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察课堂发现,孩子朗读是青蛙叫,孩子听课无精打采,教师讲课有声无心,无论多美的名篇都无法触痛师生灵魂。
语文是文化的主阵地,一切语言实践都是探索自我生命,启蒙爱的觉醒,播种思想的信仰。
愚昧教师把孩子人生紧闭在语文的大门外,使语文沦落为无聊的文字游戏。
观察课堂发现,孩子朗读是青蛙叫,孩子听课无精打采,教师讲课有声无心,无论多美的名篇都无法触痛师生灵魂。
就是时髦的课堂,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学生探究,也跟自我生命毫无关系,启蒙生命的课堂罕见。
教师从不反思,该怎么教,学生才能将文本沉淀到心灵深处,唤醒相关经验,激活想象,发生感染,而是讲到天荒地老。
学生更不反思,该怎么学,从来把语文课当闲课,从没有独立深刻的阅读,不会读,不会写,更不会说。
怎么塑造生命?必须把学生当第一教材,课本所以还有意义,是因为成为探索自我生命的有效路径。
语文是载体,是手段,生命塑造才是目的;否则语言实践就是无聊的文字游戏。
为什么长期以来,学生都不学语文,毫无兴趣?老师啊,你真是误尽苍生!
文化是认识自我的智慧,语文必须启蒙生命,培养孩子认识自我的智慧,否则语文误入歧途。
听说读写的不仅是语言,更是自我。
唯有读出自我,阅读才是有趣的,才成为呼唤生命觉醒的人生实践。
什么是读出自我?就是沿文字的幽径,去到自我经验的远方,并与作者对话,唤醒经验,发生感染,创造新经验。
无论课堂多热闹,甚至多精彩,只要自我没有受到感染,就只能徘徊于文本之外,都是无效低效课堂。
怎么读出自我?绝不是讲出自我,无论老师讲得多好,也无论孩子受到怎样感染,都不是读出自我,因为听讲的感染跟阅读的感染相去甚远,不过是感官刺激。
阅读感染的基本特点是在想象作用下,把文本幻化为逼真的情境,从而在心灵深处酝酿出感染。
何况老师讲的根本不是文本,而是从文本提取的教条——毫无意义的教条,是用声浪震动耳膜产生的感染,极难影响心灵。
作文同样不是文字游戏,更不是文字垃圾,而是系统地开发自我生命,是写自我,播种自爱和爱的信仰,为现实中重塑自我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文化解决两大问题:自我是谁,走向何方。
自我是谁?是自爱的信仰者,爱的信仰者。
走向何方?追求自爱的信仰,塑造强大个性,如勇敢自信坚强勤奋挑战等;追求爱的信仰,塑造高尚道德,如善良无私宽容正直等。
作文就是培养发现和解决自我问题的创新能力。
以自爱的慧眼发现懒惰怯懦顺从等恶习,并以自爱的力量追求勤奋顽强挑战等个性;以爱的慧眼发现自私冷漠狭隘等恶习,并以爱的力量追求善良无私宽容等道德。
作文充满发现自我的喜悦,张扬重塑自我的豪迈,是热情的沃土,智慧的源头,为现实重塑自我做铺垫。
“说”呢?更是重塑自我的创新实践,将语言实践与自我重塑融为一体,是人生斗争强大的武器,为进入社会做铺垫。
因此,孩子必须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人,教师只能是语文和人生的导师。
必须高度独立地研读,才能读出自我,重塑自我;正是长期以讲代读,孩子才跟文字隔膜,抗拒阅读,生命才黑暗,爱才不觉醒。
必须高度独立地写作,才能写出自我,重塑自我;正是长期误导,孩子才厌恶作文,闭门造车,制造文字垃圾。
教师是语文方法的导师,启蒙生命的导师,哪里是教条的说教者呢?
给孩子正确的路,激励孩子沿此探索自我生命,发现自我是谁,明确走向何方,执着追求自爱和爱的信仰,重塑优异的自我生命,就是教师的使命。
语文有多广阔,自我生命塑造的舞台就有多广阔,切不可阻挡孩子自由地表演,张扬个性;更不可将语言扭曲成囚牢,制造心灵的荒漠。
来源:灵拙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