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新语】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用书香浸润古韵山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22:55 2

摘要:四月的焉支山下,春风裹挟着书卷气漫过汉明长城的青砖,掠过山丹马场的鬃毛,在丝路古邑的每一个角落播撒阅读的种子。当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与“书香山丹”相遇,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西北小城正以阅读为舟,在时代浪潮中锚定精神坐标,让全民阅读成为滋养城市肌理的文化血脉。

四月的焉支山下,春风裹挟着书卷气漫过汉明长城的青砖,掠过山丹马场的鬃毛,在丝路古邑的每一个角落播撒阅读的种子。当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与“书香山丹”相遇,这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西北小城正以阅读为舟,在时代浪潮中锚定精神坐标,让全民阅读成为滋养城市肌理的文化血脉。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穿越两千五百年时空,至今仍在叩问着求知的本质;柏拉图的《理想国》构建的哲学城邦,依然在启发着现代人对正义的思考。翻开《诗经》,“关关雎鸠”的吟唱跨越三千年沧桑,让我们触摸到先民的情感脉搏;捧读《资治通鉴》,历史的兴衰成败如镜鉴在前,让我们在治乱兴衰中寻找治国理政的智慧。这些经典著作如同文明的基因链,每一次与经典的对话,都是对文明基因的激活与传承,将人类最宝贵的智慧代代相传。

山丹的书香传统,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曾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和中转站,边塞风光与人文情怀在这里交相辉映。山丹县图书馆里,古籍文献室珍藏着的一本本古籍,泛黄纸页上的蝇头小楷,诉说着先民对知识的珍视;东乐镇的宝卷传习所,传承人在悠扬的旋律中,大家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念唱技艺,更传递了对河西宝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与传承责任;位奇村的农家书屋里,《齐民要术》与现代农技书籍并肩而立,村民们在农闲时间捧起书本,既是对传统农耕智慧的回望,更是对乡村振兴的知识储备。这种根植于历史深处的阅读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文化传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精神自觉。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当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日益收紧,当碎片化阅读消解着思想的深度,阅读更要成为抵御精神荒漠化的绿洲。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管是出于工作所需,还是提升生活品质,都需要我们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不断精进知识素养和文化修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让知识的河水始终充沛不断流,才能解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本领恐慌。一日之读便可获取作者一生之心血经验,阅读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把阅读作为人生的“刚需”可谓明智。

同时,当今时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精神上的烦恼和困惑似乎也更多了,因此更需要启智润心,让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滋养心灵。阅读犹如与智者对话,书中蕴含的智慧会照亮认识的误区、抚慰内心的焦灼、增强精神的力量,会使人动力十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香山丹”建设既是对丝路文明的当代回应,更是对新时代精神需求的主动对接。从城市到乡村,从校园到企业,当每一个山丹人都能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当每一个家庭都洋溢着墨香,这座古老的城市便拥有了最坚实的文化根基。

让我们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捧起手中的书本,让阅读成为生活的新常态,让书香成为山丹最动人的城市表情,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丝路古邑的文化新篇章。(山丹融媒)

一审:葛延京

二审:刘伯武

三审:杨建刚

来源:丝路话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