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智驾L3华为第一个跳龙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14:32 4

摘要:根据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L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L3级则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在一定条件下,驾驶权交给自动驾驶系统,出现事故责任由厂商承担。不符合条件时,系统报出接管请求,由驾驶员接管车辆。如果系统提示接管,但驾驶员未能及时反应导致事故时,责

2025年4月22日,在央视和11大车企的见证下,华为新一代ADS 4乾坤智驾正式发布,并同步带来了高速L3商用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华为发布中国第一个高速智驾L3,代表当下国内智能驾驶的最高水平!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鲤鱼跳龙门”,更是行业竞争中的“大浪淘沙”。

智驾L3——鲤鱼跳龙门式的技术门槛

根据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L2级为组合驾驶辅助。L3级则为有条件自动驾驶。在一定条件下,驾驶权交给自动驾驶系统,出现事故责任由厂商承担。不符合条件时,系统报出接管请求,由驾驶员接管车辆。如果系统提示接管,但驾驶员未能及时反应导致事故时,责任仍可能由驾驶员承担。

根据我国法规,系统需提前10秒预警,所以不用担心出现事故发生前1秒,系统退出的情况。靳玉志也特别提醒,“L3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可将视线转移至非驾驶相关的活动,但需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当收到接管请求时及时进行接管。”对此,有网友表示:“要是智驾都半斤八两,你说你遥遥领先,我肯定嘲讽,但是你出了L3,为这个负责,我认可你的实力”。

在发布会上,华为还展示了一段L3的畅想视频,相当震撼:

一辆问界M9在大雨中行驶,车内驾驶员用手机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并表示“有乾崑智驾,不用担心,比我这老司机还稳当呢。”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溜?通过国家智驾L3级审批的车型,在智驾有条件开启时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在车企。这可不是靠吹大牛能忽悠的?而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为智驾技术差距买单的!不行,只会被事故赔付而破产倒闭!不可能再有“平常我跟华为一样好,出了事就是华为跟我一样差”的甩锅乱象!

华为ADS 4五维安全防护——全维防碰撞+硬件创新

智能L3必须解决在智驾开启时全天候、全场景下的自动驾驶问题,还必须有10秒预警和接管准备时间。这是衡量车企智驾的硬标准和试金石!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坦言:“当下我们正处于L2到L3的过渡阶段。所谓L3,即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要想实现L3,就需要克服最后1%的难例场景。而恰恰就是这1%的场景,却需要花99%的经历去解决。

这次,华为还联合11家车企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提出“技术先行、营销透明”原则,推动建立覆盖车端、云端、路端的全域安全体系。华为不仅建立了大型汽车自动驾驶测试基地,还通过高密度仿真与实车测试(累计25亿公里智驾里程),确保系统在1%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华为ADS 4首次量产45×50×44mm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最小精度达3cm,可精准识别水管、消防箱、下沉台阶等异形障碍物;搭配舱内激光视觉Limera与分布式毫米波雷达,构建全目标、全时速、全方向、全天候、全场景的CAS 4.0全维防碰撞系统。

新增驾驶员失能辅助功能,检测到驾驶员无反应时自动停车并求援;哨兵模式增强支持四视角实时切换,人脸车牌信息脱敏处理,隐私安全双保障。

特别是华为乾崑在三个感知方面进行了能力提升:

第一,利用华为的算法与多种传感器的深度融合能力,比如激光用来探测小目标、分布式毫米波雷达识别雨雾尘天气障碍物、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识别近距离障碍物等,提升在高速L3场景中的环境感知能力。

第二,利用华为的算法与整车工程的深度整合能力,比如算法与底盘的融合,在高速行驶中出现爆胎、湿滑路面等情况下仍可以保障安全,再比如算法与AR-HUD、座舱及车灯的融合,提升驾驶员的安全心理感知与车外其他车辆的安全感知能力。

第三,利用World Engine世界引擎,在云端对天气、路况、异常情况的仿真,高可控、高密度的生成大量的高速L3难例场景训练算法,目前已经在云端完成了6亿多公里的高速L3的仿真与验证。

大浪淘沙——智驾L3重新定义汽车

安全才是汽车真正的豪华,智驾L3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正在加速车企大洗牌!在全民质疑智驾的风口,央视帮华为奋力宣传L3,很明显:国家是支持真牛皮,打脸吹牛白!

目前,华为智驾已覆盖国内超80%主机厂,合作车型达22款,并计划2025年推动L2智驾渗透率突破40%。其技术方案拉低了L3门槛,甚至将基础版(ADS SE)下沉至15万元级车型,倒逼传统车企加速智能化转型。

华为通过“乾崑伙伴”计划推动10款以上车型搭载ADS 4,带动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域控制器(德赛西威)、高精地图(四维图新)等核心供应商技术迭代。预计2025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破2000亿元。

华为的L3方案为行业提供了“端到端”技术标杆,推动监管层加速L3责任细则制定(如北京、武汉等地试点)。未来,城区L3的落地(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考验车企的算法优化与数据合规能力。

总之,华为L3的商用不仅是技术积累的爆发,更是中国智能驾驶从“跟跑”到“领跑”的转折点。通过技术闭环(仿真+实测)、责任闭环(车企担责)、生态闭环(车路云协同),华为重新定义了自动驾驶的边界,为行业开辟了“系统级体验”的新赛道。其成功背后,是超100亿元研发投入、8000人团队、2300万套部件发货量的长期投入,以及对“安全为唯一底线”的坚守。未来,随着法规完善与技术迭代,L3必将成为中国车企全球竞争的核心筹码。

来源:龙传人wcj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