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 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泛着新绿,洛浦县杭桂镇兰干艾日克村的胡杨树下,2 岁的热娜正跟着奶奶捡柴火。谁也没注意到,她追着蹦跳的蝴蝶跑到废弃的机井旁,一声闷响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 直径仅 30 厘米的井口下,传来孩子微弱的啼哭。
4 月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泛着新绿,洛浦县杭桂镇兰干艾日克村的胡杨树下,2 岁的热娜正跟着奶奶捡柴火。谁也没注意到,她追着蹦跳的蝴蝶跑到废弃的机井旁,一声闷响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 直径仅 30 厘米的井口下,传来孩子微弱的啼哭。
接到报警时,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正在整理户籍档案。这个刚满 21 岁的 00 后辅警,看着监控里蜷缩在井底的小身影,发现自己的制服尺码竟和井口宽度惊人相似。井深 40 米,垂直的井壁布满青苔,老式卷扬机根本无法将救援设备送抵,消防员趴在井口用强光手电照射,只能看见孩子沾满淤泥的小凉鞋在黑暗中晃动。
“让我下去。” 布帕太姆的声音盖过了周围的嘈杂。她摘下警帽,露出利落的短发,腰间的安全绳在春日阳光里泛着银辉。当她背对天空慢慢坠向黑暗时,井底的哭声突然清晰起来,潮湿的泥土味混着铁锈味钻进鼻腔,下降到 20 米时,头灯照见孩子卡在半井腰的凹陷处,泥浆已漫到幼嫩的脖颈。
缺氧感来得比预想更快。布帕太姆的太阳穴突突直跳,每呼吸一次都像吸入砂纸,但她仍精准地踩住井壁凸起的砖块,慢慢贴近孩子。热娜的小脸冻得发青,睫毛上挂着泪珠,看见穿制服的身影时,本能地伸出沾满泥的小手。“别怕,姐姐带你回家。” 布帕太姆的声音在井筒里回荡,她解开防刺服,将孩子紧紧护在胸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井壁突出的钢筋 —— 那些在黑暗中闪着冷光的金属,此刻正对着孩子的头部。
上升过程比下井更艰难。安全绳摩擦井壁发出刺耳的声响,布帕太姆的膝盖被砖块划出血痕,却始终保持着弯腰护童的姿势。当井口的光晕越来越大,她终于听见同事们的欢呼声,却在踏出井口的瞬间瘫倒在地,指甲缝里还嵌着井底的泥沙。直到被抬上救护车,她仍惦记着:“孩子有没有受伤?”
6 天后的授衔仪式上,布帕太姆的警号 “XJ0521” 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从七级辅警破格晋升五级,这个年轻女孩的敬礼姿势标准而有力,袖口的泥渍痕迹还未完全洗净 —— 那是她与死神赛跑的勋章。网友翻出她日常工作的照片:帮老人补办身份证时的耐心微笑,走访牧区时骑马的飒爽身影,还有警服内永远别着的卡通发卡,让这位 “沙漠玫瑰” 的形象更加立体。
在医院病房,热娜的奶奶捧着馕饼执意要喂布帕太姆,老人颤抖的手抚过她手臂的擦伤:“我的孙女,是你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布帕太姆咬着馕饼笑了,眼角的泪光却出卖了她 —— 这个从小在绿洲长大的姑娘,太懂得生命在荒原上的珍贵。
事件发酵的一周里,#00 后女辅警井下救人 #的话题阅读量破亿。有人翻出她的入党申请书:“愿做沙漠里的红柳,扎根基层,守护一方。” 有人注意到救援视频里,她护着孩子头部的手始终没有松开,哪怕自己的额头撞上井壁。这些细节让人们看见,所谓英雄壮举,从来不是偶然的冲动,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与温柔。
当大漠的夕阳再次染红沙丘,布帕太姆回到派出所,继续处理堆积的户籍资料。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某个扎着小辫的身影闪过 —— 像极了那天在井底抓住她手指的小热娜。她摸了摸制服口袋里的授衔证书,上面的烫金字在暮色中微微发亮,而比这更亮的,是每个见过她救人瞬间的人心中,对平凡英雄的由衷敬意。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总有一些身影让风沙为之静止。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的故事,是 00 后用行动书写的担当,是辅警制服下跳动的赤子之心,更是人性光辉在绝境中的璀璨绽放。当她再次走过那口已被封存的机井,井台上的蒲公英正随风飘散,如同她种下的善意,在人间播撒出温暖的种子。
来源:纪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