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平川区:智慧农业引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突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5 15:14 2

摘要:四月的平川,田间地头机声隆隆,到处涌动着生机,目标100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已全面展开,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农田间划出笔直的轨迹,真正实现了无人驾驶“肥、药、种、膜、滴灌”五位一体播种新局面。近年来,平川区通过技术创新、全链条服务、智慧农业与

四月的平川,田间地头机声隆隆,到处涌动着生机,目标10000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已全面展开,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农田间划出笔直的轨迹,真正实现了无人驾驶“肥、药、种、膜、滴灌”五位一体播种新局面。近年来,平川区通过技术创新、全链条服务、智慧农业与“产学研”协同发展,全力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迈向新高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大动力。

北斗导航“打头阵”,精量化播种突破增产瓶颈。在宝积镇小川村瑞亨丰合作社的1500亩示范田里,传统农机“穿”上了科技新装,借助北斗系统的厘米级定位,种子落位误差不超过2厘米。

平川区瑞亨丰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乃国亨:“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粮食作物30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00亩,创建玉米单产提升丰产方1500亩。我们今年对播种的机具进行了改造提升,使用北斗导航驾驶系统,缩小了种植带幅,减小株距,播种更加精量化,播种密度比去年增加了20%左右,为今年10%以上的增产目标打下了基础。”

数据显示,通过智慧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田玉米亩均密度达6100株,大豆保苗率提高,水肥利用率也得到有效提升。玉米株距从去年的10cm缩小到了8cm,大豆行距缩小到30cm,带宽缩小了0.3米。种植户根据植株生育期适时定量按标准施肥,“密植+精准水肥”协同管理模式,既避免作物争光争肥,又让土地利用率最大化,还能降低粮食病虫害、减少化肥使用,帮助农户节约种植成本。

平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周步宁:“今年,农技中心紧紧围绕粮油单产提升丰产方创建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工作,在全区打造72个丰产方,创建面积30000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0000亩,其中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种植8000亩以上。通过建立技术干部包抓机制,开展蹲点技术指导服务,力求技术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

我区在“产学研”结合与技术指导推广方面,成果显著。春耕期间,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全程跟进,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他们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根据平川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并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水肥协同管理到优化种植模式,专业指导为农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平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周步宁:“截至目前,已完成丰产方创建30余个,面积10000余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余亩。我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的‘产学研’合作,聚焦关键技术集成,紧盯播种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丰产方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确保在产量上较上年有大的突破。”

【记者手记】

从“人扛牛拉”到“北斗导航”,从“看天施肥”到“数据滴灌”,平川区的探索证明,粮食安全的“密码”既藏在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也写在充满泥土气息的田野上。当“产学研”的智慧火花点燃传统农业,每一粒种子都在讲述“藏粮于技”的平川故事。

来源:平川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