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4日,正值我国第十个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也在这一天成功奔赴“天宫”。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作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领域,中国航天事业历经数代人接续奋斗,成功突破
□记者 朱艳霞 房文彬
2025年4月24日,正值我国第十个航天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也在这一天成功奔赴“天宫”。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作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领域,中国航天事业历经数代人接续奋斗,成功突破探月工程、运载火箭等核心技术壁垒,实现了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
华夏儿女的飞天梦,有了保险的加持更加熠熠生辉。几十年来,保险业一次次将专业的风险保障延伸至浩瀚太空,为中国航天的壮丽腾飞保驾护航。
护航“星途”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中国人保获悉,作为我国商业航天最早参与者及护航者之一,中国人保四十年如一日为航天工程提供风险保障:从1985年发出国内第一张航天险保单开始,中国人保首席承保了绝大多数国家大型通信卫星项目;是国内唯一同时首席承保过“风云”“海洋”“资源”“高分”系列卫星的保险公司;为东方红三号平台、东方红四号平台、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东方红五号平台首飞提供保险保障;连续16年首席承保卫通星群在轨保险,守护保障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通信、重大活动直播;为中国航天“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航天保险支持。
“中国太保自1991年成立以来,始终与中国航天事业同频共振,以保险力量为每一次探索保驾护航。”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太保参与承保亚太通信卫星等国际项目。1995年亚太二号卫星发射失败后,在50天完成1.62亿美元赔付,比国际惯例提前50天,这赔出了中国太保的信誉。自此,中国太保在航天保险领域的服务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高达65亿元人民币。
1997年1月1日,太平香港正式成立航空航天险部,并承保了“亚太卫星ⅡR”的轨道运行保险。2015年以来,太平财险参与承保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三号06星、中国卫通星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援埃及二号卫星、中国长城工业集团Horus 01/02、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PRSC-S1等国家重大发射、在轨卫星保险项目,目前共参与承保重大航天项目近50个,同时参与北京未来导航科技微厘空间一号、天目卫星科技TM-1、云遥宇航科技云遥一号15-17星、蓝箭航天空间“朱雀2号”等小型项目发射险,为国内航天民营航天事业提供支持。
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参与承保风云系列卫星、海洋系列卫星、资源系列卫星、减灾系列卫星、中星系列卫星等多个国家重点航天保险项目,助力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国家在防灾减灾、气象预警、国土勘测、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技术实力,为建设“航天强国”保驾护航。
创新拓链
除了传统的风险保障之外,保险业不断迭代相关产品,将航天服务范围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依托航天保险业务优势,中国人保将保险服务范围向航天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全面护航航天强国建设。2024年,中国人保首席中标中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财产险责任险、深圳卫星大厦、亚太卫星澳大利亚地面站等10余个航天产业链标志性项目。”中国人保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中国人保共计为中国火箭、中科宇航、蓝箭航天、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多家企业的近30个商业航天项目提供保险保障,保额累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并与中国火箭、星河动力、中科宇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方位加深合作,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实现从航天器制造、发射场塔架、火箭发射、卫星在轨、地面站数据接收及应用的航天全产业链保险覆盖,达成航天产业链保险服务闭环。
面对蓬勃发展的商业航天,保险业不断以创新产品支持民营力量:中国太保独家承保快舟火箭12次发射;为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提供发射险及责任险;首席承保“吉林一号”星座“一箭41星”等高难度组网任务,覆盖商业卫星全生命周期风险。
江泰保险经纪也先后为各种运载火箭、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等200多个航天器提供保险经纪服务,同时还组织国内承保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航天保险项目,先后参与超过500个国际航天项目的保险经纪服务,形成了独具江泰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稳定承保能力”的生态服务模式。
更多赋能
4月24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航天日活动在上海开幕。中国太保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针对主场活动定制综合保障方案,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及专业服务,为航天日活动保驾护航。
据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将来自星辰的“天眼”——卫星技术,巧妙地引回地面,赋能自身的风险管理,开创性地丰富了前沿科技的商业应用图景。
“中国太保创新运用卫星技术,突破传统保险边界,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依托卫星遥感与GPS定位,实现大型工程全周期动态管理:承保前评估选址风险,建设中监控工程隐患,灾后快速生成损失图谱。”中国太保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4月24日举行的太平人寿与中国火箭品牌联名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数字人形象出现,通过视频形式回顾了当年投身中国航天事业的心路历程,激励人们用科技为国奉献、为民造福。
据悉,太平人寿将与中国火箭联合开展航天科普公益行动,将创新突破的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中。通过双方品牌联动,传递脚踏实地的保障和仰望星空的梦想,让航天精神点燃更多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多家保险公司表示,将在保险与航天的交汇点上持续开拓,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更坚实的风险保障,并持续探索卫星技术赋能百业的无限可能,以创新实践书写“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融合篇章。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