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高端论坛丨AI时代下,一个前空翻值2亿,论一个大专生的逆袭史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5 15:20 3

摘要:2025年2月23日,深圳南山科技园区的某间实验室里,冷凝器的嗡鸣与电子设备的滴答声交织成紧张的背景音。PM01——这台通体银灰、身高1.38米的人形机器人——正静立在测试区的聚光灯下,其关节处隐约泛着幽蓝的微光。

2025年2月23日,深圳南山科技园区的某间实验室里,冷凝器的嗡鸣与电子设备的滴答声交织成紧张的背景音。PM01——这台通体银灰、身高1.38米的人形机器人——正静立在测试区的聚光灯下,其关节处隐约泛着幽蓝的微光。

它的碳纤维躯体突然绷紧,仿生液压系统发出细微的"嘶"声,如同职业运动员赛前最后的肌肉调整。在二十三名科研人员屏息注视的第三秒,足底推进器骤然喷出淡白色气旋,整个机体化作一道银色闪电划破空气。当它完成270度前空翻时,头部的量子传感器甚至捕捉到天花板上某位研究员眼镜滑落的慢动作。

落地瞬间,钛合金足跟与防震平台碰撞出清脆的"铿"声,扬起的气流掀翻了最近工作台上的几张电路图纸。PM01保持着完美的半蹲缓冲姿态,眼眶处的环形LED由蓝转绿,在实验室苍白的墙壁上投下两道涟漪般的荧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上传网络,三天播放量破千万,央视新闻点赞,网友惊叹:“这机器人比我还灵活!”更震撼的是,这个前空翻让其背后的公司——众擎机器人——一举拿下2亿元融资,估值飙升至15亿元。

要说这家伙的辉煌战绩,可远不止于此。

手持两把斧子,与真人舞者同框演绎《功夫》里斧头帮舞蹈的,也是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前空翻拿下2个亿,跳舞丝滑到被质疑“开了倍速”,凭实力赢得“甲亢哥”的认可,圈粉无数。

人们在惊叹于这个机器人的卓越表现之余,心中不禁涌起一个疑问:这个机器人,为何这么“野”?它那超越常规的能力和独特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随着深入探寻,答案逐渐浮出水面,聚焦在了一个名叫赵同阳的人身上。

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赵同阳并没有令人艳羡的名校光环加持,他仅仅拥有大专学历,完全是野路子出身。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学历背景在高精尖的科技领域似乎很难有立足之地。然而,赵同阳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种偏见。在人形机器人这个赛道上,汇聚了来自清北等顶尖高校的天才们,他们带着名校的荣耀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怀揣着对科技的梦想和追求,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赵同阳,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在这片充满挑战的战场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不懈努力,“暴打”一众高精尖同行,硬生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为自己和他的团队赢得了一席之地。

他的故事,就如同这个机器人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激励着无数怀揣科技梦想的人勇往直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尚在萌芽,赵同阳在“阿莫”电子技术论坛发出一则招募帖,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一位年轻人跟帖,两人聊得火热,惺惺相惜。

赵同阳想拉他入伙,可惜技术方向不同,未能同行。

后来,两人都闯进了机器人赛道,却选择了不同路径:赵同阳“玩人”,钻研人形机器人;那个年轻人“玩狗”,专注四足机器狗。

而那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

彼时,两个年轻人同样为资金发愁。

2017年,宇树的早期融资阶段,初心资本管理合伙人田江川曾接触过王兴兴。

见完王兴兴后,田江川写下四个大字:“背景屌丝”。

7年后,宇树腾飞,悔不当初的田江川写了一封公开信,反思自己因“精英傲慢”导致的巨大误判。

可王兴兴至少还有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而赵同阳呢?只有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大专文凭。

在技术壁垒森严的机器人赛道,赵同阳是草根中的草根,谁也没料到,他能生生开辟一片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2年,对于赵同阳而言,是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关键一年。

彼时,他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口袋里没多少积蓄,但年轻的心中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早年,亲人意外离世的噩耗如同一记沉重的铁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在无尽的悲痛中,他开始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

