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貌似熟悉,貌似不熟悉。”最近晚,浙江稠州男篮球员程帅澎在解说CBA季后赛抢五大战时,用这12字回应前恩师刘维伟的提问,24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我们貌似熟悉,貌似不熟悉。”最近晚,浙江稠州男篮球员程帅澎在解说CBA季后赛抢五大战时,用这12字回应前恩师刘维伟的提问,24小时内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据咪咕体育统计,该场次直播观看量突破5800万人次,争议片段被截取传播超120万次。
这场舆论风暴的核心,在于程帅澎与刘维伟长达7年的师徒情谊。2016年,时任浙江青年队主教练的刘维伟将17岁的程帅澎从安徽阜阳体校选拔入队,并重点培养其成为球队核心后卫。
程帅澎在刘维伟麾下完成CBA首秀,并在2019-2020赛季以单场43分创下职业生涯得分纪录,被球迷视作“浙江青训标杆”。随着刘维伟2022年转投青岛男篮,两人关系逐渐微妙。
程帅澎此次模棱两可的回答,被部分球迷解读为对昔日伯乐的“背叛”。
事件发酵后,社交媒体迅速分化出三大阵营。在微博话题#程帅澎白眼狼#下,获赞27万的评论写道:“刘维伟把宿舍最好的床位留给他,如今连句‘师父’都不肯叫?
”。但知乎专业分析指出,主持人原始提问实为“对刘维伟指导的战术变化是否熟悉”,程帅澎可能误判问题重点 。
更深层矛盾源自程帅澎的转会传闻。据网易体育披露,程帅澎现有合同将于2024年7月到期,浙江队拒绝提供顶薪续约,转而培养李悦洲等新秀。
与此同时,山东男篮被曝出用郭凯、许梦君加现金交换程帅澎的方案,该交易被山东媒体人辟谣,但程帅澎与浙江管理层的裂痕已公开化。这种背景下,球迷将程帅澎的言论视作“转会前兆”,加剧了对其“忘恩”的指控。
CBA联盟数据显示,近五年球员转会率从8%攀升至19%,但70%球迷仍坚持“效力五年以上即应终老主队”。
这种认知差异在程帅澎事件中被无限放大:当他在解说席回避评价旧主战术时,15.6万条弹幕中43%质疑其“背叛”,仅28%认为“职业球员就该公私分明” 。
值得注意的是,咪咕体育解说协议第14条明确规定:“现役球员不得深度解析关联俱乐部战术。”多位业内人士证实,程帅澎签约前接受过3小时合规培训,其模糊话术可能是规避违约风险的选择。
这种职业规范与情感期待的冲突,折射出CBA转型期的深层矛盾——在资本驱动的人才流动中,如何平衡商业理性与传统师徒伦理?
程帅澎事件犹如多棱镜,折射出CBA的三重困境:资本驱动的职业化与情感羁绊的撕裂、短视频时代对事实的肢解、公众人物在多重角色间的平衡难题。
当“貌似熟悉”被赋予道德审判的重量时,我们或许更需追问:要求球员既保持职业理性又承担情感义务,是否构成新型绑架?在流量为王的语境下,真相是否早已被12秒片段和百万级情绪转发吞噬?
如果联盟继续纵容“成绩至上”而忽视舆论生态建设,程帅澎绝不会是一个被推上道德祭坛的球员。这场风暴的终极启示,或许在于职业体育必须建立更包容的价值观——既承认商业规律,也尊重人性复杂。
来源:芊慧影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