我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画面,是悬浮在空中的遗址和飞翔的玉鸟,很生动。”

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科技赋能博物馆已经成为主流。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博物馆的展示与传播方式。比如,AR、VR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还为观众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路径:观众不仅能“看”文物,还能“触摸”历史。

大埃及博物馆教育中心主任Gehane Nabil分享了相关经验,大埃及博物馆用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在已有的博物馆内再打造儿童博物馆,被观众称为“馆中馆”,让小朋友在互动中了解知识,收获乐趣。

匈牙利国家博物馆馆长Gabor Zsigmond提到科技是一种工具,也是博物馆焕发新生、贴近公众的桥梁。

论坛期间,博物馆馆长们用亲身经历和经验表明,科技正助力博物馆从静态的“藏品库”转型为动态的“文化体验场”。

规格高境界更高

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Jean-Pierre Raffarin在论坛发言说,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家组织起来,它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传递和平的价值观,是国际组织的典范。

论坛围绕被盗文物虚拟博物馆、前沿技术展示、当代博物馆的挑战与创新、打造博物馆终身学习平台等议题进行互动交流,展现了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它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更是教育、创新和社会对话的重要平台。

多位专家聚焦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博物馆吸引观众,提出通过虚拟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让文化遗产与观众产生共鸣。

塞舌尔风景秀丽,被誉为“旅游者天堂”。塞舌尔国家博物馆馆长Beryl Ondiek介绍,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博物馆,他们选择主动走向游客。通过在酒店、街头等地举办小型展览,利用二维码等互动形式,让展览流动起来,逐渐吸引到了游客。

Beryl Ondiek在交流环节还分享了一句谚语:“没有博物馆就没有生活。”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文化深情谊更深

良渚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嘉宾。“良渚古城遗址以其非凡的普适性价值,令人印象深刻地展示了遗产如何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Ernesto Renato Ottone Ramirez高度评价了良渚古城遗址。

澳大利亚动态影像中心观众与互动部门执行总监Britt Romstad甚至表示“想在良渚博物院待上一整天”,只为更深入地感受这一古老文明的魅力。巴西国家博物馆馆长Alexander Kellner坦言,他2004年第一次来中国,就被中国灿烂的文化吸引,之后每一年都会来,从未间断。这份对中国文化的深情令人动容。

论坛上,还有老友相见的场面打动了在场的嘉宾和观众。

Yves Ubelmann利用3D建模技术还原古老的教堂,让观众沉浸式欣赏体验教堂之美。一名嘉宾发言说:“还记得多年前,一个男孩拿着笔记本电脑给我展示他制作的博物馆影片。现在他正完成这一梦想,站在台上。”

“真的十分开心在这里遇到你。” Yves Ubelmann十分激动,他曾在阿富汗亲眼看到巴米扬大佛被毁,从此,他立志要通过科技“留住”这些珍贵的文物。如今,Yves Ubelmann已经为全球40多个国家的300多处遗址完成了数字记录。

通过科技赋能,博物馆“活”了起来;通过国际对话,博物馆的边界被无限拓展;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各国人民的心灵得以紧紧相连……

正如智利文化艺术及遗产部副部长Carolina Pérez Dattari所说,为了美好的未来,发展博物馆事业,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好消息!余杭这笔钱直接发给个人

● 浙江明确:余杭先行试点!

● 马上反转!强对流又要来了!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金一清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吴燕

二审 | 杨兰

终审 | 贾国勇

来源:余杭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