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第三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举行,现场76支队伍500余名学生同台竞技,更有学生家庭组参与其中。这不仅是一场学生劳动技能的比拼活动,更为我们探索劳动教育带来不少启发。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第三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举行,现场76支队伍500余名学生同台竞技,更有学生家庭组参与其中。这不仅是一场学生劳动技能的比拼活动,更为我们探索劳动教育带来不少启发。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结合在一起。据了解,黄平县近年来积极探索“劳动+”育人模式,将劳动与学科知识、生活技能、品德培养等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举措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中劳动与学习相分离的局限。
同时,适时举办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做水果拼盘、包饺子、刺绣……通过现场技能大比拼,拥有“一技之长”的同学被看见、被鼓励,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而家长与学生组队参与的形式,也让劳动教育形成更强的家校合力。期待更多学校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找到打开劳动教育的更好方式。(刘钰)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