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5日上午,“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奋力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在省行政中心举行。省国资委主任王宏,省国资委副主任吴明,海螺集团总经理朱胜利,数字安徽公司董事长赵小勇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国资委主任 王宏(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国资委副主任 吴明(许梦宇 摄)
发布人:海螺集团总经理 朱胜利(许梦宇 摄)
发布人:数字安徽公司董事长 赵小勇(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国资委主任 王宏
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国资监管,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文旅、港航、煤炭等领域重组整合取得重要进展,3户控股、参股企业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省属企业全年完成战新产业投资超500亿元,为打造“三地一区”贡献了国资国企力量。
2025年,全省国资国企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创先争优,以“使劲往前赶”的劲头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国资国企“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一是推动省属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发挥省属企业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支撑保障功能,进一步做强做优行业领军企业,推动新组建企业加快发展。抢抓国家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机遇,推动省属企业千方百计拓市场、降成本、扩投资,加快实施一批交通、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重点项目。着力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国有资本在科技创新领域布局力度,全力服务我省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健全省属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制定省属企业数智化提升行动计划,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抓重点、补短板、提质量,扎实完成我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重点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支持优势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和新兴产业开展并购重组。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着力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
四是加强穿透式和专业化国资监管。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有责必追、无痕监管,推动监管向重要子企业、高风险企业、境外企业延伸,探索对象监管、行为监管、结果监管。强化董事会监督作用,用好企业内部监督力量,促进出资人监督与内外部监督贯通协同。加强对市县国资监管工作指导,着力建设专责专业的国资监管机构,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监管保障。
五是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持把国有企业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党建领航行动,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净化优化国资国企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答记者问
安徽日报记者
请问今年省国资委在推动省属企业运行回升向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吴明
为贯彻落实省委“三个往前赶”部署要求,省国资委将促进省属企业提质增效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制定2025年推动省属企业运行回升向好30条措施,引导推动省属企业拓市场、扩投资、抓创新、促改革、强管理、防风险、优服务。通过实施一系列“组合拳”,一季度省属企业经营发展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一是企业运行稳健向好。一季度,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资产总额达4.8万亿元、营业收入2493亿元、利润总额217亿元,分别居全国第7、第7、第5位,在全国第一方阵中争先进位。截至3月底,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同比增长17.2%。
二是经营质效持续改善。一季度,省属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5.3%、居全国第2位,省属实体企业资产负债率57.3%,营业收现率143.8%、增长20.2个百分点,均保持较好水平。
三是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一季度,省属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研发投入增长11.3%,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4,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营业收入增长36.4%。铜陵有色集团年产50万吨高端铜材的绿色铜基新材料项目正式投产,中煤矿建集团参与的全球首台千米级竖井掘进机顺利下线。
四是市场空间有力拓展。一季度,省属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9.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去库存力度加大,存货余额同比下降6%;出海步伐加快,1-3月省属企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1.8%,合力叉车、江汽皮卡海外销售显著增长。
五是功能作用有效发挥。一季度,省属企业已交税费146.1亿元,累计产煤3100万吨、发电243.6亿千瓦时,公路运输量、机场旅客吞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等实物量指标稳定增长,引江济淮工程调水航运等综合效益持续发挥,有力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鼓足干劲、创先争优,切实发挥省属企业骨干带动作用,以国资国企的“稳”和“进”,为全省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中安在线记者
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力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数字安徽公司有哪些举措?
赵小勇
数字安徽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省属国有企业,承担着“数字安徽”建设支撑平台的功能作用。按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部署要求,我们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努力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一是稳步开展数据产权登记试点。公司是国内率先开展数据产权登记试点的机构之一,也是我省唯一备案的数据产权登记机构,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我们率先发出全国第一张数据产权登记证书,并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基于数据产权的创新应用,促成全国首例数据资产作价入股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交易,数据产权登记数量、场景应用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积极推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公司所属的安徽省数据交易所,围绕数据流通交易全流程构建了安全可信、合规高效的服务体系,已上架12个领域1012款数据产品。打造公共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算力、气象等五大特色专区,其中“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融合与应用”入选国家数据局重点示范场景。今年,我们还首发1000万元数据券,可用于抵扣数据产权登记、撮合交易、算力资源等服务费用,促进数据产品和场景创新。
三是全力推动数据赋能主导产业。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开发利用,首创“赛道+合伙人+场景”工作机制,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招募赛道合伙人,共同谋划实施行业应用场景。目前,已累计落地金融、住建、交通等10个应用场景方案,上线数据产品100多个,对外服务超120万次,有力助推我省实体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新型数据要素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新路径,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安徽新质生产力发展多作贡献。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海螺集团作为建材行业头部企业,是如何引领行业加快产业升级的?
