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书法家、诗人付万里,在喧嚣时代如何以枯笔写就生命的宁静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5 13:58 2

摘要:刚走进付万里的“枫林轩”,迎面便是一股墨香扑鼻。窗外阳光正好,洒在屋内案几之上,那一幅尚未干透的行楷闲作仿佛仍在呼吸,笔墨间透出雄浑与灵动并存的气势。身着素灰色布衣的付万里正在砚台边研墨,他抬头,目光温润,带着一丝藏不住的笑意,仿佛早已洞察了我这个初来乍到者的

刚走进付万里的“枫林轩”,迎面便是一股墨香扑鼻。窗外阳光正好,洒在屋内案几之上,那一幅尚未干透的行楷闲作仿佛仍在呼吸,笔墨间透出雄浑与灵动并存的气势。身着素灰色布衣的付万里正在砚台边研墨,他抬头,目光温润,带着一丝藏不住的笑意,仿佛早已洞察了我这个初来乍到者的好奇。他的声音不高,却有种沉静而坚定的力量:“书法,是我这一生唯一走对的路。”

这不是一句客套的话。付万里——字墨卿,号青云居士、枫林轩轩主、耕砚客,现任太和县翰墨书画院理事。他自幼生于书香门第的安徽阜阳,自小耳濡目染,在笔墨纸砚中长大。年幼时,他便展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能诗善书,通音律,琴棋书画皆有涉猎。后来又负笈求学于中国美院书法高研班,在系统学习中扎实了传统技法的根基。他坦言:“那时的自己,是被书法‘困’住了,也被它‘救’了。”

“困”在笔墨的清苦中,也“救”在心境的宁静中。

命运的分岔路口,他并没有选择更为平稳的职业路径,而是执意走上艺术这条颇为崎岖的道路。他笑着说:“别人劝我,书法养不了家。我说,我不靠它养家,我靠它养心。”此话听来轻松,背后却是不计其数的日夜苦练。为求一笔之精微,他常在凌晨三点仍伏案挥毫,“枯笔”、“飞白”、“藏锋”……技法如刀,刻骨方入心。

他曾师从著名书画家严艺林先生,后又得海派名家高式熊、刘小晴指点。他说:“严老师教我技,高老和刘先生教我道。”在他们的熏陶下,付万里的作品风格愈发沉稳深远,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的行书《兰亭序》则潇洒俊逸、笔走龙蛇,观者无不感其气韵通透。

采访中,我提到他的诗作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传播,他却轻轻摇头:“书法和诗词,本就是相通的。我写诗,不是为了发表,是为了记录心绪。比如《中秋抒怀》,就是有一年一个人过节的时候写的。那个夜晚的月亮太圆了,人却太孤独。”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微微有些走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寂静无声的中秋之夜。

离开“枫林轩”,那股墨香仿佛仍缭绕在鼻尖,而付万里那双如墨水洗过般沉静的眼神,也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里。那不仅是一个书法家的目光,更是一个守艺者、一位文化传人的目光。

来源:欧米阿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