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大模型技术深度落地的浪潮中,嘉兴以“技术+文化”跨界融合,探路中华千年家风文脉的AI解法。4月19日,“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研讨会暨‘平湖风颂’文旅项目咨询会”在嘉兴平湖举行。活动现场,全国首个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正式发布。
在全球大模型技术深度落地的浪潮中,嘉兴以“技术+文化”跨界融合,探路中华千年家风文脉的AI解法。4月19日,“中华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研讨会暨‘平湖风颂’文旅项目咨询会”在嘉兴平湖举行。活动现场,全国首个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正式发布。
AI赋能让家风文化“活”起来了
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优秀家风文化源远流长,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其创新性传播带来了全新机遇。据了解,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由嘉兴南湖学院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研发。该模型以嘉兴南湖学院“解构家风密码”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石,在南京农业大学高算力基础设施支持下,通过深度挖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家风研究文献,拥有超3581万字符的大型资料库,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中华文化“活态传承”提供了全新范本。
现场展示中,在中华优秀家风大语言模型输入“忠”“孝”“悌”等关键词后,模型迅速根据文本内容生成了海量的历史文献、古籍故事等相关资料,一个个在历史深处的家风故事“跃然屏上”。来自国内政、学、企界120余位权威专家学者亲身体验了模型的实用性和直观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作为社会风气的关键构成部分,向来备受国人重视。”“家风研究既要有‘书斋里的深度’,也要有‘泥土里的温度’。”“要让传统基因焕发‘新声’,家风传承需要创新表达。”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罗文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东波教授等知名学者就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家风大语言模型构建等议题进行主旨发言,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家风+”模式解锁家风传承新路径
作为本次活动亮点之一,国内首个以家风为主题的文旅融合项目——“平湖风颂”项目咨询会成功举办。记者了解到,“平湖风颂”家风馆以平湖千年家风积淀为内核,依托嘉兴南湖学院家风研究院所提出的中华优秀家风研究范式,通过创新数字技术、互动体验、特色文创等形式构建沉浸式文化场景,旨在打造全国首个家风主题文旅IP,拟于2025年5月开馆迎客。
“‘平湖风颂’文旅项目就是用百年建筑、千年故事、现代叙事,演绎平湖家风的故事,因为有了嘉兴南湖学院强大的家风研究团队,我们对文旅融合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平湖市文旅局局长宋红伟表示。
据悉,近年来,嘉兴南湖学院始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国内较早成立了家风研究院,由校长贾文胜带领团队长期深耕家风研究与传承,出版了《解构家风密码》等学术专著;牵头成立嘉兴南湖学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暨新文科综合改革基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先后建成婺州南孔儒学馆、婺州南孔家风馆、永康西溪家风馆等场馆,成功解锁“家风+话剧”“家风+文创”等“家风+”模式,使传统家风文化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家风是流淌在国人血脉中的重要因子,繁荣家风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我们以研究为统领,希望在晦涩难懂的古籍典故与令人神往的诗意田园之间,在传统的文化辐射力与现代的网红打卡点之间,构筑起强大的故事大本营,让人们在家风故事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贾文胜如是说。
家风如磐,文化如歌。新时代背景下,当数字编码技术遇见千年家风积淀,碰撞出的不仅是文化火花,更是文明基因自我更新、持续滋养的时代密码。嘉兴以“将家风解码为可编程的文化基因”的创新实践,为“如何让流淌千年的精神血脉持续滋养当代心灵”这一课题提供了生动答案。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