年仅21岁的他,内心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一种方式,能够让爱与记忆永远留存?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悄然萌生——倘若机器人能够承载人类的情感,延续珍贵的记忆,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让人类以某种特殊的形式“永生”?这个关于“永生”的想法,在旁人看来或许如同科幻小说般遥不可及,但对于赵同阳来说,它却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瞬间点燃了他的整个人生。

然而,那时的机器人行业尚处于一片蛮荒之地。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在实验室里还走得磕磕绊绊,而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甚至连概念都未曾出现。赵同阳的起点低得可怜:大专学历,出身普通家庭,既没有人脉资源,也没有启动资金。

空有梦想显然是不够的,他明白,必须先解决生存问题,攒够足够的本钱,才有资格去追逐那个看似遥远的机器人梦想。于是,他决定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

2012年,物联网的风口刚刚崭露头角。智能硬件、传感器等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新兴事物,正悄然改变着整个世界。赵同阳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机会,果断创立了安信可科技,专注于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应用。

别看他学历不高,但自学能力却堪称一绝。从复杂的电路设计到颇具挑战的市场营销,他一头扎进专业书籍的海洋,硬生生地将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业行家。他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打拼。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将公司的营收做到了破亿,成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安信可科技也因此被誉为“物联网行业的小米”。

这段创业经历,就如同武侠小说里主角的“练级”阶段。表面上看,它与机器人行业似乎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为他后来的机器人创业之路积累了宝贵的资本、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

然而,在赵同阳的内心深处,那个机器人梦想始终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2016年,他做出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为他捏把汗的决定:卖掉安信可科技的股权,带着几千万资金,毅然决然地杀进双足人形机器人赛道,并成立了深圳市终极进化科技有限公司。

为什么会选择双足机器人呢?赵同阳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坚持:在他看来,如果机器人不能像人类一样自由行走,又何谈智能,何谈未来?

这个想法大胆得近乎离经叛道。在当时的中国,双足机器人领域几乎是一片无人区,技术上存在大量空白,专业人才极度稀缺,市场前景更是一片迷茫。但他就像一位孤胆侠客,怀揣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冲进了这个未知的领域。

很快,现实就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双足机器人的研发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仅仅是一个关节电机的优化,就可能要烧掉几百万的资金。算法、传感器、供应链等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个个巨大的坑,等待着他去跨越。

更让他头疼的是,市场还远未成熟,客户对双足机器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纷纷质疑:“这东西到底能干什么?”用赵同阳自己的话说:“我们坐了10年的冷板凳,当年根本拿不到投资,因为整个行业都没有人能看清它的未来走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对于赵同阳而言,是创业征程中极为灰暗的一年。公司的资金链如同脆弱的丝线般突然断裂,曾经倾注无数心血搭建起来的商业大厦瞬间崩塌,他的首次创业以一场惨烈的失败落下帷幕。

换作旁人,或许在这般沉重的打击下就会选择认命,向命运低头。然而,赵同阳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彻底激发出来,他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

到了2018年,他收拾好心情,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卷土重来,再次投身创业的浪潮,并且依旧执着地聚焦于双足机器人领域。这一次,他对团队进行了精心优化,对创业方向也做出了合理调整,满心期待着能迎来转机。可市场却仿佛是一块冰冷的顽石,丝毫没有给予他温暖的回应,第二家公司还是没能逃脱倒闭的厄运。

两次创业失败,不仅让他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更是让他在经济上陷入了困境。但令人敬佩的是,他心中的梦想之火并未因此熄灭,反而在挫折的磨砺中燃烧得更加炽热。

就在这时,机器人赛道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2019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源了四足机器人方案,这一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机器狗”热潮。

赵同阳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和王兴兴一同踏上新的征程——投身四足机器人领域。同年11月,他创立了第三家公司——Dogotix(多够机器人),正式转战四足机器人市场。

得益于前两次创业所积累的宝贵技术经验,新公司在成立仅仅一个月后,就成功造出了第一代机器狗Dogotix。这款机器狗定价1.8万元,相比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价格还不到其十分之一。

