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解决争端需要孔子智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5 09:15 2

摘要: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从清末开始交往至今,随着中美两国各自实力的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和各自政治军事经济贸易与意识形态文化交流需要,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且呈现出不同的交往交流和合作竞争、甚至竞争对抗的关系,既起起伏伏、迭迭宕宕,又合作竞争迭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从清末开始交往至今,随着中美两国各自实力的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和各自政治军事经济贸易与意识形态文化交流需要,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且呈现出不同的交往交流和合作竞争、甚至竞争对抗的关系,既起起伏伏、迭迭宕宕,又合作竞争迭加,斗而不破又各自角力较劲,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清朝末期 1840年至1911年:经济政治侵略与“门户开放”政策利益均沾。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是经济政治侵略与门户开放、利益均占的政策,通过《望厦条约》和政治影响,企图获得与列强同等的经济权益,借以最大限度获取中国的经济利益。

二、民国时期 1912年至1949年:经济渗透与政治干预。这一阶段,美国开始在中国大量投资,设立公司和银行,加大力度控制中国经济;借国共内战,支持蒋介石集团,干预中国政治,企图影响中国政法走向。

三、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至1945年14年:合作抗战,结成战略同盟,军事上相互支持。抗日战争初期,为中日两国提供军事物资,两边赚取利益。随着世界局势和中国抗日的发展,与中国结成战略同盟,军事上相互支持,共同抗日,如开辟“驼峰航线”,派“飞虎队”来华作战,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等,在帮助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至1949年:重点扶蒋反共。美国为了反对共产主义传播和世界影响,在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上,支持蒋介石反共,发动内战,借机扩大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利益。

五、建国初期 1950年至1956年:美国对中国采取封锁敌对政策。美国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政策,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整体上对新中国奉行的是对抗政策,尤其抗美援朝,还发生激烈战争对抗。

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1956年至七十年代初期1972年:僵持对抗。美国对中国采取政策受“冷战”影响,对中国通过华约政第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军事上采取对抗政策,特别在台湾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七、改革开放前过渡时期 20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关系解冻,战略合作。这一期,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两国建交。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出于国际上战略考量,中美有过短暂合作,共同对付苏联扩张。

八、改革开放时期 20世纪八十年代至21世纪二十年代:合作竞争并存,关系复杂多元多变。中美关系整体平稳,在经贸科技人员交流方面,关系活跃。但科技打压、意识形态、台湾台海、南海等问题上,美国对中国也采取遏制政策。特别是21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自奥巴马第二任期至今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壮大和不断崛起,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不断增强,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埋下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纵观整个中美关系发展,囿于双方国力差距,基本上是由美国在定位两国关系,中国则始终处于保持发展自已和维护国家主权及利益方面,不断做出积极努力。

自奥巴马第二个任期提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政策以来,美国试图构建亚太政治经济新秩序,特别是特朗普、拜登任总统以来,坚持“美国优先”和坚持“制造业回流”,先后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芯片战、金融战、关税战等,对中国极限施压,甚至不惜“脱钩断链”,妄图阻止或迟滞中国发展,给中美关系蒙上巨大阴影。

当前中美两国博弈激烈,国际地缘政治巨烈碰撞,科技和文明竞争激烈,中美两国竞争再次处于相持阶段,目前是双方各有优势和短板,一时谁也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

中美关系何去何从?感觉还须借助中国2000多年前的孔子智慧,那就是:诚意正心,中庸之道。中美两国都须反思国际国内政策,树立太平洋足够大、世界足够大,完全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的意识,树立“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意识,彼此认可认同各自发展实力,找到最大利益共同点,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和谐共处的原则,发展彼此关系,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来源:智慧与安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