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在全市乡村振兴考核中实现“四连冠、五连优”,全区乡村全面振兴成色更足、品质更优。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在全市乡村振兴考核中实现“四连冠、五连优”,全区乡村全面振兴成色更足、品质更优。
聚焦片区引领 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把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转变发展模式,重塑发展路径,打造陆海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西海岸”模式。先后5次承办市级以上乡村振兴现场会,建设经验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100余次,片区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省级荣誉80余项。
坚持高起点谋划。工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40余次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性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督促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召开工委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意见,对97项重点任务挂图作战,高效推进。
坚持高标准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质量建设13个乡村振兴片区,争取上级资金2.8亿元,建成3个省级、2个市级片区,片区数量居全市首位,形成“3+2+11”省市区三级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新格局。
坚持高水平运营。建立“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一体化运营平台,打造“易游山里”全市首个片区运营小程序。杨家山里和画美达尼2个省市级片区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民宿、餐饮等订单同比增长超30%,旅游收入超2亿元,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500余万元。
聚焦向新提质 推动乡村产业优质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乡村产业振兴作为推进农业强区的重要抓手,坚持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精三产,持续推进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以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以特色产业激活乡村资源禀赋,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粮食安全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聚焦粮食安全、龙头培育和科技驱动,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海青镇跃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区拥有国字号强镇2个,居全市首位。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打造万亩绿色增粮先行区,2024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1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26.88万吨,获评全省油料产能提升工作表现突出集体。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引进全市首台CVT重型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成功举办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播种现场会。
深化三产融合发展。持续赋能12处乡村产业振兴集聚区,2024年,招引重点项目29个,完成固投114亿元,增加农民就业1200余人,12个镇街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2024年,培育金花企业5家,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4家,6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农企500强。
加快科技创新驱动。持续优化数字三农管理平台,开发“青西三农”小程序,获全省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深化智慧农业园区建设,中仓海青智慧农业产业园入选全国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做强现代种业,举办青岛首届种博会,康大麻色肉兔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聚焦改革赋能,加快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4元,增长7.5%,高于城镇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12,缩小0.04。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全面启动二轮土地承包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获批全省唯一整县试点。实施居住融合试点,盘活农房335宗,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1185万元,相关经验作为全省唯一地方案例,入选民革中央第七届莫干山会议征文选,在全国推广。
加快农村集成改革。全面深化“三社一司”“六位一体”等共富模式,打造“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1200余万元。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累计挂牌434笔,成交2.36亿元,为村集体增收节支810万元。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青岛同富勤耕农机合作社入围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加快推广“德育乡村2.0”版本,相关经验做法在《农村工作通讯》刊发。创新开展“巾帼助力乡村治理”行动,打造“花开藏马”“张小花”等品牌,有效推动妇女组织与乡村治理互融互促。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将再接再厉、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文/耿润
来源: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