当时,赵同阳的团队规模很小,仅有8个人,因此被媒体戏称为“中国最草根机器狗团队”。

2020年11月,赵同阳在朋友圈里感慨地写道:“第一个‘思密达’客户居然是三星,我们有信心做出让全球都为之兴奋的产品,可现实却是我们穷得连官网都没有……”

尽管团队显得有些“草根”,但这只“草根机器狗”却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行业大佬的目光。2020年秋天,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亲自驾驶着刚发布的P7,从广州一路奔波到深圳固戍,找到了赵同阳。何小鹏直截了当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诚恳地说道:“你现在这个小作坊虽然能赚点小钱,但很难有大的发展。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一个月后,小鹏汽车收购了Dogotix的管理层,赵同阳与何小鹏合资成立了鹏行智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第三次创业以另一种方式“失败”了。

然而,加入小鹏对于赵同阳而言,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担任鹏行智能总经理一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人形机器人PX5的研发工作中,开启了他在机器人领域的全新篇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这三年里,赵同阳宛如一块饥渴的海绵,全身心地疯狂汲取着顶尖的AI技术、丰富的供应链资源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更为关键的是,他成功凝聚起了一支硬核团队——几位毕业于清华、北大、伯克利的技术大牛,竟甘愿追随这位大专学历的创业者一同拼搏。

2023年10月,赵同阳毅然带着团队和宝贵的知识产权,正式告别鹏行智能,创立了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此时的他,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只知一头扎进技术堆里的“愣头青”。

他为众擎设定的目标清晰而坚定:打造低成本、高性能的双足人形机器人,让这些智能伙伴走进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工厂的生产线,甚至千家万户的客厅。

众擎的发展节奏快得令人咋舌,仿佛开了挂一般。不到半年时间,便接连发布了4款各具特色的机器人,每一款都“身怀绝技”。2024年4月,首款双足机器人SA01惊艳亮相,定价3.85万元,这一价格直接将行业价格底线狠狠砍了一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市场。

2024年10月,第二款机器人SE01横空出世,成本巧妙地控制在10万元以内,主打家庭陪伴和工业场景应用。在繁华热闹的深圳街头,时常能看到它潇洒遛弯的身影,步伐流畅自然,摇摆自如,那姿态带着几分“六亲不认”的嚣张气势,头部闪耀着光芒的星环之眼,活脱脱就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降临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12月,PM01闪亮登场,官网定价8.8万元起,精准瞄准科研教育市场,并计划于2025年二季度交付。而这款机器人更是凭借一个干净利落的前空翻,为众擎直接翻出了2亿融资,成为了行业瞩目的焦点。

一个前空翻,为何能价值2个亿呢?早在2017年,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就完成了后空翻壮举,震惊了整个业界;2024年,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也实现了国内人形机器人的首个后空翻。既然后空翻早已有先例,那众擎的前空翻为何还如此备受关注呢?答案就藏在赵同阳独特的技术打法之中。

“3年前,所有机器人走路时都弯着腿、屈着膝,动不动就摔倒,那时候根本没人相信机器人能够被大规模应用。”双足机器人的核心难题就在于“行走”。你或许会觉得,机器人走路有什么难的?但实际上,要让一台机器像人一样稳稳当当地迈步,背后需要机械结构、AI算法、传感器融合等多方面的硬核技术协同发力,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过去,行业内大多采用“屈膝步态”,机器人走起路来就像鸭子一样,不仅费电,而且姿态十分别扭。然而,赵同阳团队却另辟蹊径,研发出了“直膝步态”(即机器人行走时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状态),这一创新让机器人的步伐更加自然流畅,耗电量还降低了30%。前空翻要求机器人向前翻腾,落地时需要更高精度的平衡控制(相比后空翻的向后缓冲),对关节电机、传感器和算法的协同配合要求更为严苛。众擎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其技术能够应对复杂动作,为未来机器人在搬运、救援等场景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赵同阳的话来说:“我们只是想向世人证明,人形机器人的体能和运动控制能力,基本上已经和正常人相差无几了。”更重要的是,众擎的前空翻来得恰到好处。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因AI大模型和算力的飞跃而变得异常火热,资本如同嗅觉敏锐的猎手,正四处寻找“性价比”王者。波士顿动力的Atlas价格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宇树的H1虽然惊艳但更侧重于科研领域,而众擎却成功将机器人价格压到10万元以内,PM01甚至已经正式量产上市。这次前空翻,就像是众擎向市场发出的响亮“扩音器”:我们有能力制造高性能、低成本的机器人,实现大规模量产指日可待!

