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为了推广华为FreeBuds 6悦彰耳机产品,品牌特意携手新生代女歌手希林娜依·高,共同演绎了一支魔性短片《高低听上头》,以抽象风格打破了常规广告叙事。
前有毛不易凭名字代言淘宝秒杀,后有吉克隽逸凭名字接到极氪汽车的商务,如今希林娜依·高也凭借着自己的名字接到了华为商务。
谁懂啊,这么小众的玩梗艺人名字的赛道,居然也有这么多人。
图源:万能的淘宝&极氪官方微博
最近为了推广华为FreeBuds 6悦彰耳机产品,品牌特意携手新生代女歌手希林娜依·高,共同演绎了一支魔性短片《高低听上头》,以抽象风格打破了常规广告叙事。
观看短片的第一秒,苏秦就被“震”住了,原来希林娜依·高的名字还能被这样玩。
强记忆点的魔性表达
对艺人名字进行双关解构
万万没想到,希林娜依·高的反义词,竟然是希林娜依·低。
在华为这条短片中,品牌利用希林娜依·高名字中的 “高” 字,结合其专业演唱能力,通过左右声道切换演绎 “希林娜依·高” 与 “希林娜依·低”。艺人用极具张力的嗓音变化和鬼畜式的高低音模仿,形成了强大的洗脑效果。
扎着双丸子头的希林娜依·高,头顶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迷你版小人在表演,例如吉他演奏、美声演唱、武术呼喝、猫咪叫、捏尖叫鸡等等,用夸张的音调变化将产品卖点趣味化植入。
这种设定打破了物理逻辑,形成超现实视觉冲击,也与华为产品的前卫设计形成呼应,强化品牌“颠覆传统”的科技潮流形象。
每轮表演过后,都会引出“高低听上头”这一slogan,充满诙谐趣味。这句话更成为年轻群体的社交暗号,佩戴华为FreeBuds 6悦彰耳机的用户可通过此符号标识“潮流科技爱好者”身份,实现从功能消费到情感消费的升级。
华为以希林娜依·高的名字为切入点,将其名字拆解为高低音的象征,把产品功能与艺人特质深度绑定。而后通过声音的强烈对比以及画面的趣味联动,将耳机对高低音的精准还原能力转化为可感知的视听体验。
这种强记忆点的魔性表达无疑突破了统广告的严肃说教,转而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强化“高低音还原”的产品核心卖点,也让观众在忍俊不禁中理解产品“高音甜、低音沉”的音质优势。
抽象手法打破常规
强化品牌年轻化标签
区别于传统耳机广告对参数、场景的直白展示,华为这条短片以抽象手法打破常规,通过无厘头的情节以及夸张幽默的表演传递产品卖点,用娱乐化来消解科技的疏离感。
比如不同风格的小人进行演唱,将听觉方面的耳机技术优势转化为娱乐体验,降低用户对科技产品的心理距离感。这种“科技+喜剧”的混搭,也与华为FreeBuds 6悦彰耳机的“电子配饰”定位,形成统一的战略协同。
再比如希林娜依·高的名字谐音梗设计,既巧妙利用了代言人姓名的传播记忆点,又强化了耳机产品的核心卖点,使得产品在高音和低音上的出色表现被自然传递给消费者。
还比如尖叫鸡、古装形象、传统武术等元素的融入,契合Z世代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审美偏好,进一步强化华为在音频产品上的年轻化、潮流化的品牌形象,与目标客群建立情感共鸣。
这种创意还避免了广告的生硬植入,以玩梗形式拉近与年轻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借助艺人的专业影响力,提升产品在音乐爱好者及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关注度。
整体而言,该短片通过魔性表达与创意玩梗,将抽象风格转化为传播优势,既实现了产品卖点的高效传递,又提升了品牌在年轻市场的话题热度,为科技产品营销提供了 “趣味化抽象表达” 的新思路。
抽象广告的底层逻辑
符号化叙事降低理解门槛
抽象广告的底层逻辑,是通过符号化叙事构建 “信息翻译系统”,将品牌理念、产品卖点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文化符号,从而降低消费者的理解门槛、提升传播效率。
要知道,人类大脑对具象符号的处理效率远高于抽象概念,《高低听上头》便是通过提炼视觉符号、语言符号以及文化符号,将复杂的产品功能转化为可感知、易记忆的符号代码。
符号是时代情绪的翻译器,抽象广告的符号选择则往往根植于目标受众的文化语境。针对Z世代年轻人,华为选择他们熟悉的网络梗、亚文化符号,本质是用 “年轻人的语言” 进行对话,让品牌信息自然融入其认知框架。
短平快的视频节奏也适配当下的碎片化传播特点,这种“信息密度高、爽感强”的内容设计,无疑契合短视频平台用户注意力阈值,利于华为的广告信息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
总而言之,广告片《高低听上头》中的“硬核技术软表达”策略,不仅为华为FreeBuds 6悦彰耳机塑造了“音质标杆”的产品认知,更通过魔性创意将华为品牌年轻化推向新高度。
从更深层次的方面来剖析,抽象广告的本质,便是将品牌价值炼制成文化硬币——这些符号或许看似无厘头,但正是通过对大众认知、文化情绪、传播规律的精准解码,让复杂的品牌信息得以穿透信息茧房,在“低理解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记忆留存”。
当符号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共同语言,广告便从“说服”转化为“共鸣”,这正是其底层逻辑的核心魅力。
来源:@一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