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买GUCCI麦昆全是假!100元券就想打发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07:02 2

摘要:上海赵先生最近的遭遇,让所有爱逛直播买奢侈品的网友都捏了把汗——3月20日到24日,他在“Runtoo奢品”“三合奢品”两家直播间下单5双麦昆小白鞋、3条GUCCI皮带,结果经得物、中检集团双重鉴定全是假货。

花2万多在直播间买的GUCCI皮带和麦昆小白鞋,到手竟是假货?

上海赵先生最近的遭遇,让所有爱逛直播买奢侈品的网友都捏了把汗——3月20日到24日,他在“Runtoo奢品”“三合奢品”两家直播间下单5双麦昆小白鞋、3条GUCCI皮带,结果经得物、中检集团双重鉴定全是假货。

更离谱的是,平台从头到尾只给“退货退款+100元优惠券”的方案,9通电话翻来覆去说同样的话,商家直接“人间蒸发”,2万多真金白银打了水漂不算,连5700元的鉴定费都成了“哑巴亏”。

赵先生的遭遇绝非个例。

翻开黑猫投诉、消费者维权平台,“直播间买GUCCI假货”“麦昆小白鞋鉴定为假”的投诉一抓一大把:有网友在抖音直播间买“假一赔四”的古驰脏脏鞋,收到货后商家关店失联;有消费者花近2万在某App买LV、GUCCI特卖款,结果真假混卖;甚至有主播用丝巾遮挡LOGO、用“老花款”“双G经典”暗语带货,直播结束立刻清空数据……这些套路,和赵先生遇到的“主播口口声声说正品”“店铺突然消失”如出一辙。

为什么直播间成了假货重灾区?

说白了,是“利益驱动+监管漏洞”的恶性循环。

一方面,奢侈品溢价高、受众广,假货成本却低到离谱——广州站西市场的高仿麦昆鞋,最高版本才380元,和正品6200元的价差近16倍;另一方面,直播的“即时性”“无回放”特性,让售假商家钻了空子:挂无关商品链接、引导私域交易、模糊品牌信息,平台审核稍不留神,假货就堂而皇之进了直播间。

更讽刺的是,有些平台明知商家售假,却为了GMV(商品交易总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店主直接供述“加盟时寄过假货样品,平台审核通过才上架”,甚至把“清退店铺”“违规罚款”的规则当摆设。

赵先生最崩溃的,不是买到假货,而是维权时的“死循环”:平台客服48小时回一次,9通电话内容一模一样;商家店铺搜不到,第三方鉴定报告成了“自证清白”的独角戏;法律规定的“假一赔三”(按小白鞋链接已售95双算,赔付超百万),在平台眼里不如100元优惠券实在。

这种“店大欺客”的做派,让网友直骂“寒心”——“花真钱买信任,结果被当冤大头?”“平台赚流量,商家赚快钱,最后只有消费者买单?”

问题出在哪儿?

首先是平台责任“甩得干净”。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平台若明知或应知商家售假却不处理,需承担连带责任,但实际操作中,平台常以“无法核实商家资质”“已协助退货退款”为由推诿。

其次是维权成本太高——赵先生自费5700元做鉴定,普通消费者未必愿意为几千元的商品“赌”这笔钱;再者,售假商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关店、换号、转移私域,消费者连“找谁赔”都成问题。

赵先生的遭遇,撕开了直播电商“繁荣”背后的伤疤:一边是“上亿直播间”的亮眼数据,一边是“假货横行”的信任危机。

网友说得直白:“不是买不起正品,是经不起被坑!”要改变这一切,得让“假一赔三”不再是口号——江苏6名售假主播最高判5年、上海“小年鱼”App涉假案5人被公诉,这些案例已经证明:售假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刑事犯罪。

平台更该担起责任:别只盯着流量和抽成,把好商家资质关、直播内容审核关,发现售假立刻清退+公示,让“卖假货=砸饭碗”成为行业共识。

最后想对所有爱逛直播的朋友说:别被“骨折价”“正品尾货”冲昏头——奢侈品不是大白菜,低于市场价3折的“大牌”,99%是假货;下单前多查店铺资质、看历史评价,收到货先鉴定再确认收货;遇到假货别忍气吞声,保留好直播录屏、聊天记录、鉴定报告,该投诉投诉、该起诉起诉。

毕竟,我们花的每一分钱,都该买到货真价实的“安心”。

当“100元券”换不回消费者的信任,当“假一罚十”变成“假一逃十”,受损的不只是某个人的钱包,更是整个直播电商的未来。

赵先生的故事不该只是“个例”,而该成为一面镜子——照出问题,更照出改变的方向。

来源:汉服小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