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暴涨28.5%高居第一,小米上涨16.5%排第三,超级巨头下跌7.7%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5 10:31 2

摘要:根据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手机销量月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结束了连续两年的疲软态势。

根据Counterpoint最新发布的《手机销量月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结束了连续两年的疲软态势。

这一增长背后既有国补的推动,也离不开头部品牌的战略调整。当然,市场复苏并非普惠性增长,而是呈现显著分化,有的品牌继续一路高歌,有的品牌却是黯然失色。

华为的逆袭堪称本季度最大亮点。其市场份额从2024年Q4的17.1%攀升至19.4%,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新高,同比暴涨28.5%。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四大核心驱动力,华为产品矩阵精准卡位,其中nova 13系列凭借年轻化设计和AI影像功能,在2000-3000元价位段占据绝对优势;而旗舰机型华为Pura 70系列则通过搭载自研麒麟9100S芯片和卫星通信技术,在600-799美元高端市场实现对苹果的压制。

同时国补与价格双轮驱动也是关键之一,国补目前覆盖了华为80%机型,叠加Pura 70系列上市两月后主动降价8%,有效刺激了换机需求。

图源:内向刘刘

此外,华为线下渠道深度渗透,在全国新增上千家授权体验店,并借助"千县计划"将门店下沉至县级市场,线下销量占比持续提升;而从"鸿蒙生态联盟"的跨界联动,到"影像大师"系列纪录片的文化输出,帮助华为加速实现品牌势能全面释放,构建技术领先与情感共鸣兼备的品牌形象。

小米以16.6%的市场份额和16.5%的同比增速稳居第三,其成功源自传统优势与创新赛道的协同发力。

在技术普惠化战略方面,小米15 Ultra配备1英寸大底传感器和可拆卸专业摄影套件,将影像性能推向新高度,带动4000元以上机型销量占持续提升;而小米15、15 Pro、REDMI K80系列、红米Turbo 4系列的热销,也进一步拉动了小米手机销量。

同时随着小米SU7电动车上市引发的现象级关注,品牌科技属性得到强化,成功实现生态链溢出效应,加上雷军个人IP赋能,直接带动小米手机的销量增长。

图源:阿九的调色盘

此外,小米全渠道运营升级,加速线下渠道建设与优化,小米之家单店坪效持续提升,同时与京东合作推出"AI以旧换新"服务,推动中端机型换机率的持续提升。

超级巨头苹果本季度遭遇双重打击:市场份额跌至14.1%(同比下跌7.7%),在头部品牌中降幅仅次于荣耀。

苹果困境根源在于价格体系与国补脱节:iPhone 16 Pro系列起售价高达8999元,超出国家补贴上限(6000元),导致消费者实际购机成本高于友商同类竞品系列。

同时苹果创新迭代乏力,除A18 Pro芯片性能提升外,本代机型在折叠屏、AI应用等关键领域缺乏突破,IDC数据显示果粉换机周期已延长至42个月。

此外,苹果本土化服务短板明显,在健康码适老化、交通卡城市覆盖率等场景的滞后性愈发凸显。

vivo以17%份额位列第二,同比上升0.1%,得益于"双轨制"产品策略:Y300/Y37系列通过运营商渠道覆盖下沉市场,而X200系列则凭借蔡司镀膜技术和V3影像芯片,在高端市场拿下5.3%份额。

OPPO虽同比下滑2.4%,但仍以14.6%的市场份额第四,但OPPO A5系列、Reno13系列在线下渠道销量爆棚,OPPO Find X8系列搭载的"AI全景屏"技术和端侧70亿参数大模型,使其在高端机型突破,AI功能渗透率持续攀升。

荣耀成为最大输家,市场份额骤降至13.7%,同比暴跌12.8%。渠道库存积压与创新力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原CEO赵明等人离职引发的管理层动荡,品牌面临系统性危机。

尽管20254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增长超预期,但需求疲软隐患已现,3月单月销量环比下降,显示国补仅提前释放存量需求,而非创造新增量

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展望全年,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技术,即竞赛白热化、渠道价值重构,以及非市场因素干扰加剧。在这场"强者恒强、弱者出清"的洗牌战中,能否构建"技术护城河+生态协同力+非市场因素的抗击打能力"的三位一体体系,将成为决定品牌生死的关键。

素材来源

1-Counterpoint咨询:《受国补推动,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5%》

2-备注:OPPO包括OnePlus,Xiaomi包括Redmi,vivo包括iQOO,由于四舍五入百分比总和可能不等于100%,数字是初步的最终可能会有变化

来源:爆侃数码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