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有水源+温度适宜的地方就能长出植物、植物丰茂的地方就能滋养动物、植物繁茂+动物成群结队的地方微生物猖獗......自然环境是生命物质存续的基础,不同生命群体互为存续养料的后勤补给员。人类,自然生命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有水源+温度适宜的地方就能长出植物、植物丰茂的地方就能滋养动物、植物繁茂+动物成群结队的地方微生物猖獗......自然环境是生命物质存续的基础,不同生命群体互为存续养料的后勤补给员。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的动物生命,自然生命体系中唯有人类具备按照自主生存意愿、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能力。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分株繁殖、种子繁殖、卵生、胎生哺乳......自然造物并未给某种生命超越其它物种存续的特权,所有繁殖方式都只为确保物种能够代际延续。当然,所有生命物种的存续都受生存环境影响,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植物就能枝繁叶茂、植物郁郁葱葱的地方动物便能成群结队。那么,为什么说一夫一妻+稳定的两性关系是人口生育能力的基本盘呢?
男女协同才能抚养好孩子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自然造物没有为任何生命安排完全独立存活的秘籍,植物需要借助风力或者动物传花授粉&传播种子、分雌雄的动物需要两性交配之后才能繁殖后代。作为胎生哺乳动物,人类生育孩子的怀孕时间超过260天,孩子出生后需要被喂养大约365天之后才能试探性地学着走路、大约1000天之后才初步能够独自进食......孕期长+需要被抚养的时间长,注定了人类的母亲几乎不可能独自抚养孩子。因此,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必须依赖群体协作才能完成繁育子嗣,之后逐步发展成相对固定的男性和女性共同抚养儿女。
《论语·季氏》第十六篇:“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狮子很凶猛&狮群捕猎无往不利,但一头雄狮霸占同一群落全部雌狮的的繁殖方式阻碍了狮群壮大;老虎很凶猛,但雌虎独自抚养幼崽的繁殖方式注定老虎的种群数量不会太大。同样,相对稳定的两性互助协同生存关系被明确之前,人类社群的总体繁殖能力亦然十分脆弱。
《左传·成公四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雄性狮子、雄性北极熊、雄性黑猩猩和大猩猩......许多胎生哺乳动物的雄性都会杀死不属于自己的幼崽,确保本族群的雄性基因相对纯净是胎生哺乳动物的生理本能。作为综合智商最高的胎生哺乳动物,人类的男性和女性都存在排异性抚养行为,继母&继父虐待非亲生子女的行为屡见不鲜、为了组建新家庭抛弃之前子女的男性或女性也不稀奇。
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栽种植物,是为了收获更多植物果实、饲养其它动物,是为了吃它们的肉+喝它们的奶、开采自然矿物,是为了将它们加工成可供人类使用的生产劳动&生活辅助用具......人类从事主动劳作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努力满足自身维持生存的多重物资需求。同理,如果孩子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谁还乐意无微不至地抚养他,如果不求传宗接代、无需子女照护自己的老年生活谁还乐意多生孩子?
十月怀胎、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现代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孩子们漫长的成长旅程少不了父母精心呵护。现实生活中,不难看到将生殖器当升职器用的女性不会多生孩子、将生殖器视为赚钱工具的女性不会积极生育、将生殖器当成娱乐项目的男性不会喜欢生养孩子。
《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性是人类生育能力的生理核心,性资源配给均衡&稳定才能确保生育孩子的胎位正,纵容子宫四处漂泊、将子宫变成娱乐工具、把子宫当摇钱树的人群断然不会拥有旺盛的生育能力。因为,一夫一妻+稳定的两性关系才是人口生育能力的基本盘,基本盘不稳如何能保障优生优育?
来源:育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