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公愚出身温州书香世家,父亲马祝眉为浙南名士,兄马孟容为画家,自幼受家庭熏陶,习书画篆刻。早年就读温州府中学堂(今温州中学),后入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接受新式教育。20世纪20年代迁居上海,曾任上海美专、大夏大学等校教授,活跃于海上艺坛,参与创办“
马公愚(1893—1969),原名范,字公愚,号冷翁、畊石簃主,浙江温州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以篆隶书法和金石篆刻闻名。
马公愚出身温州书香世家,父亲马祝眉为浙南名士,兄马孟容为画家,自幼受家庭熏陶,习书画篆刻。早年就读温州府中学堂(今温州中学),后入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接受新式教育。20世纪20年代迁居上海,曾任上海美专、大夏大学等校教授,活跃于海上艺坛,参与创办“中国美术会”,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马公愚四体皆精,尤擅篆隶,篆书取法《石鼓文》、秦诏版,线条凝练浑厚,结体端庄古朴,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气,代表作如《篆书千字文》。隶书深研《张迁碑》《史晨碑》,用笔方峻雄健,气象恢宏,晚年融入简帛意趣,更显灵动。行草以帖学为根基,兼采北碑笔意,风格清雅洒脱,与篆隶形成鲜明对比。
马公愚篆刻印风朴茂,宗法秦汉玺印,刀法稳健,布局疏密有致,边款尤精,代表作《耕石簃印存》广受推崇。偶作花卉、山水,画风清新简淡,题跋书法与画面相得益彰,体现文人画传统。
马公愚书法主张“以古为法,以心为象”,强调碑帖融合,为近代篆隶书风注入新意。篆刻成就与书法并重,被视为西泠印社“金石书画兼擅”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