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的热播电影《流浪地球》中,吴京饰演的中国航天员在领航员空间站,肩负领航重任,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当人类远离地球后,想要在外太空长期生存,全封闭的生命保障系统必不可少。
曾经的热播电影《流浪地球》中,吴京饰演的中国航天员在领航员空间站,肩负领航重任,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当人类远离地球后,想要在外太空长期生存,全封闭的生命保障系统必不可少。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团队创始人和负责人刘红主持研发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四生物链环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月宫365”,不仅是我国航天科技的骄傲,更是人类探索地外生存的里程碑。
为弘扬航天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科普基地
开放参观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月宫一号’科普基地,这是‘月宫一号’的模型,由两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构成……”24日上午,观众通过观看“月宫一号”宣传视频、聆听月宫模型讲解、观看“月宫一号”植物舱、与讲解人员交流等,了解“月宫一号”作为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以及太空生存与太空生命保障最新知识。
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大二学生潘圣博告诉记者:“看到可以参观的消息就第一时间就预约,刚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生物循环系统太厉害了,希望这个系统能够早日在月球上,或者在其他天体上应用,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月宫一号’我们前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刘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构成。综合舱包括居住间、人员交流和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和昆虫间。每个植物舱包括2个植物间,可独立控制环境条件。
据悉,“月宫一号”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和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应用到空间探索前必须进行地面演示验证实验,并通过实验发展系统稳定运行调控技术。
2013年10月,刘红教授团队研制出地基综合实验验证系统“月宫一号”,并于2014年成功完成了持续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了该技术的国家,也标志着世界首个由“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成功建立。
对于未来展望,刘红表示,将通过空间站、卫星、月球或者火星探测器搭载,开展可用于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陆生生态系统的搭载实验,通过天地对比,获得矫正参数和矫正模型,建立可用于太空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构建和运行调控技术。
记者:赵磊
编辑:关镓萍
来源:海淀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