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曾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副教授的人,如今却成了个靠在网上售卖所谓“书法作品”为生的自由职业者。
一个曾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副教授的人,如今却成了个靠在网上售卖所谓“书法作品”为生的自由职业者。
他不仅公开为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辩解,甚至还说出了“来生只当美国兵”这样的荒唐言论。
这位昔日的北大教授,为什么会口出狂言?
在这个信息量爆棚的时代,不乏会有某些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一群人,通过各种手段移民美国,从而获取他们所认为“美好生活”。
比如之前被网友当作“电子蛐蛐”的“甜甜圈”,偷渡到美国之前就曾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后来还多次吐槽美国看病贵等现象。
可焦国标却不是这样的,在被北大辞退之前,学生和老师对他的固有印象就是两个字,“严谨”。
焦国标出生在河南开封杞县,一个并不算富裕的普通家庭。
小时候的焦国标学习十分刻苦,在那个中专毕业都能找到好工作的年代,他更是凭借努力,顺利考上了河南大学中文系。
如果焦国标就这么大学毕业,或许就能分配到河南某所高校中,获得一份羡煞旁人的稳定工作。
可焦国标却不甘止步于此,大学毕业后又继续攻读,先后获得古汉语和新闻学两个博士学位。
这样的学术造诣,也让焦国标成为各大高校口中的“名人”,争相向他发出邀请。最终焦国标选择了北京大学,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副教授。
一开始,焦国标的感觉就好像古时候的秀才,对工作很上心,也敢于对一些敏感的事情针砭时弊。
在血气方刚的大学生看来,焦国标就好像鲁迅笔下愤世嫉俗的斗士,这也为他赢得了很多认可和尊重。
直到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范围杀伤性武器为由,单方面对其实施军事打击。
这一刻,焦国标内心深处的一根引线好像突然被点燃了,大笔一挥,写下了流传网上的那篇“奇文”,《致美国兵》。
在焦国标的笔下,美国军队宛如成了神圣的存在,对美国士兵不吝赞美之词。
就比如焦国标说,阿拉伯人喜欢骆驼,倒不如转而喜欢身穿迷彩的美国兵;他们是驱除邪恶的英雄,用炮火换来可贵民主等等。
“如果招募志愿者,请第一时间通知我;如果有来生,当兵只当美国兵。”
实在无法想象,一位北大教授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即便暂时抛开立场,身为一名老师,一个高学历知识分子,对当下当下国际局势竟没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判断,实在是无法匹配他这个为人师表的身份。
从这以后,焦国标在北大课堂上的氛围就变了。他不仅多次明里暗里地表达自己对西方国家的向往,更过分的是,焦国标居然扭曲美国轰炸南联盟的事实,说轰炸中国大使馆只是“误炸”。
要是说之前他写赞美美国士兵的文章只是个人行为,那么这次焦国标在课堂上公开为美军脱罪,就已经上升到立场问题。
北大领导在听说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前去调查,最后证据确凿,校方果断决定将焦国标辞退。
被辞退后的焦国标失去了教师的身份,他会就此销声匿迹回归普通生活吗?
焦国标被北大辞退后,由于他的丑陋事迹也被人们所熟知,所以一直没能再找到工作,被迫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现在到网上简单搜索,应该就能找到他本人的社交平台账号,经常发布一些他所谓个人风格的“书法作品”,只是评论区下面大多都是慕名前来“砸场子”的吃瓜网友。
还有一些和他一样的“公知”,在得知焦国标被辞退后,纷纷出言为他辩解,并且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帮助焦国标在网上售卖他写的那些书法。
可失去工作的焦国标并没有就此回归平静,依旧是在各种平台、各种场合,抛出他的那些狂热观点。
焦国标提出,“中国应该分成七个国家”。网友们的指责也不能让他反思,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利用各种机会展现他对美西方社会的向往。
那么既然焦国标这么喜欢美国,为什么他不就此申请移民过去,而是仅停留在中文互联网上“过嘴瘾”?
其实像焦国标这样的人并不是个例,反而他们不这样时不时在网上发表逆天言论,还会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
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
比如焦国标提出的“中国分类成七个国家”,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在100年前鼓吹的“中国大分裂”。
当时的西方列强认为,要把中国分成东北、华北、江南、蒙古、西藏、新疆、甘肃七块区域。
即便后来中国崛起,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方列强所谓的“七块论”,但这些极度扭曲的世界观,也成了部分西方学者抹黑中国的论据之一。
焦国标毕竟读了这么多年书,想必对西方提出的这些理论烂熟于心。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想法,同时还是这些“公知”们歪曲现实的基本观点。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像韩国这样窃取中国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的确招人厌恶,但像焦国标这样,罔顾事实,刻意传播极端言论的知识分子,才更值得我们重视。
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只倚靠科技,倘若我们没有充足的文化自信,只会更有利于这些“公知”们搬弄是非,随了他们的心意。
来源:风城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