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军:春耕乐章奏响浩门川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5 09:36 2

摘要:家乡的春天是迟来的。迟的让人感觉季节在家乡好像玩着戏法,长达七八个月的供暖期足以说明,四季在这里仿佛被压缩成热冷两季。仔细琢磨,春的脚步要达到家乡不仅要翻越峰峦重叠的达坂山,还要征服白雪皑皑的冷龙岭,才风尘仆仆将春的气息送到浩门川,这怎么能不迟来呢?

春耕乐章奏响浩门川

作 者 |马振军(青海)

门源,我的家乡。

家乡的春天是迟来的。迟的让人感觉季节在家乡好像玩着戏法,长达七八个月的供暖期足以说明,四季在这里仿佛被压缩成热冷两季。仔细琢磨,春的脚步要达到家乡不仅要翻越峰峦重叠的达坂山,还要征服白雪皑皑的冷龙岭,才风尘仆仆将春的气息送到浩门川,这怎么能不迟来呢?

在家乡人看来,春天似乎进入了慢放模式。当大山外面的湟水河流域与河西走廊沉浸在花红柳绿、春意盎然之际,家乡的春仅在阳洼石缝间残存的枯草丛中挤出一缕新芽,轻轻地告知人们:“春天即将来临”。而此时,冬的寒意仍在空气中徘徊,迟迟不愿退去,仿佛在与春天进行一场恋恋不舍的拉锯战,而那沉睡了大半年的田野,也在时光轻柔的催促下,像是被挠了挠痒痒,这才伸了伸懒腰,静静地苏醒过来。

三月底,四月初,漫步在家乡春天的田埂上,目光所及之处,那些曾在严寒中苦苦挣扎的草芽,才怯生生地探出了尖尖头。它们那嫩绿的颜色,如同被大自然精心调制的色彩,鲜亮而充满生机,仿佛每一根草芽都蕴含着无尽的顽强生命力。它们如星星点点散布在田间荒野,宛如大自然派遣到家乡大地上的灵动使者,用那一抹抹嫩绿,轻声宣告着春天的来临,仿佛在说:“春天啊,我们盼了你好久好久。”

就在此时,耳边传来拖拉机铿铿锵锵的声响,这声音与春风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春耕曲。那声音充满了蓬勃的力量与无限的希望,随着风的吹拂,时大时小,时远时近,仿佛是春天的乐章在田野间回荡。放眼望去,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大型拖拉机如星光点点,遍布于平川坡地,色彩鲜艳夺目。红色的热情似火,绿色的则给人一种清新舒畅之感,它们在田野中格外引人注目。如今,这些大型拖拉机恰似不知疲倦的钢铁耕牛,牵引着偌大的耕作装置,在广阔的田野间来回穿梭。它们所到之处,机后尘土飞扬,如同云雾缭绕。仔细看去,有的在深耕灭茬,有的粑耱镇压,有的拉着播种机开始播种,整个过程仿佛是预先编程好的,节奏紧凑,有条不紊。望着这片曾经依靠耕牛慢犁细作的土地,如今在机械轰鸣声中焕发新生,时光的齿轮悄然转动,却始终未改变人们对土地的深情。

家乡的春耕,正悄然在这一番耕耘中,为日后那碧绿青稞与金灿灿油菜花交织而成的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埋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在大型拖拉机的辛勤耕耘下,田野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新耕的田地里,常常有成群的麻雀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光顾。它们或低头专注地啄食,或欢快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与这片新翻的土地打招呼。不知它们是在寻觅草籽,还是在寻找藏在泥土中的虫子,或是在深情地亲吻着这新鲜的土地,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中,一幅鲜活生动的春耕图在眼前缓缓展开,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心旷神怡。

而曾经在春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耕牛耕马们,如今正悠闲地在山坡上啃食着残存的枯草,它们的神态安逸而放松,仿佛在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这一幕,让父辈们口中“犁地不用牛”的老话,变成了眼前生动而真实的场景。这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更是时代飞速发展的有力见证。从过去依赖牲畜的传统农耕模式,到如今农业机械化的广泛普及,每一步的跨越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与辛勤的汗水。

在村落四旁的近处,各家各户的小型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也毫不逊色。它们拉着相配套的犁铧耙耱,也在那些小块田地里忙碌着。机器悠然开动,青烟袅袅升起,机声此起彼伏,虽然它们的身躯显得小巧玲珑,但耕种田地往返不停,干劲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乡春耕田野里,那些年轻的新生代农民们,他们穿着时髦的衣裤,几乎没有了父辈们传统的“农民模样”,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对农业新科技的自信与从容。轻松驾驭着一台台不同功能的先进大型农机具,农机所到之处,一块块望不到尽头的板茬地要么顷刻间变得土新乌黑,要么田地被耙蘑镇压的上实下虚,恰到好处。要么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播撒到田中,地面留下一行行曲直有序、凹凸规则的播种轨迹。更让人惊叹的是在一些土地租赁流转种植经营基地,还有新生代农民手持宽大的遥控屏,掌控着偌大的农用无人机从空中喷洒农药,紧接着地面的农机具将农药耕翻于地表,这种全新的劳作方式,展示着新一代的力量与风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新一年的坚定自信与美好期待,是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笃定信念,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春耕,让原本干枯坚硬的土地,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褪去苍黄,露出油润的底色,仿佛是大地换上了一件崭新而庄重的衣裳。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而浓郁的泥土香味,深吸一口,那是一种接地气的别样享受,因为这气息中饱含着春天的蓬勃生机,是大地母亲给予人们最珍贵、最美好的馈赠。

在这热闹非凡的春耕中,走进田野,尽管现代农机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农耕劳作方式,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却丝毫未减。他们有的扛起沉重的袋子,往播种机的箱子里添加种子和肥料,满心只想着能尽快播下希望的种子;有的握着铁锹,挖翻那些机器难以耕翻到位的旮旯角落,不放过任何一块可播种的地方;有的熟练地一铁锨一铁锨地将堆在田里的农家肥均匀地摊撒开来,手法利落而顺畅;有的手持长把木榔头,用力拍打着土坷垃,将其敲碎打细,为种子扎根出苗创造着更适宜的生长环境;有的则弯着腰,仔细地在田里搜寻着,将田里的大石块一一捡拾出来,生怕会影响到种子的顺利播撒。因为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他们对丰收的殷切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深知,只有在春天里辛勤耕耘,秋天才能收获那沉甸甸的累累硕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耕,不仅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事活动,更是一场人与土地,人与季节之间的深情接触与赛跑。农民们顺应着时节的变化,满怀希望耕翻田地,播下种子,期待着大自然的慷慨回馈。而土地,也始终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从不辜负人们的这份期待,它用心孕育着生命,等待着金秋时节的丰收时刻。

春耕,是一种古老的传承,一种生生不息的延续,一种周而复始的轮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浪潮中,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丰收的期盼,更见证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近几年,家乡以弘扬农耕文化、宣传三农政策、推广科学种田技术、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展示新型农机装备、营造春耕氛围为重点,在春耕时节连续举办了隆重的开犁仪式,让延续千年的春耕文化得以升华与发展。

春耕,宛如一首永恒的农歌,在家乡大地上代代传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追逐梦想。

作者:马振军

文作者简介:马振军,男,回族,青海门源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签约摄影师,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作家协会会员、青海民间文学协会会员。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文学与摄影。

来源:小陆聊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