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曾经烧掉400亿、被无数人判了死刑的商业帝国,居然在2023年又悄悄爬了起来,而且还真有人买单!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中国最疯狂产品的"诈尸"之谜。
在中国商业史上,很少有哪个产品像乐视生态这样,从贾跃亭"下周回国"的全民调侃,到如今"还债式复活"的意外重生?
这个曾经烧掉400亿、被无数人判了死刑的商业帝国,居然在2023年又悄悄爬了起来,而且还真有人买单!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中国最疯狂产品的"诈尸"之谜。
还记得2015年那个疯狂的乐视吗?那时的贾跃亭站在舞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生态化反"四个大字,台下坐着半个娱乐圈的明星投资人。
贾跃亭放出豪言,"我们要颠覆苹果!"乐视电视、乐视手机、乐视汽车、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七大生态齐头并进,每个季度都有新品发布会,每次发布会都像一场科技春晚。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疯狂扩张根本就是在玩火,乐视电视卖一台亏一台,乐视手机靠补贴抢市场,最离谱的是乐视汽车,连个像样的工厂都没有,就敢开发布会展示概念车。
当时业内流传一个段子,乐视的PPT做得比产品好,发布会比PPT好,股价比发布会好。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典型的"庞氏融资"——用新投资人的钱给老投资人分红,用讲不完的故事圈永远不够花的钱。
最讽刺的是,这位号称"为梦想窒息"的老板,自己先跑到美国"窒息"去了,留下"下周回国"的承诺和一堆烂摊子。
2017年7月,贾跃亭赴美专注造车,从此乐视帝国土崩瓦解,成了商学院教材里最典型的失败案例。
乐视崩盘后,留下的烂摊子简直能拍成一部荒诞剧,最惨的是那些被套牢的股民和供应商——28万股东血本无归,有的供应商被拖欠款项高达8000万。
乐视大厦被拍卖,连楼里的空调都被债主拆走抵债,最绝的是乐视手机,系统广告多到令人发指,有用户吐槽,"锁屏界面都能弹出5个广告,贾跃亭是不是穷疯了?"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乐视已经凉透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某些乐视产品居然还在苟延残喘!
乐视电视虽然销量暴跌,但居然一直没停产,乐视视频虽然买不起新剧版权,但靠着《甄嬛传》等老剧的版权费,每年还能躺赚上千万。
网友戏称,"甄嬛传养活了半个乐视。"更魔幻的是,2021年乐视视频APP居然把图标换成了"欠122亿",这种自黑式营销反而吸引了一波流量。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乐视的"还债式经营",新团队接手后,既不开发布会也不吹牛逼,就默默卖点电视、处理点库存,赚的钱先还债。
2022年乐视发内部信,高调宣布"不再有996",还实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这种"躺平式生存"反而赢得网友好感。
有评论说,"现在的乐视就像个洗心革面的赌徒,虽然还欠一屁股债,但至少不吹牛了,"如果说前几年的乐视是在"装死",那么2023年的乐视简直就是在"诈尸"。
先是乐视电视突然杀回市场,618期间某款机型冲进电商平台销量前十,接着乐视手机悄悄上新,最绝的是乐视视频APP月活居然回升到2000万,比B站还高!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仔细分析,乐视的"复活"其实有迹可循,电视业务能活下来,全靠当年埋下的种子——乐视最早提出的"硬件免费+内容付费"模式,现在成了行业标配。
那些早年买的乐视电视,现在还在续费会员的用户,成了最稳定的现金流,手机业务更是剑走偏锋,专攻低端市场,999元的5G手机虽然用着联发科低端芯片,但对预算有限的用户就是真香。
当其他品牌还在砸钱请代言人时,乐视玩起了"自黑营销",官微转发贾跃亭造车新闻时配文"老板在美国挺好的",发新品海报写着"配置不高,但比老板靠谱",甚至公开计算"还需要卖多少台电视才能还请债务"。
这种"真诚到让人心疼"的人设,反而让年轻人觉得"这公司实在,不装",但最魔幻的还要数贾跃亭的FF汽车。
这个被嘲笑了6年的"PPT造车"项目,居然真在美国交付了!虽然一年才交了几十辆,虽然股价跌得只剩零头,但好歹没彻底凉透。
最近贾会计又放出风声说要回国,网友调侃,"等FF交付量赶上蔚来月销量的零头,贾老板就该衣锦还乡了。"
乐视这出"死了又活"的荒诞剧,其实藏着几个扎心的商业真相。
在中国市场,只要产品还有点用,就永远有翻盘机会,乐视电视能复活,根本原因是那些老用户懒得换设备——电视不像手机,能用就将就用。
互联网时代,真诚才是最好的公关,老乐视败在吹牛不上税,新乐视赢在"躺平任嘲",当一家企业敢于自黑时,公众的反感就会变成同情。
商业的本质是算账,不是讲故事。贾跃亭当年画的大饼,现在看全是债务,新团队老老实实卖一台电视还一点债,反而走出了生路。
这提醒创业者,你可以暂时不盈利,但永远不能不算账,那些靠融资活着的商业模式,最后都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
他梦想要颠覆的苹果还在巅峰,他瞧不上的小米电视成了行业第一,而他押注全部的造车梦,却让中国多了一个"下周回国"的成语。
这或许说明,商业没有捷径,那些看似笨拙的坚持,往往比华丽的颠覆更持久,现在最大的悬念是,乐视这波复活能持续多久?
是真正走上还债重生的正道,还是酝酿着新一轮的割韭菜?有几个迹象值得警惕。
乐视网的退市风险仍未解除,虽然年报开始盈利,但主要靠裁员缩支和债务重组,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仍然薄弱。
新推出的产品多是低端走量款,长期打价格战会透支品牌,最关键是,随着老乐视电视逐步淘汰,新用户是否会为这个"负品牌"买单?
网友神评论,"贾老板要是真回来了,乐视股价先跌为敬。"
说到底,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情怀撑不起一家企业,乐视要想真正翻身,光靠"甄嬛传"和自黑营销远远不够。
产品力、诚信度、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才是商业世界永恒的真理。
乐视从巅峰到谷底再到意外翻红的故事,比任何商战剧都精彩。它让我们看到资本狂欢的疯狂,也看到务实经营的珍贵,见识了吹牛者的结局,也见证了踏实者的韧性。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灵魂拷问,如果乐视电视真的便宜又好用,你会因为它曾经的"黑历史"而拒绝购买吗?
参考信源:
第一财经
2025-04-22 14:11 停工多年“烂尾楼”逆袭,超高层地标集体“复活”
来源:阿婆橙小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