朱胜利
近年来,海螺集团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八大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加快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一是在高端化发展方面。自主开发了核电水泥、无磁水泥等高端产品,广泛应用于大亚湾核电站、迪拜哈利法塔等代表性工程;率先实现大型水泥成套装备国产化,性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推进产业链向商混、装配式建筑、干混砂浆、瓷砖胶等高附加值产业延伸,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全力打造高端建材品牌,“CONCH”商标水泥产品位居世界单一水泥品牌第一,连续5年名列“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前100位。
二是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推进智能工厂群建设,率先打造海螺“水泥工业大脑”,聚焦生产全流程智能化,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智能控制、机器人装车等技术,产线自动化率提高至99.3%、管理效率提升30%;释放工业互联网叠加倍增效应,海螺“云工”平台连接设备达13万余台,沉淀工业模型500余个,被评为国家级“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近期,我们发布了全球首个“AI+水泥建材大模型”,打造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三是在绿色化发展方面。在行业率先布局低碳水泥、富氧燃烧、加氢燃烧、水泥窑碳捕集纯化利用、二氧化碳储能等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从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等方面加快研发更多前沿性碳减排技术。“十四五”以来,单位碳排放强度降低4.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走出去”发展方面。作为行业中最早在海外投资布局的企业之一,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目前已累计在海外投资超过180亿元,在境外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3家海外企业,海外员工近5000人,海外年营业收入近110亿元,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海外投资规模和产能规模双料冠军。
新华财经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请问安徽省该项行动的进展情况如何?
吴明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部署,丰富改革内涵,加大改革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在功能使命类改革方面,形成一批特色亮点。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出台《关于省属企业专业化整合的指导意见》,完成省文旅投控集团组建、中煤矿建集团与合肥煤炭院战略重组、叉车集团与江淮重工专业化整合,去年指导推动省属企业实施并购重组20余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四加两减”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高能级创新平台240余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属企业原创技术攻关清单90%的项目具备产业化条件。推进产业发展攀高向新,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2024年,省属企业实现新兴产业营收近1800亿元;一手抓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省属企业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智能工厂33座、设备和系统上云达70多万台套,2户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
在体制机制类改革方面,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动态优化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省属企业实现全覆盖,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率先实施“一企一策”业绩考核,对企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中长周期考核;开展全面综合监督,加强对省属企业穿透式监管,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水平有效提升。印发《关于加强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4月份以来,6户省属企业宣布增持回购,持续巩固投资者信心。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我们将锚定目标任务,以功能使命类改革引领体制机制类改革,以体制机制类改革支撑功能使命类改革,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扬优势,努力取得更多标志性改革成果。
新安晚报记者
近年来,海螺集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有什么进展?
朱胜利
近年来,海螺集团按照“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新兴产业规模化转接、高新技术产业化转化”的思路,着力构筑以水泥制造为基础,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数字经济、现代贸易服务5大产业相互促进的“一基五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做强做优做大水泥主业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超260亿元。
新能源产业方面,我们锚定“零碳园区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供应商”定位,打造集发电、售电、管电、装备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已拥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GW,年发电量4.5亿度电,位居全国水泥行业首位;投资发展全矾液流储能、二氧化碳储能、BIPV等新能源装备和产品,积极培育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业态。
新材料产业方面,我们聚焦建筑家居材料和精细化工材料两大领域,已拥有海螺新材和海螺新材料科技2家上市公司,年营收近100亿元。其中,工业制剂、生物质替代燃料、SCR脱硝催化剂产能规模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塑钢产能50万吨、节能环保降碳材料产能220万吨,均位居行业第一,正在积极布局高性能、高分子等新材料产业。
环保产业方面,我们拥有1家行业领军的上市公司海螺环保,依托水泥窑协同处置优势,发展工业固危废、一般危废、城市垃圾处置等循环经济产业,正在大力开发和应用污泥、飞灰、工业固危废无害化处理等环保新技术,加快拓展固危废产业链;进军医废处置、报废汽车拆解等领域,年协同处置能力超过1100万吨。
数字产业方面,我们围绕数智化转型,依托集团场景,相继孵化了智慧矿山、数智工厂、智能装备、智慧物流等业务板块,逐步构建了海螺数字产业群,年营收达到45亿元。
目前,海螺集团新兴产业板块已形成一批高成长型企业,转型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数字安徽公司在运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举措?
赵小勇
数字安徽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秉承“数字赋能、应用便民”的理念,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优势,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精准、便捷的服务。
一是在技术上创新,着力破解“数据孤岛”和“系统烟囱”难题。运营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该平台是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平台,全省由财政投资的政务信息化系统均在平台上建设,为各地各部门信息化场景申报、设计开发、测试认证、运维服务提供支撑。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集约节约建设和数据互联互通,目前已沉淀数据超3000亿条,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亿元。
二是在服务上优化,努力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打破部门层级壁垒,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业务中枢,助力上线“一件事”重点服务29项,累计办理89万件,企业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减少94%,办理时限压缩68%,提交材料减少58%。运用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推出“服务找人”“你问智办”等多项服务,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智能导办、一键办理,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是在应用上拓展,打造为民服务“皖事通”、利企服务“皖企通”、政务运行“皖政通”总入口。“皖事通”累计注册用户近1亿人,访问量突破400亿次,最高日活2600万。“皖企通”法人用户突破343万,“免申即享”特色应用已向企业精准兑付财政资金177.3亿元。“皖政通”覆盖47万用户,上线多项辅助办公应用。推广应用“安徽码”,在医疗、交通、金融等10多个领域实现“凭码办事”。例如,企业或自然人通过“安徽码”即可快速完成贷款申请,试点机构线下贷款平均办理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5分钟。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建设全省统一的省级报表数字化平台。
下一步,数字安徽公司将全力探索人工智能和公共数据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服务我省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来源:安徽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