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如何?中西医对这种方式有什么看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00:27 2

摘要:膝骨关节炎,亦称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KOA),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症的特征在于膝关节软骨的退化、损伤以及软骨下骨的病理性变化。

膝骨关节炎,亦称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KOA),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症的特征在于膝关节软骨的退化、损伤以及软骨下骨的病理性变化。

尽管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主要症状包括膝关节进展缓慢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关节变形等。

KOA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如果控制不当甚至会造成膝关节畸形甚至残疾。尤其对于绝经后KOA患者,骨质疏松是导致膝内翻畸形的主要原因。

KOA在中医学属“痹症”、“骨痹”等范畴。目前,在中国,KOA患病率总体约为15%,而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在10%~17%,60岁以上人群可达约5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KOA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这不仅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整个医疗系统造成了沉重负担。

由于目前对KO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对KOA的治疗缺乏特效疗法,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和治疗,临床治疗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多采用的阶梯治疗: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治疗。

对于KOA患者的中医治疗中,有许多方法,其中有中药内服外用、手法推拿、按摩针灸、针刀等传统技术以及基于“骨正筋柔”理念下的保膝手术治疗等。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能够有效地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艾灸对于KOA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多个方面。一方面,艾灸对于KOA的治疗可能涉及到相关的信号通路及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等。

一方面,艾灸可以抑制关节软骨退变。另一方面,艾灸可以改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

以期为临床上艾灸治疗KOA提供新的思路。

中医学将KOA归属于“痹病”范畴,其发病的内因是患者年老体质衰弱,肝肾亏虚,精血化生失源,筋骨失衡,外因多为关节长期劳损,或是感受风、寒、湿邪。

《证治准绳》曰:“痹病……肾虚,其本也。”中医认为肾主骨,骨病必责之于肾。肾精的充盈状态对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肾精不足时,可能会导致骨骼得不到充分的滋养,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力量减弱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可能导致骨骼的退行性变化。

此外,长期的痹病不仅会削弱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还可能扰乱营卫的平衡,使得外邪得以侵入并影响肾的生理功能,进一步加剧肾虚的状况。

因此,肾虚不仅是KOA发生的关键原因,也是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理变化。《类证治裁·痹症》有言“风寒湿乘虚内袭……气血凝涩,久而成痹。”

外邪的侵袭与机体正气的不足相结合,使邪气在经络血脉中留滞,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进而产生瘀血,日久而致痹病。

《素问·痹论篇》又曰:“病久入深……故不通。”故而瘀血痹阻日久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虚”的进展。因此,肾虚血瘀是本病最基本的病机。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具有热刺激与光刺激双重作用的疗法之一,具有温通散寒、活血通痹、化瘀散结、舒筋活络、回阳固脱及保健预防的作用。

当代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艾灸的多种生理效应,如调节身体机能,提高新陈代谢速率,增强免疫系统能力以此防治疾病,保健益寿。

在艾灸治疗KOA的原理上,有研究表明,艾灸的热效应作用于人体时,会出现扩热、透热、传热、表面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和非热觉等现象。

另外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艾灸产生的持续的动态化的“热流”具有一定的疏通经气作用,以此降低湿气、痰湿、瘀血等常见病理因素对经络传感的影响。

另外有学者表示艾灸也可通过先疏经再舒筋的作用使经通筋解,行气散瘀缓解落枕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由此可以看出,艾灸通过其温热效应,疏通气血,运行瘀滞,舒筋解结,从而缓解临床上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现代医学领域,KOA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

尽管西医治疗手段丰富,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所需费用较高。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的特色疗法,尤其是艾灸疗法,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现代研究认为,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知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及髌下脂肪垫等组织病变可能导致炎症因子的产生,使关节内发生炎症反应。

病变也可能会使关节内机械应力改变,均可刺激感觉神经产生疼痛。

有研究认为艾灸可能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关节的血液供应,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关节功能。

另外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调节免疫系统,减轻自身免疫反应。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艾灸对改善KOA的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一些研究发现,艾灸可以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和肿胀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焦勇等的研究也证实了艾灸治疗KOA的有效性。他们比较了不同灸法治疗KOA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艾灸在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贺明明等的研究总结了传统医学对于KOA的生理病理认识,发现KOA的病因可概括为外来邪气侵犯筋骨所致,KOA的病机是机体脏腑机能的衰退。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KOA的病因病机上,艾灸有助于KOA的治疗。由此可以看出临床上艾灸对KOA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临床应用广泛。

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艾灸的最佳治疗方法、最佳疗程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来解决。

调节炎症因子

KOA的发病主要与炎症因子的参与有关,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为关键的炎症介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同样显著,它们对软骨结构的破坏不容忽视。宋小鸽等通过研究发现,艾灸可有效促进炎症反应下渗出的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何璐等研究结果表明,艾灸具有减轻炎症的效果,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实现的。

其潜在机制涉及对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调节,进而有效抑制炎症过程;李春等研究发现,温针灸可以有效修复损伤的前交叉韧带。

此外,他们还发现,温针灸可以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来治疗KOA。

任秀梅等的研究探讨了艾灸治疗KOA的分子机制,他们发现,艾灸治疗后,兔KOA软骨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p38MAPK蛋白的活性降低,这可能是艾灸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还有研究表明艾灸治疗能有效缓解实验性KOA大鼠的疼痛反应,并表明艾灸的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产生。由此可以看出艾灸对参与KOA发病的炎症因子能起到良好调控作用。

改善局部血液运行

KOA患者主要由于血液运行不畅,关节的营养供应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关节退化,因此有效的促进血液的运化与循环,加速膝关节局部新陈代谢就可以延缓关节退化。

有研究发现,艾灸产生的温热作用被发现能够有效地促进血管扩张,这种影响不仅限于皮肤表面的血管,还能延伸至深层和远离施灸点的血管区域。

吕鹏等研究发现,通过局部作用,艾灸的刺激能够引起血管扩张,这不仅改善了红细胞的聚集情况,还降低了血液的黏稠性,进而促进了血液循环的顺畅。

张会芳等研究发现艾灸的作用机制还包括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这一过程涉及到内皮素-1(ET-1)的参与。

同时,艾灸还能通过影响辣椒素受体(TRPV1)来减少脂肪的积累,进而对血脂水平产生调节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艾灸可通过扩张血管,调节血脂等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速率,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此治疗KOA。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KOA患者,由于机体本质出现“肾虚”证,而“肾主骨”,说明骨的磨损破坏也是导致KOA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现代研究认为,关节软骨的破坏是KOA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关节软骨的病变与机体免疫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有研究证实,KOA患者中,红细胞(RBC)的免疫功能受到了影响。

然而,艾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这些患者体内RBC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并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从而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

研究发现,艾灸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免疫球蛋白扮演着关键角色,李雷勇发现,艾灸对于提升免疫抑制状态下兔子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因此可以看出,艾灸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调节关节软骨的病变过程,以此减轻患者症状,控制KOA病情进展。

当前研究已经证实了艾灸治疗KOA的疗效显著及其潜在机制。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艾灸治疗KOA的具体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需要后续的研究来揭示。

此外,艾灸的疗效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艾灸的方法、时间、剂量等,因此,如何优化艾灸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疗效,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艾灸治疗KOA的研究呈现出了多元化、深入化的趋势。在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艾灸将在KOA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来源:Mr王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