投资人纷纷闻风而动。2024年,众擎已顺利获得天使轮和天使 + 轮近亿元融资;2025年2月,Pre - A轮2亿元资金到账,甚至引来了阿联酋土豪Stone Venture领投,公司估值直冲15亿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同阳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每个草根创业者都能轻易借鉴。

首先,时代风口的加持为他提供了绝佳的机遇。自2023年起,人形机器人赛道突然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模型让AI变得更加聪明,英伟达的芯片让算力实现了爆棚式提升,资本如同闻到血腥的鲨鱼一般,纷纷涌入这个充满潜力的赛道。特斯拉的Optimus成为了行业标杆,国内也涌现出了“深圳十三太保”“杭州六小龙”等新势力。

其次,对市场的深刻洞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常说:“下半身是人形机器人的灵魂。”这句话看似玄乎,实则精准点出了双足机器人的核心——行走能力。相比四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配更多人类生活和工作场景,如家庭、医院、工厂等。赵同阳正是看准了这个未来趋势,果断押注双足机器人领域。

最后,“背后靠山”的鼎力支持也不可或缺。赵同阳感慨地说:“深圳就像个深藏不露的扫地僧,一出手必是王炸。”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深圳的创新土壤为众擎注入了独特的气质。深圳南山科技园是硬科技企业的核心地带,这里昼夜不息的创业热情如潮水般涌动,政策扶持如春风化雨,精准地滋养着每一个敢于追梦的团队。深圳强大的制造业优势更是众擎的坚实底气,从芯片到精密电机,完整的供应链条环环相扣,让产品原型的迭代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

当然,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众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上,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巨头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在国内,新势力的产品迭代速度如飞。而且,硬科技研发向来烧钱如流水,2亿元的融资听起来数额巨大,但分摊到研发、供应链、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可能一年就会消耗殆尽。资本寒冬的阴云依然笼罩着整个行业,下一轮融资能否顺利进行,谁的心里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然而,赵同阳却表现得异常淡定。他早已开始布局两条发展道路:在ToB端,主攻工业场景,如物流、巡检等;在ToC端,瞄准家庭陪伴市场,如陪老人唠嗑、帮小孩学习等。他还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大招:未来两年要把机器人成本再降低一半,降到2万元以内。这一目标听起来或许有些大胆狂妄,但赵同阳就是这样一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天翻地覆。

回首赵同阳的13年创业历程,亲人的离去让他心中埋下了机器人梦想的种子;三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而第四次创业,他终于抓住了时代的风口,成功站上了行业的巅峰。

赵同阳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造出了一个会翻跟头的机器人,更在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在这个看似高精尖的赛道上,学历并非进入的唯一门票,只要怀揣梦想并拥有强大的执行力,普通人也能够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干出一番不普通的事业。

2025年,AI的机会依旧在狂飙突进,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能否在AI时代的浪潮里抓住机遇,逆风而上,还是看能否静下心来在AI里学习和打磨,普通人能否做时代的弄潮儿,答案或许就在下一个十年!

2025职业经理人高端论坛 | AI赋能管理-洞察变革·智领未来

本次论坛汇聚了人工智能行业专家、AIGG落地应用高级顾问、人工智能创业导师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实战专家,共同分享AI前沿观点与实践经验,助力您在AI时代精准把握方向,实现个人与企业的转型升级。

深圳市职业经理人发展研究会

促进职业经理人职业化水平,提升职业经理人专业化能力

培养培育杰出职业经理人,重塑职业经理人价值

来源:国际职业经理人

相关推荐